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306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陈雷雷 《化工环保》1994,14(2):92-95
对间苯氨基甲苯生产废水和废渣的处理及回收工艺作了介绍。废渣中各组分经分离后全部回收利用;废水经二级萃取脱酚处理后用于普钙生产,回收了有用物质,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12.
臭氧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和DSD酸生产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祝万鹏  杨志华 《化工环保》1994,14(5):268-273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和DSD酸生产废水,能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水溶性,提高混凝处理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水PH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7.5g/L时,DSD酸氧化母液脱色率大于90%,BOD5/COD达到0.3。当臭氧投加量为6g/L时,1-氨基蒽醌废水的BOD5/COD达到0.3。1-氨基蒽醌废水经投加量为2.5g/L的臭氧处理后,再进行两级混凝处理,CO  相似文献   
513.
利用地球物理、地质、钻孔等资料,以苏北-南黄海盆地作为主体,从莫霍面形态、古侵蚀面形态、断裂展布、火成岩发育特征等资料,解剖区域构造,对于油气勘探、天然地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14.
对4-氨基安提比林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挥发酚方法提出改进,用过硫酸钾取代铁氰化钾作为氧化剂使反应进行完全,显色反应的稳定性、重现性和准确性均较好。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浓度为0.006 mg/L,测定下限为0.024 mg/L符合标准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15.
陈鹏  陈其沛  张继权 《灾害学》2021,(4):113-118
我国每年洪灾频发,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准确掌握洪灾的时空间信息对有效的防灾减灾至关重要。利用洪水数值模型与洪灾时空间起源模型,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厘清了洪灾的源头、停留时间、流经路径和组成成分,并以2010年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7.28”洪灾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时间起源上口前镇洪灾发生是5-7月份的降雨、径流量及朝阳水库库容的累积过程,其中5月份的洪水累积量占总体洪水流量的15%左右,6月份占30%左右,7月份占55%左右;空间起源上口前镇洪灾远离河道区域是由内水构成,而河道沿岸区域由外水构成,其中内水洪水主要由降雨与径流流量水构成,外水洪水由降雨、径流流量水及水库库容水构成。  相似文献   
516.
对氨基苯磺酸生物降解动力学及降解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菌株Pannonibactersp.W1在好氧条件下降解对氨基苯磺酸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4-ABS初始浓度为中低浓度(50~1 000 mg/L)时, 14 h内几乎可以完全降解,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特征;初始浓度为高浓度(1 200~2 500 mg/L)时,32 h内4-ABS的降解率可达90%以上,且在降解初期符合零级降解动力学特征,而降解后期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特征.利用Haldane抑制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不同4-ABS初始浓度下测得的比降解速率,得到模型参数分别为:最大比降解速率μmax=227.977 mg/(g·h),饱和常数Ks=84.306 mg/L,抑制常数Ki=1270.675 mg/L.通过4-ABS降解过程中的紫外扫描和HPLC检测分析,以及菌株W1对不同苯系物的降解能力,说明4-ABS降解过程中几乎没有芳香类中间产物的积累,并初步推测了菌株W1降解4-ABS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517.
在基坑双排桩支护体系中,由于前、后排桩桩间土的存在,导致其受力及变形机理变得非常复杂,而当前规程及其它常见的双排桩计算模型中,仅采用水平构件等效桩间土的作用不够完善。通过引入等效桁架模型,将前、后排桩桩间土等效为平面桁架结构,进而提出一种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改进计算模型。再利用MATLAB自行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包,将该计算程序包应用到1个典型的算例分析中,对提出的基坑双排桩改进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引入桩间土等效桁架模型后,由于考虑了桩间土的剪切变形效应和桩侧摩阻力,基坑双排桩计算模型的计算精度和合理性有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18.
519.
污水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往往具有浓度低但毒性强的特点,可以通过多种暴露途径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因此有必要评估污水处理技术对健康效应的削减效果.本研究选择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体外模型,评估典型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和湿地修复技术进水、主要工艺排水的综合毒性,并与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水样萃取物对hBMSCs的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关系,进水毒性单位(toxicity unit,TU)在0.03~ 0.22范围内,出水TU为0.02 ~ 0.03.二级处理技术对细胞毒性的削减率为59.8%.三级处理过程中经混凝、微滤和反渗透处理后,出水无显著细胞毒性,但经臭氧消毒后最终排水的细胞毒性较进水无显著变化.湿地修复技术对细胞毒性的削减率为49.9%.66.7% (14/21)水样品对于hBMSCs细胞毒性的TU值高于发光菌急性毒性的TU值.在相对富集倍数(related fold enrichment,REF)20%效应浓度(EC20)下,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技术对污水hBMSCs细胞毒性的削减率低于发光菌急性毒性,但湿地修复技术对细胞毒性的削减率高于发光菌急性毒性.结果 提示污水处理厂排水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人源干细胞具有较强的有害效应,为再生水水质安全性评价以及城镇污水资源化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20.
报道了以N、N-二甲基苯氨、对氨基苯乙酮为偶联、重氮试剂,利用醌式染料的合成反应测定NO2-的新方法。本法灵敏度高(ε=5.33×104),选择性好,无试剂空白。NO2-在0~800μg/L内服从比耳定律。醌式染料及试剂均稳定,已用于环境水中N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