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4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1368篇
安全科学   247篇
废物处理   113篇
环保管理   161篇
综合类   2590篇
基础理论   646篇
污染及防治   561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一株处理含对苯二甲酸废水的工程菌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染色体DNA转化原生质球的方法,构建一株处理含PTA废水的工程菌LEY3。LEY3能同时降解6种化合物:PTA,萘,苯甲酸,十六烷,乙二醇,甲醇。用LEY3对含PTA生产废水作降解试验,COD的去除率在66% ̄91%之间。  相似文献   
962.
来自甲烷发酵的厌氧污泥在反硝化条件下 ,可以对苯二甲酸 ( Terephthalic Acid,简称 TA)为唯一碳源快速驯化富集 TA厌氧降解菌 ,然后转换到甲烷发酵状态 ,到第 6周时 ,获得的 TA降解速度为 2 2 .6mg TA/g VSS· day,是对照实验的 2 .1倍。经过约 90天的驯化 ,原存在于种污泥中的发酵性细菌几乎全部消亡 ,新的培养物中取而代之的是 TA还原和开环菌 ,TA降解菌的驯化过程和富集过程是偶联的。MPN计数和滚管计数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963.
964.
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对硫酸盐在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着重论述了厌氧消化中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茵竞争基质的机理,硫化物对甲烷菌的抑制作用,并介绍含硫酸盐废水的处理工艺,及厌氧出水中硫化物去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5.
大同市大气颗粒物中苯并(a)芘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同市三个不同功能区于冬、夏两季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每日采样分为早晨、午间和晚上三次,对其中的苯并(a)芘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发现:该市大气颗粒物中苯并(a)芘浓度早晚高,午间低,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除此以外,苯并(a)芘的日变化还与人类活动及相关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66.
苯通过活性炭固定床的透出浓度与时间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测量苯的不同进样浓度,通过活性炭床透出浓度(C)与时间(t),绘制C-t曲线图。各图形均类似反正切曲线。以曲线对应的函数。建立了反正切函数的线性关系方程C=A Ktg^-1(t-τ),作为数学模型基础。对该方程求时间的导数,获得透出速度分布方程,当C等于进样浓度C0的1/2时,t=τ,有最大速度K,它是吸附剂对吸附物作用的特征常数。为了验证数学模型可靠性,经相关与回归计算。结果显示,透出浓度与时间的反正切值之间,均呈高度正相关(r≥0.9927)。初步认为,建立的C-t方程是可行的,但由于进样浓度不同,方程的有关常数不一样,使之不便应用,然而,由于方程常数K和τ的对数与进样浓度的对数高度线性相关(r≥0.9999)。常数为进样浓度的指数函数,于是,用进样浓度C0代替K和τ,使方程可适应于不同进样浓度下的应用。同时,还讨论了活性炭吸附苯过程中稳定及非稳定吸附的定量关系和相关机理。  相似文献   
967.
利用聚磷菌快速内源性反硝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部分聚磷菌在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吸磷现象出发,探索了利用经过厌氧释磷,菌体内含有大量PHB的聚磷菌进行快速内源性反硝化脱氮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磷菌在厌氧段充分有效释磷后,在缺氧段初期3—5min内,就能将30—40mg/L的NO^-3;内源性反硝化脱氮去除65%—75%,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68.
用苯及其在生物体内代谢物酚,醌处理大鼠,24h后取其肝、肾、肺、脾诸组织,用~(32)P后标记方法测4种器官中DNA加合物含量,其结果是:在上述各器官中均发现有DNA加合物的形成,4种器官中总加合物量值对苯、酚、醌依次为9.18─89.13、20.9─243.8、53.1─308.9加合物/10~8正常核酸,3种系列化合物对大鼠4种器官中DNA加合物形成能力依次为醌>酚>苯。而大鼠中4种器官对同一化合物的加合物形成能力依次为肝>肾>肺>脾。这种结果较好地反映出3种系列化合物的代谢过程和生态毒理效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69.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对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净化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文章将从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分离、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以及降解机理等几个方面阐述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并概括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揭示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途径,该成果对控制和消除有机磷农药的污染,促进农业丰收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70.
铜绿假单胞菌在Cr(Ⅵ)还原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Cr(Ⅵ)的还原效果及碳源、pH和 Cr(Ⅵ)初始浓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还原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能有效还原Cr(Ⅵ),3种碳源的还原效果依次为苹果酸>琥珀酸>葡萄糖,其还原率分别为60.86%、43.76%、28.86%; pH=7.0时还原率最高,可达61.71%;随着Cr(Ⅵ)初始浓度的升高,还原量逐渐减少,当Cr(Ⅵ)初始浓度达到157.0mg/L时,Cr(Ⅵ)的还原受到强烈抑制。实验结果还表明: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时,其还原率下降;另外,还原Cr(Ⅵ)主要是菌种体内的溶解性酶起作用,细胞膜部分几乎无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