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6篇
  免费   674篇
  国内免费   1663篇
安全科学   612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455篇
综合类   4831篇
基础理论   838篇
污染及防治   311篇
评价与监测   510篇
社会与环境   356篇
灾害及防治   372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476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584篇
  2020年   471篇
  2019年   439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577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近40年中国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与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8类25种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地质灾害呈现日趋严重化,且灾害以东南部区域最为严重。而且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2.
老王寨金矿床合矿流体是一种富含矿化剂Cl-、CO2和S2-的高温高压深源流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б18OH2O值在+6.91%~+11.76%之间,бDH2O值为-68.10‰~-101.10‰之间,辉锑矿的б34S值为-0.15‰~-1.03‰,方解石的б13C值为-0.34%~-3.12‰。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流作既不是岩浆热液么不是大气降水,而是一种深源流体。  相似文献   
933.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 8县 4市 3区的可持续发展静态指数计算 ,定量地表达了成都市各区县目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对比关系 ,分析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34.
于2014-2019年,对上海市奉贤区4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臭氧(O3)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O3质量浓度年均值大体平稳且略呈下降趋势,O3日8 h质量浓度中位值和最大值呈现逐步上升趋势,O3质量浓度的最高点和次高点均出现在4-10月.气温与O3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风速和湿度...  相似文献   
935.
重金属元素在樟树人工林中的累积与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研究,采用Hp35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组分中Cu、Zn、Mn、Pd、Ni、Cd的含量,探讨了重金属元素Cu、Zn、Mn、Pb、Ni、Cd在湖南株洲市樟树人工林中的累积与迁移.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地土壤层(0~100 cm)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以Pb为最高,为67.929 mg/kg,Cd最低,仅为0.699 mg/kg,排序为Pb>Zn>Mn>Ni>Cu>Cd,总储量为2 737 174 kg/hm2.在樟树不同器官中,Cu、Zn、Mn、Pd、Ni、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849~13.178 mg/kg,3.776~37.443 mg/kg,32.214~659.130 mg/kg,1.626~15.544 mg/kg,0.218~3.719 mg/kg,1.033~9.506 mg/kg.樟树对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排序为Cd>Mn>Zn>Cu>Pb>Ni.在樟树林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总积累量为11.124 kg/hm2,且排序为Mn(8.097 kg/hm2)>Zn(1.429 kg/hm2)>Cu(0.763 kg/hm2)>Pb(0.491 kg/hm2)> Cd(0.272 kg/hm2)>Ni(0.072 kg/hm2),重金属元素积累量空间分布为叶(3.447 kg/hm2)>枝(2.863 kg/hm2)>皮(1.685 kg/hm2)>干(1.635 kg/hm2)>根(1.307 kg/hm2).樟树林与环境之间,Mn的交换能力最强,其次是Cd、Zn、Cu,再次为Ni、Pb.  相似文献   
936.
贵州红枫湖水体溶解有机质的剖面特征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与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相结合在湖泊水体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研究中少有报道.本研究对贵州喀斯特地区高原性湖泊———红枫湖水体DOC和DON的含量进行了近2a的测定,研究了DOM的剖面特征和季节变化,并探讨了DOM垂向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枫湖DOC的浓度范围为1.60~3.08 mg·L-1,DON的浓度范围为0.10~0.37 mg·L-1.在湖水混合期表层和底层的DOC和DON的浓度基本一致,在湖水分层期DOC和DON浓度表现出从表层往底层减小的趋势.表层水体(0~2m或3m)DOC的浓度在春末夏初或夏季达到最大,DON的浓度在春末夏初稍高于其它月份.结合叶绿素和降雨的数据分析认为,藻类活动和陆源输入直接导致了表层水体DOM的季节变化模式.DOM的C/N在一般情况下向下增大,但在夏季南湖的垂向水柱上,DOC和DON的浓度在12m以下增大,C/N从12m的18.1下降为14m的14.9,并向下持续减小,这很有可能是颗粒态有机质发生降解释放出C/N较低的DOM,成为水体内DOM的一个内源.  相似文献   
937.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北京官厅水库底泥对亚甲基蓝、孔雀石绿和刚果红3种染料化合物的吸附行为,探讨了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染料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3种染料的吸附等温线都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底泥对孔雀石绿的吸附量最大.吸附染料过程是在分形表面上发生的反应.不同染料吸附时计算出的分形维数不同,底泥的表面分形维数均处于2~3之间.pH值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刚果红和亚甲基蓝受离子强度影响较大.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938.
以沈阳张士灌区长期污灌的农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重金属、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种群分布特征,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数与土壤重金属和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虽然已停止污灌十余年,张士灌区农田土壤仍存在Cd、Zn、Cu等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Cd污染最严重,含量达1.75~3.89 mg·kg-1.土壤耕作层(0~30cm)Zn、Cu、Pb总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而Cd元素的垂直分布呈向下迁移的趋势.Cd、Zn、Cu、Pb等4种重金属含量水平分布特征相似,均为1号样地>2号样地>3号样地>4号样地.相关性分析表明,张士灌区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种群分布受重金属污染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N、P、K)对微生物的正面效应大于重金属对微生物的负面效应.土壤全量Cd和速效K对微生物参数的影响最为明显,Cd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Cmic)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速效K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可培养微生物种群数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39.
针对铀矿冶地域周边低放土壤的植物修复问题,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黑麦草在不同质量比(0、1 mg/kg、5 mg/kg、20 mg/kg)铀胁迫下的生长响应、抗氧化体系酶活性的变化及对铀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低质量比(土壤铀质量比为1 mg/kg)铀胁迫下,黑麦草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比增加,但随土壤中铀质量比增加,植物光合色素质量比逐渐下降。当土壤铀质量比为1 mg/kg时,黑麦草茎叶和根部的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均较对照组略有增加,随土壤铀质量比增加,当土壤铀质量比为5 mg/kg和20 mg/kg时,黑麦草茎叶和根部的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均呈降低趋势,且均低于对照组。铀胁迫诱导植物体内丙二醛(MDA)质量比呈明显升高的趋势。当土壤铀质量比低于5 mg/kg时,铀胁迫茎叶和根部的抗氧化体系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当土壤铀质量比为20 mg/kg时,黑麦草茎叶和根部的POD、SOD、CAT活性大幅降低。黑麦草对铀的富集量随铀质量比增加而增加,土壤铀质量比为20 mg/kg时,黑麦草对铀的生物富集量达到最大值,其中,地上部铀质量比为70.94 mg/kg,根部铀质量比为338.37 mg/kg。铀质量比在黑麦草体内分布为地上部小于根部。  相似文献   
940.
张媛  孟耀斌  叶涛 《灾害学》2022,(1):185-191
为弥补我国自然—技术事件(Natech事件)案例研究空白,基于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近20 a公开报道的自然灾害诱发的技术事故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了Natech事件数据库.对该类事件时空分布、行业分布进行交叉分析后发现:Natech事件季节特征明显,暴雨和大风是主要肇因,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脆弱性较强.在引入不利气象情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