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792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128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1655篇
基础理论   207篇
污染及防治   580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贫营养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混合液可滤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16d,未向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投加营养物质,对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污泥颗粒粒径分布(PSD)、胞外聚合物(EPS)、SMP相对分子量分布(MWDs)进行了定期监测.修正的污染指数(MFI)用来考察与SMP和EPS相关的污泥混合液可滤性.结果表明,MFI值由1.8′104迅速增加到7.3′104s/L2,说明长时间的内源代谢过程对MBR内污泥混合液可滤性有负面的影响.污泥混合液上清液中SMP相对分子量>10kDa的大分子有机物和污泥絮体中1~10μm细小颗粒的增加,将严重恶化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  相似文献   
992.
通过简化传统的ASM1污泥活性模型提取出污泥和污水中底物的非线性动力学作用关系,建立一个适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简化二维数学模型。通过修正原模型参数,该模型能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对数学模型进行有界性和稳定性的验证和分析,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模型参数选取的范围。  相似文献   
993.
BMBR工艺试验研究及参数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的膜生物反应器(MBR)的缺陷进行了如下改进:以生物膜替代传统的高分子滤膜,作为出水端膜分离部件;以固定化微生物系统替代传统的MBR工艺中悬浮性微生物系统,形成了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BMBR)。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后,在气水比8∶1~10∶1,HRT3~4h的条件下,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90%以上,同时膜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与MBR相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考察了毛竹、吊兰根系、塑料片、鹅卵石和玻璃珠等表面菌胶团特性。结果表明,水温13~17.5℃时,5种载体表面生物膜形成速度、菌胶团活性和菌胶团中优势菌群存在明显的差异,生物膜的形成速度顺序是:毛竹吊兰根系鹅卵石塑料片玻璃珠;生物膜内菌胶团活性顺序是:毛竹吊兰根系鹅卵石塑料片玻璃珠,而且不同载体表面优势菌群差别很大;同时,水温17.9~20.5℃时,吊兰茎、叶、根系表面指示生物特性也存在较大的区别。研究可以为复合污染治理和新型水质净化载体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认识纳米     
刘静怡 《安全》2014,(3):55-57
正"纳米",是最近几年非常热门的一个概念。我们现在随处可见各种商品贴上"纳米"的标签:"纳米"材料、"纳米"油漆、"纳米"添加剂,不胜枚举。那么,"纳米"究竟是什么呢?1几个相关概念"纳米",其实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也就是说,1米等于1000毫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1微米又等于1000纳米。举个形象的例子,我们说人的卵子直径大约有0.15毫米,也就是等于15万个纳米的长度。  相似文献   
996.
以曝气流量2,4,8,16,64 L/h,内部气速为25,50,100,200,800 m/h对填充粉煤灰加气砼颗粒和沸石颗粒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挂膜试验,研究气速对整个运行过程中COD和NH3-N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速能够加快生物膜的附着,但其对生物膜的作用受填料表面结构影响较小。在填料挂膜阶段前期,气速对生物膜附着有显著影响,并受填料表面性质影响,表面结构复杂填料的挂膜期早于表面均细的填料。气速对NH3-N去除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7.
膜法天然气脱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介绍气体膜分离及膜吸收原理的基础上,从膜材料、系统工艺的组合方面对膜分离法天然气脱硫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综述了膜结构,吸收液与膜材料的匹配性对膜吸收过程的影响,指出膜吸收与膜蒸馏的结合是今后天然气脱硫技术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98.
污泥热解残渣催化市政破膜污泥的热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对污泥热解残渣中金属化合物含量测定和扫描电镜(SEM)对污泥热解残渣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TGA)对印染污泥和市政污泥的热解残渣催化污泥热解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两种污泥热解残渣对污泥热解均有催化作用,且印染污泥热解残渣催化效果优于市政污泥热解残渣;热解残渣中金属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对其催化效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污泥热解残渣中铝、铁、锌化合物在污泥催化热解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高倩  张崇淼  徐慧  王东升  门彬  张大为  罗柯 《环境化学》2019,38(7):1645-1655
探索利用在膜表面经过混凝预处理,调节膜-颗粒物作用行为的机制,从而改进超滤膜的净水效果是本文的研究核心.研究通过将AlCl_3及Al_(13)两种混凝剂形成的絮体以自然沉降的方式预先沉积在超滤膜表面,考察了对腐殖酸(HA)的去除情况及膜的净水行为.结果表明,使用Al_(13)混凝剂在膜表面沉积的絮体能更好的去除HA,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膜污染,而使用AlCl_3则会加强膜污染现象.随着Al_(13)混凝剂投加量从0.08 mmol·L~(-1)增加到0.18 mmol·L~(-1)时,对HA的去除率也从26%升高到34%,并在超滤膜表面形成预沉积层.在较高投加量0.18 mmol·L~(-1)时,Al_(13)混凝剂在膜表面形成的絮体分形维数(2.45)较AlCl_3(2.29)大,但Al_(13)形成的絮体粒径(300 nm)小于AlCl_3形成的絮体粒径(600 nm),致使在膜表面形成的沉积层相对致密.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Al_(13)混凝剂较AlCl_3混凝剂具有更高的正电荷,较易吸附负电性的HA分子,因此去除HA效果更好,提高膜通量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00.
氮肥减投条件下膜材料使用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氨挥发排放是稻田系统氮损失的主要途径.现有技术多以调控氮肥施用为削减氨挥发排放的技术手段;但由于氮肥投入基数较大且减投不能改变氨挥发途径氮损失比例,氮肥减投后的氨挥发排放仍是限制氮肥利用效率提升的瓶颈.对此,本研究选用满足环境友好和使用便捷的农业废弃物粉末和两性分子物质作为膜材料,配合氮肥施用在田面水表进行多次铺洒,研究膜材料对氨挥发排放过程及排放总量的影响,结合作物生长和氮去向探索膜材料对氨挥发排放的影响机制.连续2 a小区试验发现,膜材料使用可减少水稻种植期氨挥发排放总量的19%~31%,由此减少的氮损失或以矿质态氮形态贮存于土壤或提高了作物氮吸收量.施氮条件下,田面水铵态氮含量和pH以及膜材料使用是影响氨挥发排放的主控因子;氮肥减投后,膜材料使用可进一步削减氨挥发排放.基于不同膜材料对氨挥发排放影响机制差异,应用时,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膜材料进行按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