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30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气候谈判关乎各国在气候秩序中的权力与义务关系,涉及到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舞台。当前,欧盟与美国正在突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争夺气候变化谈判中的领导权;发展中国家阵营逐步分化为"基础四国""小岛屿国家""最贫穷国家"等。从长期来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有一致的利益,各国际阵营若能表现出更合作的态度——发达国家更负责地转变为低碳生产和生活模式,更慷慨和带有诚意地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碳排放空间的来之不易和低碳生产生活的迫切性,实现自觉减排——就能帮助遭遇"囚徒困境"的世界各国离开个体理性的"纳什均衡",趋向集体理性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42.
资源和环境的存在价值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与环境的存在价值为独立与人们对资源的现期使用的价值。在资源,环境的代际问题中,存在价值会成为重要的决策参数。本文对存在价值的同予以分陈、归纳,并以反映其特点的结构进行表述;其次对存在价值与其它类别的价值尤其是期权价值,准期作出区分。  相似文献   
43.
<正>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有何影响?《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根据污染避难所假说,环境规制会增加污染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企业产出、增加净进口。那么,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是否影响碳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Joseph E.Aldy和William A.Pizer等人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上的文章构建简约形式的计量  相似文献   
44.
生态经济市概念内涵 自从1987年亚尼科斯基(O.Yanitsky)与雷吉斯特(R.Register)分别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以来,对生态城市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层出不穷,也有很多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黄肇义等,2001).本文所提出的生态经济市概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视角下,对发展目标理论进行反思后提出的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种建设生态城市的模式,也是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视角下对生态城市内涵的一种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45.
为了分析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决策的成本收益因素,扩展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方向,基于行为经济学,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决策模型,模型包括矿工属性、管理者属性以及矿工之间的交互影响规则。利用Netlogo工具进行仿真模拟,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正向激励水平对抑制不安全行为效果显著,同时,维持合理的工作时间对保障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从而为煤矿企业控制不安全行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6.
循环经济:理念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从开始关注循环经济理念,到今天把循环经济定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已经历了十余个年头。从理论探索到工程实践,在多学科共同交叉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诸多基本理念。为了承上启下,对这方面的创新思想进行总括,作为进一步以工程科技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7.
跨过温饱线后,物质的极大丰裕未必一定给我们带来快乐,因为没有本能驱动我们返回适度的范围。适应与期待可以解释不同领域幸福感的变化,但暴露出现代消费社会的问题梗结:我们对一些尚未满足的基础欲望重视不足,而对一些已经充分满足了的欲望还在无休止地填充。温饱线上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不会持久地提高生活的满意度。转变生活方式,在财富增长的同时妥善地使用它,才可以增加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8.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面临新转折,当前德班平台谈判将建立2020年后国际新减排制度框架。国际学术界出现"新气候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进程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能源体系的根本变革,人类社会文明形态也将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新气候经济学将探索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和相应的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方法,寻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减排CO2保护全球气候的双赢路径。新气候经济学不仅关注国别之间减排责任和义务的分担,更重视各国在共同目标下创造和扩展合作共赢的空间和机会,探索各国合作共赢的机制和运作方式,分享低碳发展的经验、技术和机会。同时更加关注新国际机制对各国低碳转型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使之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内在动力。实现控制温升不超过2℃目标,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排放空间不足的挑战,碳排放空间成为越来越紧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大幅度提升碳生产率,即成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减排CO2双赢的根本途径。新气候经济学将关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碳生产率变化的规律以及提升碳生产率的方法和手段,研究新兴发展中国家CO2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体系变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战略选择,并已成为世界趋势,新气候经济学关注碳价对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激励作用,关注能源体系变革对各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能源安全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关注碳价机制对国际技术合作与技术转移中利益扩展和共赢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和公众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实现社会低碳转型的关键,因此,新气候经济学也关注生态文明下的财富观、福利观、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的理论支撑,关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化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和实施方式,关注消费方式的转变对社会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物质生产方式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9.
本文采用多层次转型理论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国内外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对比了EPR制度倡导者最初提出的创新导向的制度设计,与当前各国实践中基于成本—效益平衡所开展的政策评估研究,指出两者在是否应该将激进的可持续转型作为EPR基本政策目标上观点不同,其原因在于政策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难以通过可测量的政策评估方法进行有效考察,由此造成两者在EPR政策调整方向上的分歧:前者坚持EPR制度设计应该进一步完善个体责任原则,以激励生产者创新和采纳绿色技术,推进生产消费模式的系统转型;而后者则强调在现有管制框架下简化制度设计,重点完善循环处理基础设施及其管理效率。这种分歧不仅影响到发达国家EPR制度的演化,也深刻影响了发展中国家EPR制度的移植和建构。结论以中国电子废物管理实践为例,提出构建包含三个层次的演化经济学分析框架,考察EPR制度建构过程中,微观层次的企业技术选择,中观层次的供应链治理结构变动,和宏观层次的再生资源产业转型,以系统考察制度发展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50.
对近10 a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成果作了综述。气候变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干预气候变化过程中涉及经济过程的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适应措施的成本和收益、国际合作机制和涉及代际公平的折现率选取。 在研究方法上,对得到广泛运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和碳税机制作了详细的评述。在应用层面上,欧美发达国家在城市气候变化经济评估系统建立和碳税征收方面都有成功的应用,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我国气候变化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来说,比较适合在发达省份以市域或省域为单位开展成本收益评估,发展中省份则应将更多关注放在评估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害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此外,我国也应关注在欧盟地区实施较为成功的碳税政策,虽然目前在中国开征碳税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对碳税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税率选取及立法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