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6篇
  免费   774篇
  国内免费   2770篇
安全科学   413篇
废物处理   128篇
环保管理   624篇
综合类   6484篇
基础理论   2601篇
污染及防治   629篇
评价与监测   648篇
社会与环境   188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622篇
  2020年   438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813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71.
顾建刚  沈健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125+136-125,136
为确定某226Ra污染场址无限制开放的清污标准,结合场址实际情况,分析了照射途径,选择了剂量模式和参数,估算了土壤中226Ra剩余放射性可接受水平,并对使用该结果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2.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等研究了厦门、漳州两市的9个土壤剖面样品中的Cu、Pb、Zn、Cd、Cr、Ni、Hg和As共8个重金属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以及Cu、Pb、Zn三种元素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重金属元素垂向变化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有富集现象和相似的迁移和富集规律;Cu、Pb、Zn三元素的有效态与全量的相关性随着深度而变小,这表明Cu、Pb、Zn三元素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间的相关性与人类的活动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73.
利用开顶气室(Open-Top Chamber,OTC),设置当前大气CO2浓度(370μmol.mol-1)、中等CO2浓度(550μmol.mol-1)和高CO2浓度(700μmol.mol-1)3个CO2浓度水平和不施氮(N1,0g N.m-2.a-1)、常氮(N2,5g N.m-2.a-1)、高氮(N3,10g N.m-2.a-1)3个氮素水平。研究了不同N沉降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以三江平原小叶章群落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结合氮沉降连续运行两个生长季后,湿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较短时间内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不会使三江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变化。氮沉降引起各个土层的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增加,施氮水平越高土壤氮增加越多,但是全氮增加量不明显,铵态氮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0~10cm,10~20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的含量随着CO2浓度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土壤硝态氮含量在10~20cm土层含量变化与土壤全氮、铵态氮的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大气CO2浓度一定程度的增加可以增加土壤的氮素含量,但是过量的大气CO2浓度反而会使得土壤氮素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274.
还原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铬渣中含有毒性较强的六价铬化合物,其严重污染环境。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和硫酸亚铁等还原剂对铬渣污染土壤中六价铬的解毒效果。探讨了还原剂的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六价铬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浓度为1mol/L、pH9.5和反应时间为15min时对六价铬的还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75.
通过对龙江县海洋林场生态公益林不同林分类型理化性质测定,得出物理指标中的总孔隙度较大,化学指标的P极度缺乏,K较缺乏,N中等水平的结论,并探讨生态公益林对土壤理化性质、蓄水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6.
苏皖交界近年来不断有地震发生,2012年7月发生了Ms4.9级地震,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其社会影响大。在此震情形势下,本文通过分析苏皖交界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活动特征、北西向断裂构造与历史破坏性地震及现代2.0级以上地震间的关系,认为苏皖交界区域沿扬州—六合—高邮—盱眙—洪泽—带被北西向的自来桥—来安断裂和无锡—宿迁断裂所夹持的区域,未来有发生Ms5.0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应关注其未来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277.
丛枝菌对转Bt基因棉根际土壤营养物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念辅  杨兵  李铁松  戈峰 《环保科技》2013,(5):35-39,42
转Bt基因抗虫棉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然而Bt棉根际分泌物是否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功能尚缺乏深入研究。通过盆栽实验方法,设计不同的棉花品种与是否接种丛枝菌总共4个处理,以此研究Bt棉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根际土壤营养物质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丛枝菌可以使non-Bt棉和Bt棉根际土壤营养物质中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总氮含量显著增加,但是对根际土壤全磷却鲜有影响。转基因对于不同品种棉花根际土壤酶,丛枝菌均能有效增强其活性。由此表明,丛枝菌对Bt棉和non-Br棉根际土壤环境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78.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固碳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17,他引:21  
揭示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稳定性以及相对贡献率的影响,有利于明确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及其保护机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菜/玉米轮作模式下,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固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生物炭还田(BC、16.88 g·kg~(-1))、秸秆+生物炭还田(CSBC、17.37 g·kg~(-1))效果优于秸秆还田(CS、13.76 g·kg~(-1))和秸秆+速腐剂还田(CSD、14.68 g·kg~(-1)).(2)与对照(CK)处理相比,CS、CSD处理能显著地提高大团聚体(2 mm)含量,增加率为94.00%~117.78%,同时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R0.25,降低了分形维数(D),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P0.05).(3)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现先降低再增高然后再降低,且粉黏粒(0.053 mm)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最高(29.61%~42.18%),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最低(9.19%~17.81%).除CSD处理外,CS、BC、CSBC处理降低了较大团聚体(2~0.25 mm)和微团聚体(0.25~0.053 mm)有机碳贡献率.秸秆还田促进土壤团聚作用效果优于生物炭还田,而生物炭还田提高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效果优于秸秆还田,秸秆新碳主要向大团聚体内分配,秸秆+速腐剂还田还能促进较大团聚体内不同组分结合新碳,生物炭、秸秆+生物炭还田主要向微团聚体中富集.  相似文献   
279.
不同前茬冬小麦土壤呼吸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不同蔬菜前茬处理的冬小麦田为对象,研究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各影响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响应的通径分析以及计算全生长季农田碳汇强度.结果表明:①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响应随深度增加具有滞后性;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呈显著二次相关.②有效磷、速效钾、土壤脲酶、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变化的贡献较大,为主要影响因子.5种主要因子中土...  相似文献   
280.
作用距离是红外系统核心性能指标之一,受大气、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作用距离计算方法存在的局限,综合考虑多个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优化计算方法,首次精确计算了作用距离与实际距离之差的大气衰减值,并对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用于红外系统性能预测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