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7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9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某保安服务公司与某厂签订协议,由保安服务公司派驻保安人员二名负责看管厂方的财物和保护人身安全,厂方每年一次性付给保安服务公司保安费1万元.保安服务公司负责对保安人员的人事管理以及工资福利的发放.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分析研究事故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有助于对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危险因素的分析预控,便于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也能够增强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对危险因素的辨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安全与健康》2005,(11):4-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遏制煤矿事故多发势头,安监总局已经和即将出台安全培训监督检查、隐患认定、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负责人下井带班、举报奖励五个方面的配套办法,把煤矿事故预防工作落实到每个可操作的环节上.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1日生效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非法用工单位向伤亡人员赔偿的标准和争议解决的程序,但是非法用工单位不属于法律上合法的主体,劳动仲裁机关和法院不能对不存在的主体作出裁定和判决,就算作出裁判,也不可能得到执行,从而使得该条例规定的对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赔偿成为一纸空文。为此,笔者从劳动争议和诉讼主体认定,程序保障和伤亡人员及时得到救助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确保条例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15.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个体防护用品、用具、装备、材料和制度等.任何职业人群都存在个体防护问题,只是不同的人群受危害的程度不同.因此,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了个体防护的内容,强调了个体防护的重要性,从而体现了国家对职业人群的关怀.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20日,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局长令第13号发布了《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对安全评价机构的资质有严格的规定,企业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正确选择安全评价机构。一、安全评价机构的分级和颁证机关1.分级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分甲、乙两级。甲级安全评价机构能够从事的业务范围和乙级安全评价机构能够从事的业务范围,分别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安全评价机构的专业特长、资质条件确定。至于什么类型的项目或者企业、多大规模的项目或者企业,由甲级安全评…  相似文献   
17.
1 改造的依据 根据DRZ/T01-2004《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水位测量系统的技术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科学》2005,(4):i006-i00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清理和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规定的要求,经研究,决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职工养老保险管理的规范,国有大型企业对养老保险的管理也逐步走入了制度化、正规化,基本养老保险资金一般按国家规定纳入属地社保管理机构管理,除此以外,有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在国家政策范围内,为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职工利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企业内部养老保险计划。对这笔资金如何在收缴后获得最大的收益却无专人进行管理,本文结合所在企业情况,试对这些资金的管理方式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赖某等3人均为福建省上杭县农民,他们于上世纪80年代被某县烟草公司招收为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龄都已经达20多年。2003年9月,赖某等3人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根据《福建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之规定,他们向烟草公司提出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烟草公司认为,他们3人是农民工,属临时工性质,不能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