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篇 |
环保管理 | 3篇 |
综合类 | 22篇 |
基础理论 | 2篇 |
评价与监测 | 16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2.
曝气生物滤池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曝气生物滤池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经过生物膜培养驯化、变负荷研究、稳定运行三个阶段,结果表明,二级出水中的氨氮能够有效去除,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满足电厂循环冷却水及人工景观用水等高级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2015—2016年在郑州市8个行政区布设80个采样点,监测分析气态元素汞(GEM)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郑州市GEM小时平均质量浓度范围为2.50 ng/m~3~17.4 ng/m~3,平均值为(8.91±1.68)ng/m~3;日间GEM浓度高于夜间,12:00—15:00达到最高值,早晨降至最低值;四季GEM平均浓度由高到低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8个行政区的GEM平均浓度由高到低为金水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中原区二七区;不同功能区GEM平均浓度由高到低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高教区行政区住宅区。 相似文献
15.
在河南,曾发生过两起过氧化苯甲酰爆炸事故,一次在许昌制药厂,一次在郑州的一家食品添加剂厂。把这两起事故联系起来看,它给人们的启示有如下两点,一是由于行业所限,信息渠道不畅,尽管近在咫尺,也没能很好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发生;二是因专业所限,对生产工艺和产品危险性的无知导致事故。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郑州城区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了解析.气相色谱/燃烧系统/同位素质谱(GC/C/IRMS)分析表明,PAHs 的δ13C 值在非采暖季为-29.4‰~-23.4‰,采暖季为-30.0‰~-24.2‰,随着分子量的增大,PAHs 中 13C 降低.统计表明不同采样点的样品中的 PAHs 的δ13C 区别不明显(0.1‰<σ<0.8‰).两个季节中,三环和四环多芳香烃化合物荧蒽、芘和苯并(a)蒽的δ13C没有明显的区别,其范围为-24.5‰~-23.4‰,但是,五环和六环芳烃的δ13C 值有明显差异.随着分子量的增大,采暖季环境空气颗粒物中 PAHs的碳同位素比值变小的程度比非采暖季的大.采暖季的苯并(a)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的δ13C 值分别为-26.6‰、-30.0‰和-28.1‰,而非采暖季为-24.5‰、-29.4‰和-26.3‰.利用二元复合同位素模型,估算了不同季节机动车尾气和煤的燃烧对郑州城区苯并(a)芘的贡献.在非采暖季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贡献率为 70%,在采暖季贡献率为 50%,煤的燃烧对六环化合物的贡献高于机动车排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易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7,29(2):1-3
研究了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环境现场监测业务数据采集与管理,构建了面向现场监测业务需求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的业务流程管理,以及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互集成的现场监测业务管理和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现场监测管理系统为例,展示了多媒体及GPS信息采集、仪器数据采集、监测结果录入、原始表单填报和监测布点等环境现场监测活动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数据管理的具体应用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我国应急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需要,采用参与式观察、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方法,从准组织化集体行动视角切入,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中救援模式相对成熟的“互联网+线上应急救援”实践路径和现实困境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线上应急救援实践路径涵盖聚合、运转、高效、离散4个阶段,且以持续不断的行动流呈现,具有准组织化集体行动特征;同时,线上救援形式面临“合法性”不确定、救援质量不稳定、风险评估主观性和政府正式沟通渠道有限性等现实困境,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常规探测资料、区域气象站资料、郑州双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和ERA-5逐小时再分析数据等对“7·20”郑州特大暴雨降水细节演变、成灾过程和中尺度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特大暴雨环流背景罕见,海上远距离台风起到了“水汽转运站”的作用;降水时空分布的复杂性致使西部山区和郑州主城区成灾原因不同;关键环境参数对比分析表明,极端强降水对CAPE值要求不高,高的暖云层厚度和近地面大的露点等指标利于高降水效率的产生,中等强度以上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高度组织化;西部山区强降水主要由中尺度孤立对流单体频繁影响所致,列车效应显著;郑州主城区强降水是由高降水效率的对流系统长时间维持造成的,降水粒子尺度大,数密度高,KDP值增大与雨强的突增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