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2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1163篇
安全科学   2064篇
废物处理   114篇
环保管理   832篇
综合类   4520篇
基础理论   838篇
污染及防治   308篇
评价与监测   162篇
社会与环境   627篇
灾害及防治   555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444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539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构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0—2019年安徽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评价指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改善趋势,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393~0.765,基本处于良好协调或低水平协调阶段。全省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均大于经济发展指数。省会城市、沿江江南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江淮之间和淮河以北地区。工业"三废"排放量、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改善这些方面进一步提升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2014—2016年湖体水质中氮素质量浓度分析,结合出入湖总氮浓度、水量、湖体水生生态等影响因素,发现太湖水体中总氮浓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监测点位总氮为0.530 mg/L~5.51 mg/L,时空分布不均,差异明显。时间上,总氮浓度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最低,且月均值变化曲线呈现出规律的正弦函数波形。空间上,总氮浓度大致表现出由西部湖区向东部湖区递减的趋势,呈现西部湖区﹥北部湖区﹥南部湖区﹥湖心区﹥东部湖区。要改善湖体水质,不仅要切断污染源,而且要加强水生生态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53.
便携折叠式采样仪器桌李世本(盐城市环境监测站224002)烟道废气监测过程中,常因没有适合的采样仪器桌而给测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监测实践,设计了一种便携折叠式采样仪器桌,现介绍如下:1结构特点1.1仪器桌的四条腿采用套管式,其高可在6...  相似文献   
54.
土地沙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评述国内外的沙漠化监测指标体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沙漠化监测的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沙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的原则并设置了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5.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从数量、规模等各方面都在膨胀,这给城市土地利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和田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为解决人类在高强度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针对如何解决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恶化及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和田市未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和进行城市建设等方面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56.
《战略环境评价实践》相当于一本如何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实践指南,它将清晰易懂的战略环境评价(SEA)方法和思路呈献给环评实践者。这也是结合欧盟2001/42/EC号指令(《SEA指令》)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战略环境评价议定书而编写的第一本出版物。本书对战略环境评价普及国家及其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战略环境评价的目标、原理、  相似文献   
57.
东南大陆的地质构造模型,具有欧亚大陆边缘向洋增生的独特形式。除外来地体之外,或以扩张、地幔上涌,洋壳向大陆地壳转化,并不断向洋增生;或是大陆分裂,地幔柱——热点物质不断注入变薄和破裂了的地壳,形成区域性新的生长构造层,构造岩浆地质体表现为有独特属性的“A型”花岗岩和流纹岩链。这些高DI值的富硅富碱富钠质岩石,出现在欧亚大陆边缘的重力梯度带上。裂解带的地壳结构模式是上地壳存在着重力不稳定的硅铝低速带;中地壳有洋——陆过渡型地壳的“类裂谷型”结构,P波速度为6.3~6.4km/s的中间壳层;在下地壳下部有速度为7.0~7.4km/s的壳——幔混合型高速层;随着“异常”的上地幔的形成,有大范围的热活动和壳——幔边界穹窿,穹窿的地盖比正常区为为薄。由于化学库和化学边界层的横向不连续,可划分出古老基底和后期地质发展史完全迥异的两个亚板块;和以壳层(或幔层)断裂为边界特点的八个地体;一个以分裂为主,并具热点径迹的最新生长构造层的扩张——裂解构造岩浆地体。  相似文献   
58.
59.
本文以齐齐哈尔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室为例,展示计算机局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的构成,介绍了局域网络的组建过程,描述了局域网的组成、结构和特点,比较了几种本部门应用的优缺点,介绍了它的基本功能,并以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为例描术了本局网络的具体使用过程。实践证明,本局网的建立极在夺提高了本部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