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39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41.
介绍了阴离子膜电解技术对烟气脱硫吸收液进行再生的机理。应用二室阴离子膜电解装置研究了电流密度、吸收富液的组成对脱硫吸收液再生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再生液的硫迁移比、硫酸浓缩倍率增大,电流效率降低。膜电解法可以有效地再生碱法脱除低浓度SO2燃煤烟气的含硫富液。  相似文献   
242.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双氯芬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2+)活化过硫酸盐(PS)对水中双氯芬酸(DCF)的降解,调查了pH、Fe~(2+)用量、PS用量、Cl~-、常见过渡金属离子以及常见还原剂对Fe~(2+)/PS降解DCF的影响.结果表明:DCF在pH 2.0—9.0范围内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pH 3.0时效果最佳;Fe~(2+)与S_2O_8~(2-)的最佳投加摩尔比为1∶1,过量的Fe~(2+)可消耗部分硫酸根自由基从而抑制DCF降解;Cl~-对DCF的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Cl~-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大;Ce~(3+)和Co~(2+)对DCF的降解几乎没有影响,而Cu~(2+)和Mn~(2+)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抗坏血酸和硫代硫酸具有双重作用,在低浓度时对DCF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呈现抑制作用,而盐酸羟胺和亚硫酸氢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均呈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3.
在pH 3.5~4.4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 Ag+与Cl-离子反应形成AgCl。当Ag+离子适当过量时,AgCl能与Ag+结合形成[AgCl·Ag]+阳离子,它能借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与荧光素一价阴离子(HL-)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AgCl·Ag)HL],该疏水性的离子缔合物能在水相挤压作用和范德华力的作用下彼此靠近而进一步聚集,形成平均粒径约为20 nm的纳米微粒[(AgCl·Ag)HL]n。此时仅能引起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微小变化,但能导致倍频散射(FDS)和二级散射(SOS)等共振非线性散射(RNLS)的显著增强,其最大FDS和SOS波长分别位于350和560 nm处。两种散射增强(ΔIFDS和ΔISOS)在一定范围内均与氯离子浓度成正比,均可用于氯离子的测定。其中以FDS最灵敏,对于氯离子的检测,其线性范围是0.04~1.22 μg/mL, 检出限为10.9 ng/mL;在环境空气或无组织排放废气HCl的检测中,当采气体积为60L时,其线性范围是0.007~0.21 mg/m3,检出限为1.9×10-3 mg/m3;在有组织排放废气样品中,当采气体积为10 L时,其线性范围是0.04~1.25 mg/m3,检出限为1.1×10-2 mg/m3。该文研究了纳米微粒对吸收、RNLS光谱的影响、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利用上述反应发展了一种用SOS和FDS技术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简便、快速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HCl及环境水样中氯化物的新方法。文中还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4.
黎想  任彦瑛  丁琳洁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2):2808-2815
双氯芬酸(diclofenac sodium,DCF)是一种常用的消炎止痛药,已在地下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被广泛检出,成为一种新型微量污染物,具有潜在危害,基于此,采用预磁化零价铁/过硫酸盐(Pre-Fe~0/PS)和零价铁/过硫酸盐(Fe~0/PS)2种体系对DCF进行降解。考察了过硫酸盐(PS)投加量、零价铁投加量、初始pH对2种体系降解DCF的影响,探究了2种体系中铁离子的产生情况和pH的变化,并利用ESR技术检测了体系中生成的自由基。结果表明,与Fe~0/PS体系相比,在不同PS量(0.125~1.0 mmol·L~(-1))、 Fe~0量(0.125~1.0 mmol·L~(-1))和初始pH3.0~10.0下,Pre-Fe~0/PS体系对DCF的降解速率常数提高了2.1~6.2倍;Pre-Fe~0/PS体系中会产生更多的铁离子,且在反应过程中pH下降更快;Pre-Fe~0/PS体系比Fe~0/PS体系产生更多的SO·4-和·OH,且能在较长的时间保持较高的浓度。Pre-Fe~0/PS体系降解DCF可以适用更宽的pH范围,是DCF废水处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5.
研究了化学沉淀法和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吸附法对催化裂化碱脱硫液中Ca~(2+)和Mg~(2+)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NaOH沉淀法可有效去除碱脱硫液中的Mg~(2+),当溶液pH为12、反应时间为15 min时,Mg~(2+)去除率达91.6%;NaOH-Na_2CO_3联合沉淀法无法去除碱脱硫液中的Ca~(2+);经过NaOH溶液有效除Mg~(2+)后的脱硫液再采用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吸附柱去除其中的Ca~(2+)和Mg~(2+),可使出水硬度小于2 mg/L。提高进水pH、降低进水流量、降低进水硬度均可提高单位体积树脂的处理水量。  相似文献   
246.
含苯酚危险废物的改进型Fenton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以EDTA铁作为催化剂的改进型Fenton氧化体系,研究改进型Fenton氧化处理含高浓度苯酚危险废物的影响因素、处理效果和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含苯酚污染土壤的自配样,当EDTA铁投加量为2μmol/g,15%H2O2投加量为0.1 mL/g,体系含水率为33%左右,反应时间60 min时,苯酚(含量为2 mg/g)的氧化降解率可达90%以上,反应后的体系pH约为5.7,便于直接进行固化稳定化等后续处理。该处理过程较传统型Fenton体系温和、安全,且适用于中性pH的体系,可应用于高苯酚含量且以固相无机质为主体的危险废物的快速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247.
Cu-C是一种优化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实验中以其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LAS废水。本实验用浸渍法和附着沉淀法制备该催化剂,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浓度、催化剂的投加量以及不同的制备方法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水样COD和LAS的去除率来评价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处理高浓度LAS废水的能力;当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20 min,催化剂的投加量为2 g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COD去除率为79.76%,LAS去除率为88.28%。并且,当活性炭与催化剂的振荡吸附时间超过20 min时,活性炭的吸附对废水中LAS的去除基本上无影响。  相似文献   
248.
研究聚丙烯酸(PAAS)溶液的超滤行为,考察各操作参数对膜通量(J)和截留系数(R)的影响,结果表明,J随运行时间延长衰减不明显,随压差增大呈线性递增,随温度升高而增大,pH高于5时J基本不变;R随压差增大或温度升高均下降,随pH增大而增大。建立膜阻力(rf)模型,研究影响rf的主要因素,发现,rf随压差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少,pH低于5时rf随pH增大而迅速下降。研究PAAS溶液浓缩过程,当体积浓缩因子为16时,J衰减明显,截留液PAAS浓度(Cr)呈线性递增,渗透液PAAS浓度(Cp)在较长时期内基本不变,至浓缩后期,Cp轻微下降。以去离子水对浓缩液予以洗涤,随着洗涤液体积增大,Cr轻微下降,Cp逐渐趋于零。  相似文献   
249.
己二酸和己二酸钠强化石灰石WFGD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湍球塔设备上进行了己二酸和己二酸强化石灰石WFGD的对比研究,考察了2种添加剂对脱硫过程的强化和缓冲作用,分析计算了2种添加剂对石灰石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2种添加剂可以在较低浆液pH下维持较高脱硫率,并且2种添加剂均促进了CaCO3的溶解,在相同条件下己二酸有更好的脱硫效果,而己二酸有更好的缓冲作用,且己二酸促进CaCO3溶解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50.
房景燕  兰石  田犀  刘文 《四川环境》2009,28(6):54-57
简要介绍了含钒废渣生产五氧化二钒的工艺,阐述了沉钒废水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陈述了两种工艺沉钒废水的主要成分及浓度,分析了共性和特性。并针对不同的生产方法及沉钒废水的性质,分别选择制定合理的废水处理方案,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