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1.
深圳湾典型有机氯农药的生物累积及其人体健康风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位于深圳与香港之间的深圳湾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海湾,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海湾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深圳湾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累积规律,于2004年2月采集了该海域23个鱼类、虾类、蟹类生物样品,分析了其体内滴滴涕(DDT)、六六六(HCH)和氯丹(CHL)各组分的含量,并对其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鱼类DDTs、HCHs和CHLs含量范围分别为1.84~286.83、0.08~1.85、0.45~118.81ng·g-1ww(鲜重),肉食性鱼类OCPs含量通常较高;与其它海区相比,深圳湾海域水生生物体中DDTs的含量相对较高,部分鱼类样品中DDTs含量超过我国海洋生物质量国家标准(GB18421-2001)的二级标准,HCHs和CHLs则相对较低;生物体中DDTs、HCHs、CHLs的含量与其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鱼类中DDTs、HCHs和CHLs的危害指数(HR)分析显示,目前食用深圳湾鱼类对人体正常健康(非癌症)基本无影响,但却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312.
太湖不同湖区无机氮转化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的水样和积物,在实验室内模拟研究不同湖区水体中溶解性无机氮(DIN)短期内的转化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藻型湖区(梅梁湾)和草型湖区(东太湖)水体中存在着强烈的硝化作用,NH 4-N和NO3-N含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或P<0.01),NH 4-N质量浓度下降速率为0.08~0.19 mg·L-1·d-1.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藻型湖区硝化速率高于草型湖区.NH 4-N初始浓度越高则硝化速率也越高,不添加外源氮时硝化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藻型湖区的反硝化作用强于草型湖区.室内模拟试验20 d后,沉积物中TN含量平均下降了3.7%,东太湖水样中平均下降26.7%,梅梁湾平均下降42.2%.湖泊沉积物是进行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场所.短期内DIN的转化潜力反映了不同湖区氮素转化速率,也反映了不同生态类型水体对湖泊氮素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3.
太湖梅梁湾2008年有机污染物检测及环境影响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C-MS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2008年不同季度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并采用多介质环境目标值(MEG)分别就人体健康影响度(ASI)和生态环境影响度(ASII)对太湖梅梁湾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春、夏、秋、冬太湖梅梁湾水体中25种EPA优先控制SVOCs的总浓度分别为17.459,11.140,11.147,5.675mg/L,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苯系物和PAHs;健康和生态影响度均小于1,表明对健康和生态尚属安全.  相似文献   
314.
2010年在曼谷湾(泰国湾北部)及其北部主要河口(湄干河、拉塞河、湄南河和邦巴功河)采集了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d、Co、Cu、Pb、Zn)的含量水平,并用Al均一化数据,获得消除了粒度效应的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利用1mol/L的HCl对该区沉积物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沉积物重金属在酸溶相和残渣相的分布,揭示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曼谷湾周边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曼谷湾;曼谷湾沉积物中重金属(Co、Cu、Pb、Zn)从北向南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加,Cd没有明显分布规律;地累积指数显示Cd和Pb存在显著的地球化学富集特征.Cd和Pb在酸溶相中的比例相对较高,表明其生物有效性较高,易引发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15.
根据2012年9月底对莱州湾沿岸河流和邻近海域表层水体中Chl a和相关环境参数的调查,分析了Chl a在该区域的分布、影响因素、富营养化状况以及变化趋势。莱州湾沿岸河流Chl a浓度平均值为51.9 g/L,邻近海域为3.9 g/L。在沿岸河流,与Chl a呈显著正相关的仅有悬浮颗粒物(SPM),而在邻近海域,与Chl a呈显著正相关的有SPM、PO4-P、NH4-N、NO3-N。氮和磷都是莱州湾近岸海域Chl a的限制因子,其中氮的限制作用较大。莱州湾沿岸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主要表现为过度和高度富营养化,近岸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则主要表现为低度富营养化。沿岸河流高浓度的氮磷汇入,将会促进莱州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生长,进而导致莱州湾近岸海域Chl a浓度增加并有可能使该区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316.
桑沟湾水体中多氯联苯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相色谱法分析并结合外标法,定量测定2009年4个航次桑沟湾海域水体中7种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含量,探讨了多氯联苯污染物在该海域组成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桑沟湾水体中,多氯联苯的组成主要以低氯取代物为主.该海域多氯联苯含量分布特征呈现为夏季最高,秋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与其它海域相比,其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且低于美国环保局规定的标准值.  相似文献   
317.
从悬沙浓度、底质类型分布、冲淤演变历史以及冲淤控制因素等方面对泉州湾淤积现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利用AQUAfast II浊度仪对泉州湾典型淤积海域进行了浊度测试,分析了其悬沙浓度,归纳出泉州湾底质主要可划分为细沙、粉沙和粘土,并指出了其分布情况;结合近32 a来泉州湾典型区域湾底平面高程的资料,分析了该高程的变化及淤积量、淤积速率等。通过分析得出,造成泉州湾淤积的主要因素包括潮汐、波浪、河流以及人类活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18.
太湖梅梁湾和五里湖沉积物磷形态的垂向变化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分析了太湖北部梅梁湾和五里湖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垂向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一湖泊,不同地点沉积物磷形态的垂向变化有差异.五里湖西部沉积物中铁/铝磷、无机磷和总磷在深度7~12cm处含量最高,往深层方向呈先增后减的垂向分布特征,而有机磷和钙磷含量则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梅梁湾小湾里沉积物中铁/铝磷、无机磷、有机磷和总磷含量均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至22cm以下略有增加,而钙磷却在柱样下部随深度增加呈累积趋势.研究还发现,近年来五里湖西部人为源的磷输入逐渐减小,可能得益于污水排放的削减;而梅梁湾小湾里沉积物中人为源的磷含量明显增加,可能与污水和农业径流输入有关.  相似文献   
319.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垂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体沉积物中的酸溶性硫化物 (AVS)极易与二价金属阳离子反应生成难溶金属硫化物 ,从而控制沉积物中二价有毒金属的化学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测定沉积物中的AVS和同步提取金属 (SEM) ,依据SEM AVS的比值可作为判定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良好指标 .通过对太湖梅梁湾 2个不同站点沉积物中AVS与SEM随深度分布的研究得出 :①AVS含量随着深度的加深先上升后降低 ,SEM含量随深度的加深呈逐渐降低趋势 ;②SEM AVS只在最表层 (0~ 2cm)大于 1,低于这一层都小于 1.③在表层沉积物 (0~ 2cm)中 ,可能存在重金属生物毒性效应 .但对于单个金属而言 ,Ni、Cu具有产生毒性作用的潜能 ,而Zn、Pb对沉积物中的生物不具有毒性 .  相似文献   
320.
桑沟湾海域是我国重要的半封闭海湾规模化海水养殖示范区,重金属是一类具有严重危害的污染物,因此,探明桑沟湾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对该区域的海水养殖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在桑沟湾海域布设21个调查站位,分别于2019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采集表层海水,调查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的含量范围(μg/L)分别为Cu(1.14~2.88)、Zn(4.62~6.53)、Pb(0.38~1.55)、Cd(0.18~0.92),大致呈自西向东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污染程度依次为Zn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