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73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鄱阳湖典型区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微塑料能够被水生生物摄入并对其产生毒性效应.以5条汇入鄱阳湖河流的入湖口、鄱阳湖出湖口和南矶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集优势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样品,对其进行组织消解并分离其中的微塑料,利用显微镜和红外光谱鉴定微塑料,分析鄱阳湖典型区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区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为(0.52±0.15)~(2.48±0.90) n·g-1,赣江入湖口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高于其他入湖口,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最小.研究区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以粒径小于1 mm的透明纤维为主.铜锈环棱螺肠道微塑料丰度高于肌肉组织.本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影响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的重要因素,对底栖动物中微塑料的调查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微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3):199-204
采集江西鄱阳湖地区020 cm深度水稻土样品40件,分析样品中DDTs和HCHs的四种异构体及衍生物,绝大部分样品中均不同程度检出HCHs和DDTs,其中HCHs残留量为0.3720 cm深度水稻土样品40件,分析样品中DDTs和HCHs的四种异构体及衍生物,绝大部分样品中均不同程度检出HCHs和DDTs,其中HCHs残留量为0.377.52 ng/g,异构体以B-HCH为主,次为A-HCH;DDTs残留量为07.52 ng/g,异构体以B-HCH为主,次为A-HCH;DDTs残留量为043.04 ng/g,衍生物中p,p’-DDE占主要优势,次为p,p’-DDT。水稻土中的DDTs平均残留量高于HCHs数倍,但总量均小于国家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量值,总体上是安全的。通过样品中AHCH/C-HCH比值,确定该地区HCHs来自历史污染的工业HCH,无新的HCH污染源。DDTs是在有氧环境下降解,0,p’-DDT/p,p’-DDT比值大多数小于1,说明整个地区DDT来源以工业品DDT为主,极个别样品来自三氯杀螨醇。DDE+DDD/DDT比值表明大部分样品为历史遗留的DDT污染物,但是少量地区仍有新的污染源输入,其来源既有土壤风化产物,也有新的工业DDT污染。  相似文献   
113.
为揭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机制,于2022年1月与2022年7月在鄱阳湖流域3条中小河流的25个采样点收集水样.采用Bioenv分析、Mantel检验与方差分解量化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水质的影响,使用广义加性模型拟合水质与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关系,广义线性模型构建分段回归模型,并基于逐步递归法计算阈值.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平均解释率在丰水期(59.72%)大于枯水期(48.95%);子流域与河岸100 m是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影响中小河流水质的关键尺度,平均解释率分别为54.70%和64.88%;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共同解释部分是驱动河流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占总解释率的66.90%.②土地利用结构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阈值效应,当子流域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低于2%、耕地占比低于8%和林地占比高于82%,河岸缓冲区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低于12%、耕地占比低于41%和林地占比高于49%时,均能明显改善水质.③空间格局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也具有阈值效应但弱于土地利用结构,当子流域尺度下斑块形状值大于28.77和斑块多样性大于0.69,河岸缓冲区尺度下斑块形状值大于2.99和斑块多样性大于1.02时,均能改善水质.以上结果表明,加强对子流域与河岸100 m尺度的土地利用的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能够有效地防止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14.
9月7日.无锡市滨湖区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在太湖街道举办的安全管理员培训班上首次使用了指纹识别采集系统.当天成功采集了130名安全管理员的个人指纹信息.为锁定今后培训对象设定了一道“技术门槛”。  相似文献   
115.
考虑同类模型在模拟大尺度流域时存在的一些弱点,开发了基于单元网格,并且结构较为简单、参数数量较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为了验证该模型在大尺度流域长时间序列的模拟效果,选取鄱阳湖流域的最大子流域——赣江流域(817万km2)为验证区域。流域的空间非均匀性由单元网格离散并模拟。根据下垫面数据精度,选取4 km×4 km的离散网格尺寸,并应用ArcGIS等软件建立流域网格信息,生成模型输入数据。采用1960~1989年外洲站和峡江站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率定期(1960~1969年)两水文站日、月和年径流确定性系数在081~093,Ens系数在079~099,年径流统计量相对误差均低于8%;校核期(1970~1989年)两水文站日、月和年径流确定性系数在076~092,Ens系数在075~091,年径流统计量相对误差均低于2%。结果显示,模拟的径流量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模型在赣江流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模型对赣江流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6.
江河 《环境教育》2006,(2):34-37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共926处,总面积达7697.9万公顷。为了给读者全面、系统地介绍这些地方,今年的“指南针”栏目将继续带领读者走进一些自然保护区。2006年,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里是候鸟的天堂,鹤类研究的基地,生态教育的课堂,科普旅游的胜地……  相似文献   
117.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数千平方千米的鄱阳湖浩淼烟波,接天连碧,其流域面积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江西崛起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8.
饶河是鄱阳湖流域的五大水系之一,是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本文对鄱阳湖饶河入湖段设置了3个采样点,对采样点中的底泥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元素Cu,Pb,Zn的分析与测定,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柱状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各元素在各采样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由于受沿岸不同污染源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物难以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状态,总体上呈波折型分布;该区域底泥中重金属的分布受水流的影响较大;各元素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即Cu,Zn 2种元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在鄱阳湖饶河入湖段呈现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9.
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 ECHAM5/ MPI 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SRES高排放A2,中排放A1B,低排放B1)下所做的21世纪前50年气候变化预估试验得到的数据,研究鄱阳湖流域2001~2050年气温和降水相对于目前气候(1961~1990年)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①未来50年气温在3种排放情景下都将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990s的增加幅度和速度。A1B情景温度增加最明显,平均气温变化达到162°C。②降水量变化相对复杂,前30年主要为减少趋势,A2情景下减少幅度最大,2020s年均降水量减少了67%;后20年降水量增加,B1情景增加最显著,2030s年增加幅度达到108%。③根据预估的各季节变化结果,1~3月和 4~6月降水量增加;而降水减少主要在7~9月和10~12月,则赣江流域类似于2003~2005年的伏旱、秋旱连冬旱的情况将可能阶段性出现,并在2011~2030年加强。④降水量的空间分异非常明显,东部变化大于西部,南部变化大于北部。⑤如果2001~2050年在A2或A1B情景下,降水序列存在20a的周期振荡;在B1情景下,存在30a的周期振荡。人类排放增加可能弱化振荡强度,并使周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0.
基于MODIS数据的地表组分温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分温度的反演是当前定量遥感的一个难点。与众多的陆面温度遥感模型相比,成熟的组分温度遥感模型相对较少。通过对近地面热红外辐射能量的线性展开,建立了MODIS多波段植被、土壤组分温度反演模型。该模型将组分温度与地表温度定量联系起来,模型中所涉及到的参数充分考虑到研究区湿地环境的特点。在计算组分温度时,首先利用单窗算法得到的MODIS陆面温度反演模型计算地表温度,然后由所建立的组分温度模型计算植被、土壤温度。选用2005年10月31日的鄱阳湖地区MODIS数据试验,与实测的植被、土壤温度相比,反演的组分温度的误差在15~21℃;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组分温度的分离,是一种组分温度反演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