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24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79篇
综合类   1005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01.
这是一台220t/h燃油微正压自然循环锅炉.由于受燃料等因素影响,停止运行5年后,打算通过定期检验确定锅炉设备是否可用、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检修来修复锅炉使其达到正常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20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酸雨、降尘及其复合污染对菜青虫生长发育和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地菜青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间接处理则有促进作用。试验发现,在受污染的植物体内有糖分与蛋白质积累现象,这是造成虫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3.
当前,任何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都是自然和社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造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不一定全部由顶极植被所覆盖,而常常是一些包括所有演替类型的地方。本文通过讨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对不同区域景观的影响,探讨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04.
青海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的能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省为例,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的能源问题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青海省农村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商品能源供应不足,生活能源利用率低下,可再生能源资源破坏严重等特点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提出了解决青海省农村能源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5.
本文针对目前环境保护的热点之一——全球和地区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其中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即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进行了探索;从理论上对制定这一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涵、区域生物多样性中心标准的意义及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区域生物多样性中心标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6.
支持人居环境健康发展的自然调和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聚居的城市环境和建筑环境,与人类自然气象环境之间持续着动态的自然调和作用,当然调和理论是支持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文中圈定了自然调和理论研究的框架体系;介绍了面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自然调和技术研究进展;剖析了自然调和理论问题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7.
丹麦瑞典自然保护管理考察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8.
模拟酸雨条件下降尘中Cu,Pb,Zn,Cr各形态的溶出和转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高连存  冯素萍 《环境化学》1994,13(5):448-452
本文用Tessler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条件下,降尘中Cu,Pb,Zn,Cr各形态的溶出和相互转化。试验表明:(1)降尘中Cu,Cr的溶出量随酸雨酸度的增大而增加;Pb,Zn没分别在PH=3.5和PH=4.5时溶出量最大,溶出的金属多源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说明这两种形态的稳定性较差。(2)在模拟酸雨条件下,Cu,Pb,Zn,Cr各形态的含量发生了较大变化;Cu从其优势形态有机结合态向可交换态  相似文献   
209.
惠州绿化乔木叶片及其叶面降尘对大气SO2污染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采样及碱片挂片法同步监测广东省惠州市大气SO2体积分数,用ICP-AES测定了惠州市不同功能区的2种主要绿化树种大叶榕(Ficus virens Ait var.sublanceolata(Miq.) Corner)、紫荆(Bauhinia blakeana)叶片及其叶面降尘的硫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植物叶片和降尘的硫质量分数差异显著,其综合污染指数(PI)以商业交通区、工业区、居住区、清洁区的趋势递减。叶片中硫的质量分数随春、夏、秋季而增长,季节差异显著。植物叶片、降尘中硫质量分数随交通流量的减少而降低。叶片和叶面降尘中硫的质量分数与大气硫酸盐化速率三者显著相关,大叶榕和紫荆与降尘协同生物监测大气SO2的二元数学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5和R=0.990,明显优于植物与硫酸盐化速率监测SO2的常规一元数学模型。表明大叶榕、紫荆叶片及其叶面降尘均可作为城市区域大气SO2污染的有效指示剂,叶片的长期效益和季节效益显著,降尘则短期效益显著;两者协同监测,可靠性和灵敏度更高,应用前景广阔,可为地方和区域环境监测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0.
冯辉霞  张婷  王毅  雒和明 《生态环境》2007,16(5):1578-1582
通过阐述化学发展与自然和人的关系,认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整个世界的自然观的最高目标。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了化学发展史,认为化学发展过程可分为原始生态化学时期、非生态化学时期和生态化学时期,提出了生态化学的新概念,认为生态化学针对传统化学的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缺陷,提出了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并使原料利用率最大化;生态化学是站在对环境友好的高度,使环境资源的化学变换体系成为一种更有效的运行模式,对环境系统有更小的破坏作用,进而对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贡献。因此,生态化学融被动处理污染的环境化学及主动出击的绿色化学为一体,是更加关注生态的先进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