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阐述了集对分析法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多项污染物综合联系度表达式中的合成同一度、合成差异度和合成立并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应用于成都市1982~1987年间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   相似文献   
62.
特征分析方法在江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着重介绍了特征分析方法的理论模型,并把该模型具体地运用到了吉林省江河水质评价中,依据其分析结果,对我省的江河水质污染程度进行了分级划分,相信对江河治理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3.
国内外研究者贡献了大量城市群边界识别研究的成果,但少见从城市群一体化角度定量界定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研究,不足以给盲目"组群"、不合时宜"入群"的"城市群病"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该文借用金属价键理论,定位城市群为内部个体共享共建资源、以整体形态与外部合作竞争、边界范围具有时空可变性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一体化动态耦合关系模型,以"耦合距离"为媒介测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区域规模与空间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泛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分别具备发展边界半径100、150 km城市群一体化区域的潜力,长江中游城市群较长时期内不具备发展边界半径超过200 km的条件;(2)城市群等级层次分明,泛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长沙区域中心性强,但均不具备绝对中心辐射能力;(3)二级城市群中,环长株潭城市群发育程度最高,泛武汉城市圈中存在"洼地",环鄱阳湖城市群出现"脱群"现象;(4)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实际空间范围包括"武汉—黄冈—孝感"及"长株潭—益阳",不到原规划规模的1/4,具备形成"武汉长沙"双中心一体化的城市群模式的潜力。研究结论为决策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4.
基于引力和客运联系的浙江省城镇网络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浙江省城镇间相互引力和客运班次等数据分别构建了城镇联系网络,利用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点、线、网3个层面对网络特征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杭州市辖区对外联系规模最大,其次是宁波市辖区和温州市辖区,各地对外联系规模的分级比较明显,而节点间客运联系的规模分布较为均匀。基于两种方法的节点联系规模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中间凸显的分布态势。城镇间首位和次位联系空间分布均呈现中心-辐射式地域分割,但两种方法的分割范围不同,强联系多分布于区域中心节点与周边区域之间。浙江省城镇网络密度仍较低,而杭州市辖区和宁波市辖区的控制能力较为稳定,两种联系构成了不同地域形式的凝聚子群,也显示出城镇网络的不完全协调状态。针对城镇网络的发展现状,应着力优化城镇规模体系,多角度拓宽沟通协作途径。  相似文献   
65.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必然引起城市间物流需求联系的增加。借鉴引力模型在经济联系中的应用,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强度随着空间距离的递增而递减;并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圈层构造,呈现3个层次结构;沿海中心城市对经济联系腹地间的竞争更加明显。立足运输地理学网络分析基本原理, 从客流、货流和信息流等流量,流向等空间属性进一步探讨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特征,江苏沿海地区市际间货流量连云港 南通占主要地位;客流量连云港 南通一线最大;城市间信息传递不畅,信息流量较弱。针对城市间经济联系及物流要素流量的空间特征,提出了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66.
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确定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量。运用欧氏距离法确定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对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匹配,并对匹配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根据不同的匹配情况提出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研究结果显示:(1)合肥市的地缘经济关系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而芜湖是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在地缘经济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产品资源向外地的流动能力指标对形成城市间竞争性或互补性的贡献较大。(2)合肥、芜湖两市的地缘经济关系和外联经济联系量的匹配结果都不理想,属于强、较强经济联系量与强、较强互补地缘经济关系的理想匹配结果较少;城市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交通的便捷性成为影响匹配结果的一个原因。增强经济联系量、调整地缘经济战略、优化匹配关系是城市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化、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生态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与复杂。基于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区域生态经济联系系统,测算了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城市间生态经济联系强度及隶属度。结果表明,产业带城市生态经济联系强度整体偏低,两极分化显著。  相似文献   
68.
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与职业病危害评价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在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评价的法律依据、评价分类、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关系,两种评价工作在法律依据、评价内容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程序大体相同,评价方法的选择各有侧重。针对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存在的交叉和重复问题、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报告评审规范化管理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满足船闸船舶在线跟踪要求,改善由于复杂背景、遮挡等因素导致轨迹不连续和身份变更的问题,提出一种增强上下文联系和上下文注意力的多目标跟踪方法。方法 基于设计的在线系统,采集连续帧图像,改进FairMOT多目标跟踪模型。首先,通过在骨干网络设计基于Bottleneck和Contextual Transformer的上下文建模模块,以加强上下文联系,增强场景理解的能力。其次,在迭代聚合后的特征图上应用全局上下文注意力,提高定位船舶目标的能力。结果 相对于原生的Fair MOT方法,设计上下文建模模块后,多目标跟踪准确度指标MOTA提高2.1%,继续添加全局上下文注意力MOTA,共计提高3.5%,同时在多项指标中取得了最佳表现。结论 改进的Fair MOT方法不仅拥有更强的轨迹保持能力,而且在身份维持方面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70.
如今的化工领域,可能再没有哪个化工产品比苯胺拥有更高的知名度了——先是苯胺高利润回报率引发的投资热,继而是中石油系统两大化工企业吉化公司和兰化公司的爆炸事故,苯胺以其前所未有的聚焦力,吸引了行业内外所有人关注的眼球.尽管中石油兰化公司苯胺的爆炸事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人们还是把它和之前吉化的那次特大爆炸事件联系起来,将担心与关注的程度放大了许多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