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3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安全科学   1443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698篇
综合类   3164篇
基础理论   302篇
污染及防治   111篇
评价与监测   549篇
社会与环境   96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7 毫秒
351.
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加平  张伟 《中国环境管理》2016,8(2):85-88,115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越来越突出,环境管理转型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所谓环境管理转型,是指环境管理思维、策略和方式的转变,是以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环境管理战略进行的多角度探讨。通过综述发现,国外学者主要注重环境管理理论研究,如环境管理的模型研究和不同环境管理战略的研究,且国外学者在研究不同环境管理战略时,研究对象多为微观层面的企业组织;而我国学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即从国家的角度来探讨环境管理战略如何完成转型,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是环境管理战略相关理论发展和实践推行的重要基础,在环境管理战略研究领域,本文认为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是环境管理的转型不仅需要宏观层面的统筹、微观方面的变革,也需要从中观层面来推进,所以中观层面的环境管理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环境管理的转型不仅需要法律手段的支撑、经济手段的配置,也需要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所以关于公民环保意识层面的研究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352.
不同政策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不规范的施药行为是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最直接的原因,为规范农户的施药行为,政府颁布并实施了多种政策,但大多收效甚微。农户不规范的施药行为主要表现在过量使用高毒农药、施用过程中不按规定操作以及农药残留物的处理问题上,如何针对农户不同的施药行为制定相应的政策,以达到有效规范农户施药行为的效果,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文章基于全国98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别回归了不同政策对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不遵守施药间隔期的行为以及在施药过程中不阅读标签说明的行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强令禁止高毒农药、对违反农产品安全生产进行处罚以及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检测等命令控制政策对农户是否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具有较强的规范效应,但对农户在施药过程中是否阅读标签说明的规范效果不佳;农药施用技术培训、农产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宣传培训的政策能有效规范农户在施药前阅读标签说明,但对农户是否过量施用农药的影响不大;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政策对农户过量施用农药、阅读标签说明以及遵守间隔期均有显著的规范效果。由此提出,政府在实施命令控制政策的同时,应加强农产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为农户提供农药施用技术培训;由于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政策能有效弥补命令控制政策的监管漏洞,从而更有效的规范农户的施药行为,因此要建立激励惩罚机制,对使用生物农药、施用有机肥等具有正外部性的投入行为进行补贴,对使用高污染、高毒农药的行为进行征税,充分发挥市场为基础的监管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3.
对自然恢复下4类不同年代样地的灰渣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含量随着自然恢复时间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全磷含量在各恢复阶段与对照样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pH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对灰渣综合质量指数进行研究发现,自然恢复长期、中期、短期与自然恢复初期对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随着自然恢复时间的增加灰渣综合质量指数逐渐提高。对灰渣场锌、铅、铜3种重金属研究后发现,在自然恢复下随着时间的增加,灰渣中重金属含量均呈现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54.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对深圳布吉秀峰工业城污水进行现场中试研究.出水中有机物BOD5,CODCr及悬浮物去除率一般在80%以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中的污泥质量浓度2倍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密度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高出1~2个数量级.试验中曝气生物滤池的去除效果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稍好,从反应器中污泥质量浓度(ρ(MLSS))及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数量的比较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55.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四大自流灌区之一,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牧业发展中产业化、规模化的特点突出,农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加大."十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GDP年均增长10%以上的情况下,全区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主要城市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宁夏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走出这一困境,2006年9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正式启动,从而使宁夏成为我国第一个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试点省区.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王正伟.  相似文献   
356.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357.
经历了近30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日俱增的资源环境压力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中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的突出挑战.经过深入的思考,中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58.
改进的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多指标的特点,且各指标的属性、重要程度和可比性都不相同,使得方案比选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通过采用适应不同环境的分辨系数和基于信息熵的权重计算,来改进灰色关联投影方法,使得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准确。最后用实例论证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9.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监督之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监督的重要性及加强质量监督的组织保证、制度建设、工作程序和如何发挥监督作用的思考,以期改善忽视质量监督的局面,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60.
征稿启事     
《环境技术》2007,25(1):48-48
《环境技术》(国内统一刊号:CN44-1325/X)创刊于1983年,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主管,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家工业与日用电器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日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日用电器检测所、机械工业环境技术研究中心、电工产品环境适应性检测中心、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产品环境技术专业委员会、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协办,是国内唯一专注于环境试验和材料分析测试研究;专注材料和产品使用时对环境造成任何有害或有益影响研究的专业媒体,经过二十多年的运作,《环境技术》已拥有完善的媒体发行渠道及稳定的读者群,在业界享有广泛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承蒙广大作者、读者、专家的关心和支持,特致以诚挚的感谢。为了促进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适应性和可靠性等研究领域的发展,本刊将继续发挥交流、沟通的作用。为办好刊物,丰富其内容,欢迎广大专家、学者、作者和读者踊跃投稿继续关心和支持《环境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