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2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61.
安防监控行业正在快速步入高清时代,亦产生了多种各具特色的传输技术,包括IP、HD-SDI、960H等,各种技术由于自身的优缺点而适用于不同的市场需求.最近发布的HDCVI标准则在结合现有传输z技术优点的基础上,采用亮色分离、自动信号补偿、双向数据通信、多信号共缆等专利技术,实现了百万像素级的模拟视频信号传输,具有低成本、长距离、无延时、高效率、抗干扰且易实施等特性,为视频传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562.
在环境监管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是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实现基于物联网的环境自动监控,必须要采用安全可靠的智能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对各类环境自动监测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智能采集与传输,提高环境自动监控的数据传输有效率和数据质量,为环境监管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63.
选取金昌市2019年3月-2020年2月PM2.5和PM10逐小时观测数据,分析该市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季节差异,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GDAS气象数据,分析不同气流轨迹对金昌市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及不同季节颗粒物的潜在污染来源.结果表明,2019年金昌市冬季PM2.5污染最严重,春季PM10污染严重;春、秋季PM...  相似文献   
564.
王凤 《环保科技》2008,14(1):43-44
省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基于国际先进的Net平台进行研制,采用Asp.Net、C#和SQL Server 2000软件作为开发工具,并结合省级环境监测站的业务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以"门户网站、监测数据上报、自动站GPRS传输、报表统计"4个部分为主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操作方便、使用灵活,它的开发使用,提高了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采集时效和监测数据的管理水平,对提升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565.
基于甘肃省2018~2019年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全省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及排放特征,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研究了颗粒物传输路径.结果表明:颗粒物(PM10和PM2.5)空间分布呈现区域特征:PM10浓度高值位于河西走廊地区,由北向南呈阶梯式递减;PM2.5以陇中地区为高值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陇南地区为全省颗粒物清洁区.不同地区PM10与PM2.5地面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存在差异,陇中、陇东和陇南地区PM10和PM2.5浓度变化特征一致,陇中和陇东地区颗粒物(PM10与PM2.5)浓度冬高夏低,陇南地区则为冬高秋低;河西走廊PM10和PM2.5浓度季节变化不同,PM2.5冬高夏低,PM10春高夏低.后向轨迹聚类结果表明全省春季、冬季均受到来自中亚及新疆的偏西气流影响,该路径输送下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路径,是典型的沙尘输送路径,4大分区受沙尘传输影响程度依次为河西 > 陇中 > 陇东 > 陇南,来自陕西、川渝的偏东路径是陇南地区颗粒物的主要输送路径,该路径下PM2.5/PM10比值大于0.5,明显高于偏西路径,说明偏东路径人为源污染贡献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全省颗粒物污染特点、为分区制定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以及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6.
以2021年3月青岛市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为依据,借助环境气象激光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在线离子色谱仪等技术手段,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对青岛市一次PM_(2.5)和沙尘混合空气污染过程、气象条件、颗粒物组成以及传输路径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静小风、湿度大、垂直方向逆温以及高空多次向近地面的污染物输送是第1阶段PM_(2.5)污染的主要原因,NO^(-)_(3)、SO^(2-)_(4)、NH^(+)_(4)浓度分别占水溶性离子浓度总和的51.7%,24.8%,22.4%,三者之和占ρ(PM_(2.5))的52.3%,机动车源、工业源和燃烧源贡献较大,其中尤以机动车源影响最显著;第2阶段各子站颗粒物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传输特征,PM_(2.5)中Ca^(2+)浓度升至第1阶段的6倍,沙尘源影响显著,污染气团主要来自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前期由西北地区直接到达青岛,后期是经渤海湾、烟台到达青岛东南海域,最后回流至青岛;冷高压强度较弱导致近地面水平扩散条件不利,ρ(PM_(10))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67.
输变线路在线DGA安全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在线DGA监测仪,分析这些在线监测仪的关键技术,包括油气分离技术、在线气体检测技术、远程传输与故障诊断技术。要满足变压器监测所需要的既稳定可靠又廉价实用的多气体在线DGA监测仪,必须将这些关键技术融合。  相似文献   
568.
2018年汾渭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大气颗粒物的传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煤炭产业的集中使汾渭平原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中国大气污染新高地.本研究基于FLEXPART-WRF模式,数值模拟了2018年三门峡、西安和郑州粒子逐日72 h后向轨迹,并利用停留时间分析方法(RTA)分析了在不同城市、不同季节和不同污染程度的情况下大气颗粒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传输特征.结果表明,秋冬季汾渭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存在偏西和偏东北两条主要的传输路径,偏西路径是源自关中平原西部的粒子沿秦岭向东的传输,偏东北路径为来源于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的粒子沿太行山向西南的传输.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到达西安的粒子水平传输距离最短,其次是三门峡,到达郑州的粒子传输距离最长,重污染期间三门峡的垂直传输高度最高,其次是西安,郑州最低.秋冬季重污染期间汾渭平原及其周边地区水平传输距离r≤100 km,垂直传输高度在300 m<h≤900 m的粒子占主导,春季重污染期间传输距离r≤200 km,垂直传输高度在300 m<h≤900 m的粒子占主导.2017年和2018年重污染期间,粒子穿越边界层的概率偏低.  相似文献   
569.
青岛地区硫传输通量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维欧拉模式,估算外地源和本地源对青岛地区硫沉降的贡献,同时估算硫的去除,估算的方法是根据当地的风速、风向,模拟计算各种含硫化合物(包括SO2、硫酸盐及DMS)在青岛地区的各方向上输出或输入青岛地区的量、当地源排放的量以及硫化物的干、湿沉降量。通过估算可以得出,青岛地区硫来源中本地源与外来源相当,硫的去除主要是往外输出,占全部硫来源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570.
为满足国家土壤样品制备与流转中心(华北分中心)及北京市土壤样品库的流转与存储需求,采用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土壤样品库建设方案.通过射频识别、气动传输、智能存取、信息关联与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除可满足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样品制备、流转和质量控制的基本需求外,实现了对暂存土壤样品和长期保存土壤样品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