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9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38篇 |
综合类 | 258篇 |
基础理论 | 40篇 |
污染及防治 | 19篇 |
评价与监测 | 60篇 |
社会与环境 | 29篇 |
灾害及防治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为实现对吉兰泰盐湖盆地地下水污染源的识别与管理,系统采集区域内71个地下水样品,测定16项地下水质关键指标;以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为依据确定特征污染物,利用因子分析(FA)确定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因子分类,以地质统计学插值绘图揭示不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APCS-MLR(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量化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内ρ(Cr6+)、ρ(As)、ρ(NH4+)、ρ(F-)、ρ(Cl-)、ρ(NO2-)、ρ(CODMn)、ρ(TDS)、pH等9项地下水水质指标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ρ(NH4+)、ρ(Cl-)、ρ(F-)超标较为严重.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影响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6个公因子,即溶滤-富集作用因子(F1,贡献率为24.61%)、农业活动因子(F2,贡献率为20.38%)、原生地质-农业生产、生活污染因子(F3,贡献率为11.72%)、工业生产污染因子(F4,贡献率为10.38%)、地质环境背景因子(F5,贡献率为10.78%)、原生地质因子(F6,贡献率为10.61%),其中F1、F5、F6为环境影响因子,F2、F3、F4为人类活动影响因子.采用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得到因子得分,巴音乌拉山一带整体污染因子得分较高,乌兰布和沙漠存在点状高值区,图格力高勒沟谷上游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而盐湖盆地东南大部分区域水质相对较好,其分布与变化受到天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利用APCS-MLR得到各水质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线性拟合优度)均大于0.7,APCS-MLR可较好地评估各因子对水质的贡献率.研究显示,因子分析与APCS-MLR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地下水化学组分进行定性识别与定量解析. 相似文献
462.
城市交通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交通绿地区土壤Cr、Pb、Zn为研究对象,分析重金属元素与土壤光谱在一阶、二阶等微分变换下的相关性,突出特征波段,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建立光谱与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最佳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与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光谱微分变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间的相关性,土壤Cr、Pb、Zn的最大特征波段分别在1 289.41、1 408.35、1 411.9 nm;从模型稳定性和精确性来看,土壤Cr、Pb、Zn在PLSR模型中的R~2分别为0.986、0.809、0.629,依次是MLR模型的1.32、1.14、1.12倍,土壤Cr、Pb、Zn在PLSR模型中的建模RMSE均低于MLR模型,PLSR模型效果较优;与土壤Cr相比,土壤Pb、Zn的MLR和PLSR模型效果较差,这可能与人为因素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63.
基于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均一化风速月值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79-2014年中国2268个台站地面风速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面风速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变化速率为-0.142 m/s/10 a;四个季节中春季平均风速下降趋势(-0.18 m/s/10 a)明显大于其他三个季节,其次依次为冬季(-0.135 m/s/10 a)、夏季(-0.13 m/s/10 a)及秋季(-0.129 m/s/10 a);研究选取的台站中约82%的台站风速呈现下降趋势;划分的七个区域中,高原区和东北区风速下降趋势最明显,华北区下降趋势最小,但都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中国地面风速在1980s下降趋势最显著(-0.235 m/s/10 a),1990s下降趋势减缓(-0.112 m/s/10 a),2000-2014年下降趋势最小,为-0.099 m/s/10 a;研究期间地面风速与地面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近期中国气温变暖可能导致风速减弱。 相似文献
464.
在对基坑隆起、基坑围护桩体水平变形以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产生机理、变形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测项的变形模式:基坑隆起为抛物线模式,围护桩体水平变形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为双直线模式.变形模式中的参数取值与基坑条件(包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支护结构形式等)存在对应关系.给出了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的各变形模式参数的线性回归方法,为建立以回归参数控制的预测分析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65.
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是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循环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依据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和主要目标,遵循循环经济的评价目标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设立了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三大方面: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社会子系统.运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线性加权熵值模型评价法,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方面对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做了综合评价,旨在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及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6.
为了解居民煤炉使用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居民煤炉使用安全水平,预防及减少居民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北京市平房区100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居民煤炉使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安全知识水平与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居民的煤炉使用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知识掌握情况影响显著,居民在降低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方面的知识水平对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必须进一步加强煤炉安全知识的宣传,确定重点对象及重点内容,提高北京市居民的煤炉使用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67.
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03—2012年广州市旅游业相关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州旅游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广州市旅游总产值每增长1元,可带动GDP增长约6.83元。2广州市住宿餐饮业的旅游增加值最大,其次是交通、仓储和邮政业,社会服务业的旅游增加值最小。32003—2012年广州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关联度:住宿餐饮业(0.8485)批发零售业(0.818)工业(0.7725)交通运输业(0.6949)邮电通讯业(0.6712)农林牧渔业(0.6249)。 相似文献
468.
469.
利用多模式集合和多元线性回归改进北京PM_(10)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将多模式集合预报和多元线性回归集成方法结合起来减小空气质量预报的不确定性.首先评估了北京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中3个模式成员(NAQPMS、CAMx、CMAQ)对北京地区PM10日均浓度的预报性能,在此基础上引入多元线性回归将历史观测信息纳入进来对3个模式预报结果进行集成,并将集成预报结果与3个模式算术平均的预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不同模式的预报结果差异较大,并没有一个模式的预报技巧完全优于其它两个模式,其中CMAQ对北京PM10变化趋势的预报优于其它两个模式,NAQPMS预报的均方根误差整体低于其他两个模式.2多模式预报结果的算术平均在趋势预报和偏差两项指标上都低于部分单模式预报,并不能有效改进PM10预报;基于分站点的模式和观测数据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集成预报模型能显著提高PM10预报的准确率,选定合适的训练天数(36 d)后,28个站点PM10日均值预报的均方根误差相对单模式预报或集合平均预报下降32%~43%,预报偏差大幅减小至5.8μg·m-3,总体预报技巧显著优于单模式和多模式算术平均的预报结果,并且采用线性回归集成方法大幅提高了对污染过程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7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危机,以细颗粒物(PM_(2.5))为标志的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核心工作.目前,传统的地面监测站监测PM_(2.5)浓度的方法空间分辨率较差且耗费人力物力,而卫星遥感数据监测PM_(2.5)浓度的方法大部分只能应用于白天.由于PM_(2.5)浓度在时间上存在周期性变化,因此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监测的夜间PM_(2.5)浓度可以作为表征PM_(2.5)日变化规律的重要补充.本研究采用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Suomi NPP)卫星搭载的可见红外成像辐射计套件(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 VIIRS)中Day/Night波段(DNB)夜间灯光影像数据,依据大气气溶胶消光原理和站点气象数据,建立PM_(2.5)浓度的预测模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上海地区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在2014—2018年冬季无月无云的晴朗夜间的PM_(2.5)浓度值进行估计,并对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上海地区PM_(2.5)实际浓度与模型估算PM_(2.5)浓度之间R~2=0.767,均方根误差(RMSE)为19.210μg·m~(-3),验证了VIIRS/DNB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在估算PM_(2.5)浓度方面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