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255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研究了一类中立型的三阶半线性微分方程的振动性,应用Riccati变换技巧、构造不同的函数或使用经典不等式等方法,建立该类微分方程的一些新的振动性准则。所得结论推广和改进了文献中的相关结果,并举例阐述了新的振动性结果及其先进性。  相似文献   
442.
影响因素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的回归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关于其影响因素作回归线性假设,以美国1982~1991十年间的煤矿死亡事故数据为例,利用SPSS多元统计软件中的逐步回归分析法,拟合出百万吨死亡率关于所选出的两个显著影响因子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该方程通过了各项假设检验,可用于百万吨煤死亡率的预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443.
工业废水BOD5与CODcr相关关系以及BOD5测定的简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BOD5与CODcr的相关性,用线性函数BOD5=a+bCODcr的形式进行一元回归,间接求出BOD5,验证BOD5结果的准确性以及通过对稀释法公式的推导得出简化公式,并与稀释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简化后的方法与稀释法无显著差异,精密度、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444.
近年来汉江中下游流域连续发生干旱,随着越来越多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势必加剧该流域的旱情。所以,研究汉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序列及干旱预测显得尤为重要。应用汉江中下游12个站点50年(1963—2012年)降水资料,通过克里金插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其降水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规律。选取1963—2006年的数据建立灾变预测模型GM(1,1),预测该区域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干旱的年份。经过多种检验,模型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也基本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445.
城市不透水面是评估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关键指示性因子,对于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春市为例,使用2014年Landsat 8影像,基于"植被-不透水面-土壤"理论模型,采用多端元优化的提取方法,依据研究区实际土地覆被特点,选取了高反照度、低反照度、植被、裸土、耕地等五个端元,利用线性光谱模型求算长春市不透水面,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高分一号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几何顶点的端元提取方法得到的城市不透水面比例的RMSE为0.126,误差范围在-0.366—0.387,而基于多端元优化提取方法获取结果的RMSE为0.079,误差范围在-0.319—0.265,且超过80%样本的绝对误差小于0.1,精度有显著提升;长春市绕城高速范围内平均城市不透水面比例为47.4%,整体分布呈现"三角形"特征,南部不透水面分布面积明显高于北部区域。从城市外环到内部一环,城市不透水面比例有明显的递增趋势,三环内比例超过66.7%,不透水面分布密集。总体来说,在城市区域尺度上,采用多端元优化提取方法,利用中等空间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城市不透水面精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46.
地应力场反演工作是深部矿井安全有序、高效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为了提升复杂地质区域地应力场的建模和反演速度,利用MATLAB特性将其"胶水式"地应用于地应力场反演过程,减少手动干预的影响,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利用MATLAB编制了模型搜索程序,快速找寻到与工程现场实测测点对应的数值模型中ZONE单元编号及位置;(2)根据主应力、正-剪应力的相互关系,编写了基于MATLAB的二者转换模块,实现了由主应力向正-剪应力的快速变换;(3)利用MATLAB中的regress模块,建立了地应力反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求解得到的判定系数达到88.26%(1为最大),从而实现了对初始地应力场的重构,为矿井后期的开采设计、安全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MATLAB的应用使整个反演与重构过程实现了无缝衔接,大大减少了人工工作量,杜绝了大量数据人工处理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47.
紫花苜蓿吸收水溶液中Cd2+过程的阳离子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紫花苜蓿吸收水溶液中Cd2+时根系与水环境的阳离子交换.考察了紫花苜蓿分别在0、1、2、4、8、12、24、72 h对0~10 mg.L-1 Cd2+体系中Cd2+的吸收效果,体系中Na+、K+、Mg2+、Ca2+、NH 4+阳离子的浓度变化,以及溶液pH变化.并以SPSS 13.0多重线性回归建立Cd2+吸收量与阳离子变化量模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对体系中Cd2+有一定吸收作用,72 h时对0.1、1、5、10 mg.L-1 Cd2+的吸收率分别为85.86%、52.14%、15.97%、7.81%;紫花苜蓿对Cd2+的吸收过程存在阳离子交换作用,除NH 4+外体系中Na+、K+、Mg2+、Ca2+离子浓度随时间均有一定的增大,分别增加了11.30%~61.72%、21.44%~98.73%、24.09%~48.90%、37.04%~191.96%;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体系中Na+、K+、Mg2+、Ca2+的变化规律,在Cd2+浓度为1、5、10 mg.L-1时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NH 4+变化规律的拟合也是合适的;紫花苜蓿对Cd2+吸收过程中体系pH下降,H+可能作为Cd2+竞争离子,影响紫花苜蓿根系对Cd2+的吸收能力;三元线性回归方程证明紫花苜蓿对Cd2+吸收量主要与Ca2+、Mg2+、Na+变化量有关,且其交换主要发生在Cd2+与二价阳离子之间.  相似文献   
448.
为了解居民煤炉使用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居民煤炉使用安全水平,预防及减少居民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北京市平房区100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居民煤炉使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安全知识水平与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居民的煤炉使用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知识掌握情况影响显著,居民在降低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方面的知识水平对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必须进一步加强煤炉安全知识的宣传,确定重点对象及重点内容,提高北京市居民的煤炉使用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49.
选取珠江三角洲大气超级站的三个代表性超级站点(东莞东城城市超级站、深圳莲花山城市超级站和鹤山花果山区域超级站),同步在线监测和分析了2021年5~10月大气光化学活跃期甲醛(HCHO)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HCHO来源进行解析,识别出了关键VOCs前体物及其贡献,并对比了三个点位来源及前体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个站点的HCHO体积浓度存在明显差异,鹤山区域站浓度最高达5.82×10-9,与历史研究数据相比浓度升高,而城市超级站东城与莲花山浓度水平降低.臭氧浓度与甲醛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各站点臭氧浓度最高的9月,HCHO的平均浓度水平也高;臭氧超标日的HCHO浓度显著高于臭氧非超标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选择甲苯、异戊二烯和O3作为源示踪剂,结果表明二次源对HCHO来源贡献占比最多,范围为43.5%~54.9%,其中区域站点二次源占比高于其它两个城市站点.基于生成产率法得到各站点二次转化生成HCHO的前体物主要为烯烃,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异戊二烯,其次为乙烯和丙烯.综合对比,HCHO的一次人为源的下降导致城市站点HCHO浓度降低,较高的二次转化导致了区域站点HCHO浓度升高,需重点关注甲醛的人为源直接排放和异戊二烯、苯乙烯、乙烯等前体物.  相似文献   
450.
针对阳极溶出法测试过程不改变溶液组成的特点,提出了用标准加入法进行测试,在一份溶液中重复加标的方法,简化了操作步骤,还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