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0篇
  免费   1063篇
  国内免费   1453篇
安全科学   2180篇
废物处理   78篇
环保管理   638篇
综合类   5289篇
基础理论   604篇
污染及防治   436篇
评价与监测   271篇
社会与环境   976篇
灾害及防治   684篇
  2024年   244篇
  2023年   614篇
  2022年   642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435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709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569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机场的能耗主要集中在航站楼,充分掌握未来航站楼能耗,对机场节能减排至关重要。由于机场能耗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且影响机制复杂,故目前还很难给出机场能耗的解析计算式,针对未来时间的能耗预测更为困难。所以,本文提出采用GMM(Grey Markov Model—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来预测机场航站楼的能耗,其特点是将灰色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相结合。应用表明,采用灰色马尔可夫方法进行预测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52.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其次利用16家上市银行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并针对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异质性进行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第一,2011——2018年多数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值小于1,银行整体经营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降低导致的;第二,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金融发展越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越高,主要通过数字金融服务的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实现,数字金融使用广度对商业银行金融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第三,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产生了正向作用,但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第四,数字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促进效果较好,而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较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和建议,以化解和减少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优化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53.
林业政策在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方面起相当大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作用的框架下林业政策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影响市场机制传递的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信号,进而影响生产经营主体的收益成本预期及其决策行为,最终影响到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效果,因此分析和认清林业政策对林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市场机制.以林业经济福利为目标,把森林资源培育的第一产业环节和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的第二产业发展结合一起作为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一个林业的政策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木材价格、林业税费、信贷利率和采伐限额等林业经济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着重比较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前后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效应,以及所具有的激励效果,从而认识林业政策的变动和调整如何影响政策目标,为政策的制定和对合理政策进行选择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4.
众多研究者往往先在原地应力系统的基础上,将原三向主应力转化到斜井或水平井筒坐标系中,再转化到射孔眼对应的坐标系中,转换关系繁琐。笔者在研究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直接从原应力场转化到射孔孔眼的应力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平井分簇射孔孔眼破裂压力计算模型,同时考虑应力诱导对原应力场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诱导应力的射孔孔眼破裂压力模型。经过模拟计算发现:(1)不考虑应力干扰时,最先破裂的是位于或者位置接近井筒前端与后端的孔眼;裂缝初始破裂方向为水平状态。(2)考虑应力干扰时,第二波开启的射孔孔眼不是同一簇上的其他射孔孔眼,而是不同簇上的射孔孔眼;优先开启的仍然是前端与后端的射孔孔眼。  相似文献   
955.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政策的指引下,减少碳排放是当今社会的大势所趋。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目的,就河北省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研究碳排放时,运用STIRPAT模型,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将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为城市化水平、人口数量、富裕度和能源强度,并选取了河北省2003-2014年碳排放及其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经过对能源消耗量的转换计算得到比较精确的碳排放数据。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碳排放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碳排放影响因素灰色GM(1,1)预测模型来预测2015-2020年对应的数据变化。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富裕度对碳排放影响最大,所以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该方面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从整体上达到低碳的目标。  相似文献   
956.
通过引入静态场、动态场及其他参数,建立了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利用MATLAB编写模拟软件,可实现对人员疏散过程中的环境熟悉度、从众行为、摩擦阻碍作用、惯性行为、拥挤跌倒行为和竞争行为的模拟。通过实例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期望速度下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现象,同时出口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人员聚集;出口处障碍物相对出口纵向放置比横向放置更有利于人员疏散;在疏散环境陌生,或紧急情况下对环境判断能力降低时,适当的从众行为利于最优疏散路径信息的传递,从而有利于人员疏散,但是从众行为过于严重则易造成出口利用率降低或利用不平衡。  相似文献   
957.
为深化安全文化内涵,拓展MMEM系统理论边界,先从人-机-环-管-安全价值观5个维度构建新安全文化理论框架——MMEM-SV理论模型;然后通过文献和实地调研,在新安全文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包含43个指标的海工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李克特5等级量表对某典型海工企业安全文化进行问卷调研获取数据,采用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初始评估指标的关联性,并建立可合理测评该海工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指标集,实现海工企业安全文化合理有效的定量测评。结果表明:数据分析后共剔除14个不合理指标,留用29个指标重构安全文化评价模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8.
高科技产生的污染包括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中及废弃时产生的污染。这些特点又加重了高科技的污染程度。高科技污染的各种特点,包括扩散快、产品回收难、污染类型多及隐蔽性强等。以江苏省高科技企业为例,研究企业隶属、资产组成以及经营能力和科技水平等企业性质指标与企业有毒有害原辅料消耗量的相关性,并做出高科技企业污染的驱动模型。根据所得研究结果,分析总结影响高科技企业有毒有害原辅料消耗量的主要因素,认为企业的性质间接作用于企业,最终形成了高科技污染。并据此提出治理高科技污染的建议,即完善污染治理法律体系、探索废旧产品回收途径、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探索针对高科技企业的环境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59.
为完善视野受限时的行人疏散理论,探讨了出口指示标志在行人疏散中的作用和其他影响疏散的因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视野受限时的疏散理论模型,统计估算了行人的疏散时间;并利用计算机仿真对比研究了出口指示标志在行人疏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出口指示标志能够明显地影响行人疏散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避免了无出口指示标志时的盲目和绕行现象,优化了行人疏散路径,提高了疏散效率。同时发现,在不同出口宽度下大的视野距离会对疏散起积极作用;初始行人密度较小时,行人数量的变化对疏散时间影响不大;初始行人密度较大时,疏散时间与行人数量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60.
从皮革铬鞣、复鞣污泥等处分离、纯化出4株菌株TP、XB、MY和TQ,采用海藻酸钠悬滴法并添加膨润土制成微生物固定化吸附剂,研究该吸附剂对低质量浓度Cr3+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4种固定化颗粒对低质量浓度Cr3+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实验室条件下,当吸附温度为30℃时,6 h后固定化吸附剂进入缓慢吸附和平衡吸附阶段。吸附等温曲线拟合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吸附剂适合不同的等温模型。4种微生物吸附剂均与Lagrange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最佳,且吸附量从高到低为TQ、TP、XB、MY。颗粒内扩散模型研究表明,20℃下XB和MY对Cr3+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缓慢吸附阶段;30℃和40℃下固定化颗粒均呈现表面吸附—缓慢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反应均属于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并且均是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