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73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在Arc Gis 10.0平台下,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小流域土壤侵蚀SWAT模型。利用潭口和渡峰坑水文站的逐日径流、泥沙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及验证,并分析了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特征。模型适用性评价结果(月径流:0.886 2≤R2≤0.967 6,0.81≤NSE≤0.87;月泥沙:0.837 4≤R2≤0.911,0.68≤NSE≤0.76)显示了良好的精度,表明建立的Arc SWAT2009模型适宜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显示,1983-2012年汛期(4-8月)土壤侵蚀为全年的83.2%,说明强降雨是形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其中,87.3%的研究区面积处于微度或轻度侵蚀级别;且农业发达和城镇密集的地区土壤侵蚀强度较高,其侵蚀模数居前两位,表明人为活动可能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2.
正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立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实际,在充分借鉴瑞士、日本等国外湖泊地区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背景、意义及政策基础。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现状、布局,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及地域布局。  相似文献   
93.
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选取不同水情下鄱阳湖表层沉积物,研究江湖关系变化对其重金属Cu、Pb、Zn、Cr和Cd的分布及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沉积物受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入湖河流颗粒物输入是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其中Cu和Pb是主要污染因子.各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列次序为:Cu>Pb>Zn>Cr>Cd,丰水期沉积物各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范围为Cu 13.1~108.1 mg·kg-1、Pb 37~119.1 mg·kg-1、Zn 29.9~129.9 mg·kg-1、Cr 13.3~98.6 mg·kg-1和Cd 0.19~2.77 mg·kg-1;枯水期为Cu 3.05~69.7 mg·kg-1、Pb 27.5~105 mg·kg-1、Zn 18.8~95.4 mg·kg-1、Cr 7.34~70 mg·kg-1与Cd 0.033~0.406mg·kg-1;高值区域集中在"五河"尾闾水域和鄱阳湖入长江的湖口水域.②丰水期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五河尾闾区;枯水期,沉积物重金属高风险区面积扩大,不仅局限于五河尾闾区,且向北部进一步扩散,湖口区域的风险较大,但全湖生态风险总体上丰水期大于枯水期.③随着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进一步发生变化,丰水期水位抬高且维系时间缩短、枯水期提前、湖泊由"湖相"至"河相"的转变进程加快、河流特性增强,将导致全湖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相应降低,但高风险区域的范围进一步向北扩大.  相似文献   
94.
鄱阳湖湿地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鄱阳湖湿地损失的原因和管理现状,提出了鄱阳湖湿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5.
鄱阳湖湿地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参与并维持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为探明鄱阳湖湿地土壤细菌分布规律,分析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全部细菌(AW)和湿地外围周边土壤全部细菌(AS)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又结合可培养方法和qPCR功能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湿地可培养细菌(CW)和湿地外围周边土壤可培养细菌(CS)功能基因丰度差异.研究发现鄱阳湖湿地土壤细菌多样性低于湿地外围周边土壤细菌,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是两种土壤环境中共有的细菌优势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热脱硫杆菌门也是存在于两种土壤中的主要菌门,但相对丰度均差异显著;网络分析显示湿地土壤较周边土壤细菌网络结构更简单.采用可培养方法获得的不同采样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明显.但湿地土壤可培养细菌功能基因的拷贝数高于周边土壤,其中参与氮循环的UreC基因和参与碳固定的acsE基因在两种土壤可培养细菌中相对丰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挖掘调控、维持湿地土壤养分循环和促进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潜在有益微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鄱阳湖湿地枯水期多种环境介质中五氯酚(PCP)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鄱阳湖湿地枯水期水、沉积物及灰化苔草样品中均能测出PCP。水样中PCP最高为吴城镇赣江北(0.887ng/L),最低是湖口渡口(0.116ng/L),平均值为(0.330±0.091)ng/L。沉积物样品中PCP最高为吴城镇赣江北(62.1ng/kg),最低是湖口渡口(8.9ng/kg),平均值为(23.4±6.6)ng/kg。灰化苔草样品中PCP最高为吴城镇赣江北(132.2ng/kg),最低是都昌矶山(22.6ng/kg),平均值为(55.5±13.9)ng/kg。与国内外其他区域测出的PCP相比,鄱阳湖湿地枯水期的PCP较低。(2)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估算,鄱阳湖湿地枯水期水中PCP的风险商均在0.001以下,表明其生态风险较低。(3)沉积物样品pH与PCP呈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
为了解饶河入鄱阳湖湖口重金属污染状况,在鄱阳湖饶河入湖段设置了3个采样点,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沉积物进行了重金属Cu、Pb、Zn的测定,分析了这3种元素在各采样点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饶河人鄱阳湖口处沉积物中Cu、Pb、Zn的污染较为严重,呈现出复合污染的趋势.该区域沉积物中3种元素的分布受水流的影响较大,其形态...  相似文献   
98.
在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水位高程的变化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鄱阳湖最具代表性的碟形湖——蚌湖为实验地点,研究了水位高程对于湖泊湿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在实验中沿水位高程及植被带演替布设6个样地,利用Biolog-Eco技术探究不同水位高程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样地水位高程的降低,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逐渐减少,土壤有机养分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土壤微生物对碳源代谢活性随着高程的降低依次减弱,且优先利用的碳源种类和碳源利用率也有显著不同。通过dbRDA排序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沿高程呈现区域性分布特征,相邻的两样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更为相近。影响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pH、NH_4-N和地表植被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管理和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
湖泊的水位-流量关系是湖泊水文特性的重要表征。该关系与湖盆形态、湖泊与周围水系的水力联系等因素有关。鄱阳湖是长江中游的大型通江湖泊,洪泛特征显著。本文以鄱阳湖为例,研究洪泛湖泊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及非线性特征。基于1960~2010年实测湖泊日水位和流域日径流数据,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方法分析多时间尺度上水位对入湖流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存在3个特征阶段:阶段1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相位差从0°过渡到45°~90°,水位上升初期与流量同步上升,后期水位对流量的响应产生迟滞效应,滞后时间为2~9d;阶段2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相位差在90°左右波动,入湖流量率先下降,湖泊水位却保持缓慢上升;阶段3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的相位变化与阶段1相反,从45°~90°过渡到0°,湖泊水位与入湖流量下降逐渐变为同步。本文提出鄱阳湖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的3个阶段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概化其水文特征,对通江洪泛湖泊的水文特征有新的认识,为下一步湖泊水文过程的刻画与模拟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鄱阳湖湖口2004~2014年以周为单位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DO),氨氮(NH4+-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水位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合理的监测频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就DO,NH4+-N和CODMn而言,鄱阳湖出湖水质在2004~2014年没有显著恶化的趋势,然而在年内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其浓度与湖泊水位波动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0.67和-0.36;(2)考虑水质指标在湖相状态与河相状态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概率密度分布曲线进一步表明,在鄱阳湖呈湖相时,湖口NH4+-N浓度小于0.25 mg/L的概率为93%,而在河相时仅为32.8%。DO与CODMn浓度在河湖相的特征与NH4+-N相似。因此,在湖相状态下,鄱阳湖出流水质良好的概率更大,而高水位下的稀释作用可能是影响湖泊年内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时间序列分析表明DO,NH4+-N和CODMn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1~2月一次的监测频率基本能够准确的描述NH4+-N和DO的动态变化特征,而CODMn仍需要1~2周一次的监测,从而避免过多的损失动态信息。能够为将来更深入的研究湖泊水情与水质定量关系提供基础和思路,从而为湖泊水环境管理和调控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