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76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91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782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260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苯酚对两种微囊藻生长的作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苯酚处理无毒铜绿微囊藻和有毒铜绿微囊藻。结果显示不加苯酚处理时,有毒藻生长量明显高于无毒藻;100μg/mL的苯酚促进无毒藻生长而抑制有毒藻的生长;苯酚浓度增至200μg/mL,无毒藻的生长才受到抑制。高浓度苯酚胁迫下的藻细胞:光合速率大幅度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细胞膜透性增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相对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这些变化有毒藻较无毒藻更显著。表明:有毒微囊藻是水华中的优势种群;两种藻中有毒藻对苯酚的敏感性更大。  相似文献   
132.
本文以桑树和家蚕为试验生物,采用静态模拟熏气和自然污染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气苯酚污染蚕桑引起家蚕生长发育障碍进行了观察、分析,认为大气苯酚以间歇性较高浓度侵入蚕室时,会直接致蚕中毒;大气中苯酚以持续较低浓度作用时桑叶内会累积苯酚,间接对象蚕有毒害。家蚕受害后,轻则表现力食欲不振,群体发育不齐,体色灰暗、体重减轻、主要经济性状下降,重则死亡。,F_(0.01)=2.80说明因熏气处理次数引起盛食蚕体重变化的差异极显著,也即较高浓度的苯酚气会直接危害家蚕生长、发育。综上所述,在有关工厂附近大气内苯酚浓度虽然不是很高,也没有被正式列入监测范围,因此也没有监测指标。但此浓度下桑叶内会累积苯酚,家蚕食叶则会间接遭受其危害;如急性排放的苯酚气侵入蚕室,则会对家蚕直接致害,造成经济性状下降,甚至死亡。苯酚是有机毒物,食品上禁用早有规定,如何防止大气苯酚在生态系统中积累、迁移,保障陆地生物包括人类免受其毒害,是值得引起重视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3.
苗秀生  储少岗 《环境化学》1995,14(5):436-441
利用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对黄磷诱发氧化苯酚降解产物进行了研究,在磷酸存在下,以甲醇作酯类衍行生试剂,分别和SE-52和HP-17石英毛细管双柱结合GC-MS进行分离定性定量,黄磷诱发氧化苯酚降解产物以羧酸为主,在反应温度50℃时,表现为一级反应特征,速率常数(K):0.077min^-1,半衰期(t1/2):9.0min。  相似文献   
134.
以奥尼杂交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Oreochromisniloticus♀)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苯酚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CAT正常值分别为8.56±0.2U·mg-1和15.48±0.1U·mg-1,GST的正常值分别为4.39±0.20U·mg-1和13.30±0.31U·mg-1,均是肝脏组织高于肌肉组织。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苯酚处理罗非鱼25d,除了0.002mg·L-1质量浓度组罗非鱼体内CAT和GS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质量浓度组的CAT和GST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CAT的变化规律为低质量浓度组先升高后降低,高质量浓度组不断下降。即低质量浓度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CAT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高质量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可使鱼体内的CAT失活,且这种变化幅度肝脏比肌肉大。GST的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即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GST具有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研究表明,0.002mg·L-1质量浓度以下的苯酚对罗非鱼没有生化毒性影响,罗非鱼组织中的CAT和GST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酚类污染物对鱼类的生化毒性。  相似文献   
135.
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苯酚脱氯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间歇培养血清瓶中,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酚脱氯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膏和蛋白胨显著提高了PCP的脱氯速率.添加甲酸、乙酸、乙醇对PCP脱氯速率有一定提高,丙酸和丁酸对脱氯速率没有影响.20%氢气的加入对PCP脱氯速率的影响显著.废水中硝酸盐和硫酸盐等电子受体的存在降低了PCP的脱氯速率.微生物抑制剂氯仿、青霉素降低了PCP脱氯速率,表明厌氧微生物尤其是甲烷菌对还原脱氯有重要影响.PCP最佳还原脱氯温度为38℃,最佳pH为7,低的氧化还原电位(<-200mV)有利于脱氯的进行.图5参13  相似文献   
136.
苯酚在Ti/RuO2-IrO2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i/RuO2-IrO2电极做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在不同条件(pH、电流密度、Cl^-初始浓度、苯酚初始浓度)下电解处理人工合成苯酚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较大、废水pH为中性、苯酚初始浓度较大的条件下电解废水,有利于苯酚的降解。当向废水中加入Cl^-时,可使废水中苯酚得到有效的降解,但若条件控制不好,会生成毒性更强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7.
研制了数据在线采集记录系统对高浓度苯酚在石墨电极上电解过程的循环伏安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连续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体系电解的特点,并考察了支持电解质、扫描速率、苯酚的浓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峰电流密度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及苯酚浓度呈线性递增关系,支持电解质的添加量在苯酚电解过程存在最佳值,多次扫描过程中峰电流密度有下降趋势。实验推断电解效率下降是由于电极表面被聚合物污染导致,这一现象对电解处理有机物种的系统控制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8.
食品生产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排水量大、污染物浓度、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如不处理就直接排放,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本工程中废水原水水质参数为:CODCr<5000mg/L,BOD5<3000mg/L,SS<500mg/L,pH5.0~7.5,水温20~30℃.针对该废水水质特点,采用气浮-生化-砂滤工艺处理食品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管理简便、抗冲击负荷、污泥量小、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处理后出水CODCr85mg/L,BOD524.3mg/L,SS56.2mg/L,pH6~8,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9.
采用连续式离子分离系统(ISEP)处理水杨酸生产废水,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水杨酸生产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CODCr为18000-20000mg/L时,经一步吸附处理,出水CODCr可实现达标排放,苯酚、水杨酸去除率接近100%,脱附液中高浓度苯酚、水杨酸等资源可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0.
对太湖水中分离的 3株细菌进行降解苯酚的实验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混合菌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 :温度30℃、起始 p H 7.2、DO 12 mg/ L、C/ N(质量比 ) 16∶ 1。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假单胞菌、微球菌和芽孢杆菌对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 97%、6 0 %、98%。实验结果还提示 ,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对苯酚的降解有共同机理 ,而微球菌对苯酚的降解机理可能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