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为探索成都市PM_(2.5)污染物的空间来源及其演化机制,该文首先应用后向轨迹模型对灰霾期间抵达成都市的大气气团进行模拟,结果显示灰霾期间本地气团对成都市PM_(2.5)污染物的贡献远超过中远距离的外来气团,占比高达90%以上,局地空间内处于一种静稳状态。其次应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对灰霾期间PM_(2.5)的浓度序列进行多重分形分析,研究表明成都市灰霾期间PM_(2.5)浓度具有多重分形特征。最后运用相位随机替代法与随机重构法,对静稳条件下导致PM_(2.5)浓度多重分形特征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霾期间,长期持续性在PM_(2.5)演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认为此次灰霾期间PM_(2.5)演化的长期持续性是其主要的内在动力机制,此时成都市大气空间内各局部空间PM_(2.5)浓度在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步发展为一种相互同步的、均衡的平衡态。  相似文献   
202.
该研究从沉水植物狐尾藻中分离筛选到1株可降解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内生细菌Hu32。通过摇瓶实验进行了菌株降解条件的优化和降解特性的探索,发现菌株降解初始浓度为10 mg/L,BPA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为1%,初始pH值为6.0,温度为25℃。在该条件下,菌株最大生长浓度OD_(600)达到0.22,3 d对10 mg/L,BPA的降解率达到(47.17±1.22)%。经过对其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同源性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这是首次从沉水植物中分离到新型可降解BPA的内生菌,有助于了解水生植物对BPA污染水体的修复机制,为进一步阐明水体中BPA的生态归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3.
在江河支流上修建小型水坝正逐渐成为威胁山区生物多样性和流溪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采用3种方法调查了四川省岷江支流草坡河流域小型水坝对当地无尾两栖动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水坝对无尾两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多种危害.具体表现在:(1)坝体阻碍和引水发电导致了繁殖场与栖息地减少和单一化,通过繁殖位点调查法发现上游卵团密度为下游卵团密度的40.5倍,上游的繁殖水体密度为下游的3.9倍;(2)水坝引起了下游蝌蚪数量锐减,阻断了溪流蝌蚪的迁移,通过蝌蚪数量调查法发现上游蝌蚪密度分别为下游蝌蚪密度的21倍(5月)和25.7倍(6月);(3)改变了两栖动物成体的分布格局,通过繁殖期和冬眠期的样线法调查,在水坝上游的两栖动物成体数量是水坝下游两栖动物成体数量的11.5倍.  相似文献   
204.
为了准确识别油源断裂优势输导通道发育部位,在考虑断裂形成演化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断裂输导能力的不均衡性,认为成藏期前断裂古转换带发育部位、成藏期断裂活动强度高值区和断裂输导脊发育部位三者叠合的部位为油源断裂优势输导通道发育部位。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优势输导通道发育部位的预测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在廊固凹陷大柳泉构造带旧州断裂优势输导通道发育部位的预测上,结果表明:旧州断裂发育4处优势输导通道,优势输导通道发育部位与目前旧州断裂附近油气分布之间吻合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205.
以李雅庄煤矿采空区瓦斯治理效果为研究目的,对2#煤层224、601、603工作面分别采用了瓦斯尾巷、高位钻场、高位抽放巷三种方法进行实测与分析,通过现场实践对抽采参数以及施工、管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抽采参数的对比分析,从抽采浓度平均值上,高抽巷为24.5%,明显高于高位钻场的15%,瓦斯尾巷为6.3%;从抽采纯流量平均值上,高抽巷为2.03m~3/min,高于高位钻场的1.95 m~3/min,瓦斯尾巷的1.66 m~3/min;从抽采率平均值上,高抽巷为57.2%,高位钻场为45.6%,明显高于瓦斯尾巷的23.1%。通过施工、管理的对比分析,布置瓦斯尾巷,必须多掘一条巷道,投资大,增加管理难度、安全隐患等;高位钻场坡度大,人员、设备上下困难,回采过程中钻孔易被压实;高抽巷便于管理、观测,易于控制瓦斯抽出量。在李雅庄煤矿现有的综合条件下,高抽巷能起到最好的瓦斯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6.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世界百大入侵植物之一,因其入侵扩展蔓延速度快,从而对原生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目前关于凤眼莲入侵扩散机制已有一定研究,但关于在不同水深梯度下风眼莲入侵强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及种间关系影响的研究相对空白.因此,本研究以入侵植物凤眼莲和两种常见的沉水植物黑藻(Hydril...  相似文献   
207.
重庆都市圈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重庆都市圈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都市圈可持续发展和三峡水库安全运行的需求,提出了加大都市圈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和绿地景观整治工程,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扶持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控制主城区规模、积极发展周边卫星城市,增加环保投入、加强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净空"和"碧水"工程,建立都市圈生态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实施都市圈生态系统管理等8条治理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8.
将工业废弃物锰矿尾渣与壳聚糖混合制得一种高效吸附斛,并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表设计试验,分别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温度、复合吸附剂的投加量等4个影响因素对Pb^2+吸附的影响,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7,吸附时问为40mjn,温度为20℃,复合吸附剂的投加量为0.10g。处理后的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复合吸附剂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209.
本文在北方人工湿地技术应用实例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人工湿地是实现北方天然径流匮乏地区废水排放标准与水体环境功能目标有效衔接的污水处理技术,同时系统分析了北方地区冬季人工湿地运行不稳定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低温运行效果优化建议,为在北方天然径流匮乏地区应用人工湿地技术保障河流水质达标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10.
水体氮浓度、形态对黑藻和狐尾藻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黑藻和狐尾藻研究了水体氮浓度和形态对沉水植物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狐尾藻在TN≤3mg/L、黑藻在TN≤4mg/L范围内其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均随水体总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光合作用有利,超过这个范围时,这两种供试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暗呼吸速率急剧上升;在本实验条件下,这两种供试植物的光合补偿点和光合饱和点随氮浓度的变化没有表现出规律性.在总氮一定的条件下黑藻和狐尾藻的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均随水中铵氮的增加而降低,暗呼吸速率和光合补偿点随铵氮增加而升高,说明水体铵氮的增加对黑藻和狐尾藻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抑制了光合作用;在本研究条件下光合饱和点对氮形态比例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响应.结合我国湖泊N营养现状,可初步推断我国大部分湖泊氮浓度不会对黑藻和狐尾藻的光合作用产生直接的危害,但在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要根据水生植物对不同氮形态的喜好特性和水质情况选择先锋物种.图2表3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