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5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1558篇
安全科学   567篇
废物处理   192篇
环保管理   419篇
综合类   4292篇
基础理论   1049篇
污染及防治   760篇
评价与监测   862篇
社会与环境   272篇
灾害及防治   9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776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82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余茂君 《劳动保护》2010,(12):58-58
2010年10月27—28日,由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安全高效开采,绿色低碳利用”。  相似文献   
892.
田超  程琳琳  邵盈钞 《环境科学》2024,45(3):1254-1264
探究城市三生空间系统的碳代谢效率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空间优化.基于城市代谢视角,采用物质流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评估框架,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了2000~2020年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的时空分布、动态变化及演进模式.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京津冀地区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呈波动增长趋势,各城市碳代谢效率空间分异明显,碳代谢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呈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②京津冀地区碳代谢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呈增加趋势,技术进步变化和纯技术效率贡献作用不显著.超过50%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呈改善趋势,仅有38.46%的城市在碳代谢效率改善过程中存在技术进步现象,超过1/2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大于1.③各城市碳代谢效率呈现不同的类型特征,按照其发展路径划为稳定式、反复式、渐进式和突变式这4种演进模式.各城市应据此采取差异化措施,合理配置三生空间资源,提高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率,以期提高城市碳代谢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893.
矿物超细颗粒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具有独特的环境行为和效应,对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演变等有重要影响.矿物超细颗粒的环境行为和效应与其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密切相关.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驱动的矿物超细颗粒的形成机制,介绍了用于表征矿物超细颗粒结构特征的显微镜、光谱、质谱和同步辐射技术,分析了矿物超细颗粒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与污染物的吸附、氧化还原和催化转化作用,总结了矿物超细颗粒的食物链积累、生物和生态毒性等环境效应,并对颗粒结晶路径、风险管控和微纳界面调控等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超细颗粒是连接微观物质与宏观矿物晶体之间的桥梁,全面认识复杂基质中矿物颗粒的环境属性及其与污染物的微观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矿物超细颗粒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从而优化功能材料的设计,促进绿色低碳纳米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4.
刘妍妍  龙焰  尹华  叶锦韶  何宝燕  张娜 《环境科学》2013,34(11):4349-4355
设计全因子实验研究了NO-3-N对填埋10~12 a的矿化垃圾中兼/厌氧甲烷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兼/厌氧条件下,NO-3-N能促进矿化垃圾中CH4的去除.初始CH4和NO-3-N对CH4去除和N2产生有明显影响,且两者具有交互作用(P<0.05).CH4去除量随着初始CH4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添加一定含量的NO-3-N能促进CH4去除,同时通入一定体积分数CH4可以明显促进反硝化作用,说明矿化垃圾中NO-3-N还原能与兼/厌氧甲烷氧化耦合.本实验条件下,初始CH4体积分数为30%,NO-3-N含量为110 mg·kg-1时耦合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895.
为探究北京市不同点位秋冬季碳质组分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该文于2020年9月和12月在城区和路边站点同时开展了有机碳(OC)、元素碳(EC)、PM2.5、O3、CO、NOx(NO+NO2)和气象因子连续在线监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空气质量较好,路边站ρ(OC)、ρ(EC)和ρ(PM2.5)分别为(5.66±3.54)、(1.59±1.31)和(32.9±25.1)μg/m3,较城区分别高出32%、70%和33%,表明路边PM2.5污染较重,移动源对碳质组分尤其是EC贡献显著;秋季两站点OC浓度无显著空间差异,路边站EC较城区站高47%,PM2.5中ω(碳质颗粒(TCM=1.4×OC+EC))在城区和路边分别为29%和25%,冬季路边站OC和EC较城区高54%和83%,城区和路边ω(TCM)为27%和31%;除O3以外,其他气态污染物和PM2.5均呈冬季高于秋季、路边高于城区...  相似文献   
896.
煤矿救援队伍业务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救援队伍业务管理模式,提高煤矿救援队伍的业务管理能力,利用救护队现有的计算机设备,以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和北京龙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ongruan GIS 3.0为平台,以Visual C++6.0和SQL Server 2000为开发工具,采用多层次的Client/Server结构,在面向对象思想指导下设计与实现的煤矿救援队伍业务管理系统,文章介绍了业务管理系统的前台软件开发和后台数据库开发的设计思想和步骤。现场应用证明,该系统能够为煤矿救援队业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提高煤矿救援队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897.
煤炭自燃指标性气体确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井火灾是矿井五大灾害之一,煤炭自燃则是矿井火灾最主要的起因。为了了解煤炭氧化、自燃规律,本文采用TG-DSC技术研究了不同煤种在水分蒸发、吸氧增重、受热分解及燃烧等不同氧化阶段的氧化特征值;并采用TG-DSC-GC联用技术研究了不同煤种在整个氧化阶段的气体产物生成规律及其特征。在煤的低温氧化阶段,找出了CO等可作为判别煤自燃的指标性气体及C2H4等辅助指标性气体;并得出了各煤种氧化阶段的耗氧规律。  相似文献   
898.
巷道涌水问题严重影响地下矿山安全高效生产,采用注浆技术可有效治理巷道涌水问题。针对大冶铁矿尖林山采区-360 m水平巷道开拓过程中出现的巷道底板少量涌水、联络道工作面大量涌水的情况,制定了在DS23B01联络道东侧20 m的巷道点(26#)浇筑挡水墙,选用水泥单液浆和水泥-水玻璃双液浆2种浆液作为注浆材料,在26#向东112.5 m处实施浅孔注浆、在-270 m水平废弃的电机车维修硐室口部安装地质钻机,实施超深孔注浆的施工方案。结果表明:涌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在合适位置施工挡水墙可以有效截断涌水及淤泥的持续流动;在巷道底板涌水点附近施工浅孔钻孔进行注浆,并将注浆终压设计为5 MPa,可以有效治理巷道底板涌水问题;采用超深孔注浆方法对工作面涌水量较大问题进行治理,并进行分段注浆,能有效避免同水平涌水对施工过程的干扰,治水效果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矿山开拓工程治理涌水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99.
王明心 《劳动保护》2021,(10):82-83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即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在介绍NB-IoT之前,先要说一说IoT。众所周知,IoT其实就是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也就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实现IoT的通信技术,在分类上通常包含两大类:其一是短距离通信技术,代表性的有Wi-Fi、蓝牙(Bluetooth)、超宽带(UWB)等技术,其典型的应用场景有智能家居、智慧门店等;其二是远距离的通信技术,包括了GSM、CDMA等较成熟的2G/3G/4G蜂窝通信技术,以及近几年迎来大发展的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其中就包括了NB-IoT、eMTC、SigFox和LoRa为主的四大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900.
自202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团体标准T/COSHA 004-2020《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指南》,为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策划提供指导。本刊分为3期连载,此为第三篇,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