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434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光照、温度和营养盐对滇池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研究了光照、温度与营养盐对滇地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在500~5000lx光强范围内,随光强增加,比增殖速率加大;在22~35℃区间内,比增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温度的影响大于光照;氮磷比(N/P)值在5~10范围内,比增殖速率变化较大,N/P值为14.5时,比增殖速率达最大值。滇池湖水的氮磷比值为14.4左右,与实验值相接近。根据实验结果及限制因子的定义,总体上讲,滇池中磷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控制滇池富营养化应以控制磷为主。  相似文献   
182.
滇池富营养化与藻类资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前滇池外海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藻类以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类群,蓝藻生物量占明显优势。据预测,到2005年外海的水质和富化状况将比目前有较大改善,但仍处于富营养状态,局部水域在夏秋季节仍会发生“水华”现象,直接收获蓝藻一终端控制污染途径,其资源化利用有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3.
用杀藻剂抑制湖泊蓝藻水华的尝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霖  陈劲 《环境工程》1999,17(4):75-77
近 年来,各 种污染 导 致滇 池 水 体的 水 质呈 现 严 重的 富 营养 化 状 态, 蓝藻 泛 滥, 水 面 藻如 浮油。在一般 区 域 内, 藻 量 5 000 ~7 000 万 个/ L、叶 绿 素 - a 400 m g/ m 3 、 C O D Cr18 m g/ L、 B O D516m g/ L、透明 度32c m 。在藻类 滋生的严 重的水域 ,藻量高 达12 000 万 个/ L, 水体 透明 度为 零。1998年5 月至 6 月在云 南省昆明 市 滇池 外 海及 草海 ,采 用 B C 655 杀藻 剂 进行 了现 场 杀藻 试 验。 试验结果表 明,在藻 类繁殖最 严重的区 域投加 杀藻 剂6 m g/ L 时杀 藻率 达78 % 以 上; 投加 量 15 m g/ L 时杀藻率 达90 % 以上 ;用絮凝剂 除去部 分蓝藻后 ,只需投 加3 m g/ L,杀藻率即 可达到 99 % 以上  相似文献   
184.
NOAA卫星监测巢湖蓝藻水华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实地水质采样分析、水面光谱测量等实地监测 ,并结合NOAA气象卫星遥感信息 ,对巢湖水华进行星地同步调查监测。结果表明 ,蓝藻叶绿素的存在使得进入近红外波段水体反射率明显上升 ,基于这一光谱特性以及蓝藻特有的漂浮特性 ,可利用NOAA卫星监测巢湖等内陆大面积的严重污染湖泊蓝藻水华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85.
滇池蓝藻成份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范良民 《云南环境科学》1999,18(2):46-47,46
滇池蓝藻的粗蛋白为43.69%,藻蓝蛋白为8-15%,藻多糖为5 ̄8%。初步估算,滇池每年可收获的蓝藻的生物量约10000吨鲜重,其中可用于资源化的量约为5000吨(干重)左右。一吨蓝藻干粉可以生产藻蓝蛋白50-80kg,藻多糖20kg,藻毒素1kg;同时还可与其他原料混合制成饲料或肥料在农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186.
蓝藻毒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已知的蓝藻毒者素按神经毒性和肝毒性加以分类阐述,并对蓝藻毒毒的检测方法进行描述,比较后的结果表明,生物测试较为直观、快速,但无法用于准确定量测定,化学检测法可作精确定性定量测定;免疫检测技术(ELISA)灵敏度最高。随着藻毒素ELISA试剂盒的商品化,免疫检测技术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7.
嗜肺军团菌是一种生活在人工水环境中的条件性致病菌,环境条件对该菌的存活和胞内增殖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用作者建立的军团菌-四膜虫模型,研究了空调水池水、Fe3 和感染温度3种关键性环境因子对嗜肺军团菌在嗜热四膜虫宿主细胞内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空调水中Fe3 浓度大大低于培养基中的Fe3 浓度,但适合嗜肺军团菌在嗜热四膜虫宿主胞内的存活和增殖;感染缓冲液中的Fe3 能够被嗜热四膜虫富集,并被胞内的军团菌加以利用,缓冲液中浓度0.05×10-6的Fe3 即可显著促进胞内军团菌的增殖,但0.1×10-6和0.5×10-6的Fe3 促进军团菌胞内增殖的效果差异不显著;较高的温度对军团菌的胞内增殖也有明显促进作用,35℃时,即使感染复数等于10,军团菌也可进行胞内复制扩增,并最终裂解宿主细胞.图7表1参17  相似文献   
188.
本文对1974年4月22日和1979年7月9日在江南水乡溧阳先后发生的两次中强地震的灾情进行回顾以及地方地震部门在抗震救灾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同时,对这两次中强震前的相关异常进行分析,这样可为我们今后的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也可为我们以后的抗震设防和抗震救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9.
地倾斜观测是目前我国作为探索地震前兆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地倾斜与地震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本文尝试利用淮北台FSQ型及JB型倾斜仪的观测结果,通过分析,获取与全球、全国强震有关的短临前兆信息以及总结其基本特征,得到了一些经验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0.
水华蓝藻毒素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科技进步,发现的有毒种类越来越多,毒素分子结构的研究也越来越清楚。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介绍水华微囊藻毒素、水华束丝藻毒素和水华鱼腥藻毒素对动物的毒害、毒素结构、检测方法和去除方法,并讨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