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386篇
安全科学   25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796篇
基础理论   143篇
污染及防治   145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61.
广州市硫酸盐化速率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近12年的硫酸盐化速率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与SO、NO等项目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62.
缺氧活性污泥对17β-雌二醇的吸附与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庆玲  李咏梅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8,29(9):2553-2557
试验用缺氧活性污泥降解17a-雌二醇,降解过程中,同时测定17a-雌二醇在水相与泥相上的浓度,考察厂缺氧活性污泥对17a-雌二醇的吸附等温线与降解动力学,并研究了温度和电子受体NO3--N浓度对吸附与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活性污泥对17a-雌二醇的降解是在泥中进行,水中不直接降解,泥中物质浓度降低后再吸附水中物质,反应是一个动态的吸附降解平衡过程.17a-雌二醇初始浓度为5~15 ìg/L时,2 h内能完全降解.缺氧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降解过程中,17a-雌二醇在缺氧活性污泥上的吸附既符合Freundlich模型又符合线性吸附模型.温度对17a-雌二醇的吸附与降解有很大影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常数增加,但分配系数降低.10、20、30℃条件下.其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411、3.045、3.527 h-1;分配系数kd分别为540.9、460.4、396.9 L/kg.NO3--N浓度(10~30 mg/L)的变化影响17a-雌二醇的缺氧降解,减少或增加NO3--N浓度.降解速率常数降低的最大变幅约20%.  相似文献   
463.
对苯二甲酸臭氧化降解的动力学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臧兴杰  童少平  马淳安 《环境科学》2009,30(6):1658-1662
研究了臭氧化对苯二甲酸(TA)的降解效率,并对该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和降解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A与臭氧的 反应速率常数ko3-TA为(0.047±0.001)L·(mol·s)-1,与羟基自由基的kOH-TA为2.28╳109L·(mol·s)-1以上结果与TA臭氧化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相一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离子色谱(IC)分析了TA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主要包括苯甲酸、酒石酸、甲酸和草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臭氧化TA的可能降解历程.  相似文献   
464.
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观测7种生长年限苜蓿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7种生长年限苜蓿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但不同年限Pn、Tr、WUE和Gs的高峰和低谷出现的时刻不同;②根据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测4年、6年苜蓿光合速率的下降同时受气孔和非气孔因素限制,而8年、12年、14年、18年、26年苜蓿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③从苜蓿的净光合速率看,日均净光合速率最高的是6年生苜蓿,苜蓿的最佳利用期为6年。  相似文献   
465.
高继贤  王铁峰  王金福 《环境科学》2010,31(5):1152-1159
通过动态吸附烟气脱硫实验,考察了烟气中不同SO2体积分数对ZL50脱硫脱硝活性炭脱硫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随着烟气中SO2体积分数增大,脱硫率和ZL50脱硫脱硝活性炭的活性度下降;SO2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增大.模拟结果表明,Bangham模型模拟效果最优,SO2的催化氧化反应对化学吸附有重要影响;Lagergren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随SO2进口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表明SO2的催化氧化反应在吸附前期可能为速控步骤.推导和定义了Lagergren模型和Bangham模型的初始吸附速率;推导了文献上的Ho模型和Elovich模型的初始速率式。定义的Bangham初始吸附速率与初始吸附速率实验值吻合最好;建立的Bangham吸附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SO2动态吸附速率.结果表明,SO2的初始反应速率分级数为1或接近1,而O2和水蒸气的初始速率分级数分别为0.15~0.20和0.45~0.50之间的常数.  相似文献   
466.
太湖不同湖区蓝藻细胞裂解速率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在太湖蓝藻水华形成初期(五月)、盛发期(九月)和衰亡期(十月和十一月),运用基于颗粒态酯酶,溶解性酯酶以及酯酶衰变常数测定的酯酶活性方法对不同湖区(藻型和草型湖区)蓝藻的细胞裂解速率进行了计算,在测定颗粒态酯酶、溶解性酯酶活性时,同步分析了太湖优势种群中蓝藻叶绿素a的含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的浓度与颗粒态酯酶、溶解性酯酶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以酯酶活性为指标来计算太湖蓝藻细胞裂解速率是可行的.对不同湖区的细胞裂解速率进行比较,可见湖心和西太湖在蓝藻水华形成初期细胞裂解速率分别为0.072,0.048d-1.水华盛发期以及水华衰亡期,湖心和西太湖的细胞裂解速率分别为0.074~0.770d-1,0.014~0.110d-1.太湖湖心磷酸盐浓度比西太湖低,所以蓝藻生长速率慢,导致细胞裂解速率比西太湖高.但是,在梅梁湾和贡湖,衰亡末期磷酸盐浓度比其它月份高,细胞裂解速率也高.4个采样点在衰亡末期的细胞裂解速率比水华形成初期,暴发期和衰亡初期要高,可能的原因是气温和水体温度下降导致蓝藻生长速度减慢.本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蓝藻细胞裂解速率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很多,营养盐只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467.
对影响路面雨水主要污染物排污速率的因素作了分析,研究和探讨了从污染源确定排污速率的方法。在实践中应用此方法进行路面雨水污染物的计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8.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17种有机氯农药(OCPs)在模拟静海水水面挥发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SDBS的存在能抑制OCPs的挥发,抑制能力有随SDBS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且经盐常数校正后的气-水分配系数与挥发速率常数在对数散点图上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OCPs化合物挥发阻力分析表明,低浓度SDBS形成的表面膜不会对OCPs的挥发阻力产生直接影响,但却增加了大气中OCPs化合物在液面的沉降,造成净挥发量减少,且挥发性相对较强的化合物受表面活性膜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69.
为探究中空结构固体可燃物竖直向上火蔓延的特征规律,针对不同试样内径(d)的瓦楞纸圆管进行竖直向上的火蔓延实验研究,探讨试样内径对其竖直向上火蔓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火蔓延过程可以分为火焰发展、稳定蔓延和火焰衰弱3个阶段,蔓延过程中对流换热占据主导地位;平均火焰高度随d的增大先增大后略微减小,在d=70 mm时达到最大;火蔓延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均随d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质量损失速率与d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火蔓延速率与热释放速率呈现出较好的幂次关系。可以发现在一定范围内,中空结构可燃物的内径越大其火灾危险性越高。  相似文献   
470.
为探究易自燃煤在常温条件下的氧化特性,自行设计煤常温封闭氧化实验装置,采用实验研究与回归分析2种方法,分析易自燃煤发生氧化反应的气体变化过程,探究3种粒径煤样在20 ℃有限空间内的耗氧与产气特征。结果表明:易自燃煤样在16 d常温封闭氧化过程中,容器内O2体积浓度呈指数衰减、CO和CO2体积浓度呈指数增长的变化规律;在0.06~0.83 mm范围内,粒径越大,易自燃煤耗氧速率越大,CO和CO2产生速率则先增大后减小;介于中间的粒径为0.13~0.25 mm易自燃煤氧化反应最强烈,更容易发生氧化。研究结果对揭示生产环境温度下煤粒粒径对煤自燃的影响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