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87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CPAM调质浓缩污泥脱水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置是当前业界的热点。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调质浓缩污泥脱水的一些影响因素,如药剂投加量、污泥pH值、环境温度、搅拌条件等。同时,还对污泥絮凝脱水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研究表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作为浓缩污泥脱水剂,在优化投加量下、污泥pH值在5.0~7.5、低速搅拌时,有较好的脱水效果。环境温度对污泥的脱水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夏天处理优于冬天处理。  相似文献   
132.
以白腐菌降解水溶液中的苯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Na^+、K^+、cu^2+、Pb^2+、Ca^2+等阳离子对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a^+、K^+、Cu^2+、Ph^2+等阳离子对白腐菌降解苯酚有抑制作用,其抑制阈值分别为800、600、4和10mmol/L,但Ca^2+对白腐菌降解苯酚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对比了不同离子交换树脂(CER)含量和pH条件下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EPS各组分提取浓度均随离子交换树脂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各组分趋势不同。TOC的最佳树脂剂量为100 g CER/g VSS,而蛋白质、多糖和DNA的最佳树脂剂量约为70 g CER/g VSS。pH值对TOC、DNA和多糖的提取浓度影响较小,但对蛋白质影响比较大。各提取条件下,EPS各组分提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平稳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及稳定期。  相似文献   
134.
对离子色谱测定大气颗粒物PM2.5中Na+、K+、Mg2+、Ca2+、NH+4等5种可溶性阳离子的方法作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石英滤膜的空白值较特氟龙滤膜高,尤其是Na+、Ca2+;样品前处理的超声时间以60 min为最佳;优化方法后标准曲线的相关性达0.999以上,对标准样品的测定值均在保证值范围内。当采样体积为标况下20 m3时,方法检出限Na+、NH+4为0.05 μg/m3,K+、Mg2+、Ca2+为0.1 μg/m3,实际样品平行测定6次的RSD≤1.3%,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7.5%~109%。  相似文献   
135.
阳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Cu2+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25℃,溶液pH=6时,干膜对Cu2+饱和交换容量为0.506 mmol/g;随Cu2+初始浓度的升高,离子交换速率常数随之增加;随温度升高,离子交换速率常数随之增加;随转速升高,离子交换速率常数随之增加;离子交换过程与一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结果良好;△G0<0,表明离子交换反应能自发进行;△H0m>0,表明的交换反应为吸热反应;△S0>0,表明交换反应是熵变增加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6.
在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化反应体系中投加粉煤灰,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粉煤灰(简称改性粉煤灰),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和粉煤灰配比、改性温度对改性粉煤灰脱色性能的影响。用改性粉煤灰对模拟印染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进行了混凝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当未调节pH、改性粉煤灰投加量为3mL、反应时间为5min左右时,200mL模拟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均达到85%左右;调节pH为10时,同等条件下,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大于95%,比原粉煤灰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7.
以磷钨酸为光催化剂,在紫外灯照射下,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考察了几种阴阳离子对磷钨酸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Mg2+、Ca2+、NO-3、SO2-4和CO2-3均对催化活性有促进作用,其中Mg2+和Ca2+仅有微弱的促进作用;NO-3和SO2-4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也有所增加;CO2-3则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Mn2+、Al3+和Cl-对光解反应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且Al3+和Cl-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38.
脂肪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对Cr3+的吸附和解吸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脂肪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简称树脂)对Cr3+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在溶液初始Cr3+质量浓度为250m∥L、吸附温度为25℃、溶液pH为5的条件下,树脂对Cr3+的吸附量最大。Cr3+质量浓度在实验范围内,等温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最大吸附量为18.6208mg/g。树脂对Cr3+的吸附在吸附时间为180min时趋于平衡,且吸附为液膜扩散控制。随吸附温度的升高(10~55℃),树脂对Cr3+的吸附量略有增加。用质量分数为5%的HCl溶液可将吸附在树脂上的Cr3+解吸,解吸率近100%,且重复5次吸附和解吸过程,树脂对Cr3+的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9.
考察了RD复合净水剂吸附处理阳离子艳兰染料RL废液的实验条件,探讨了RD吸附脱色的实质。结果表明,加入0.3gRD到浓度为200mg/L的染液中,在25℃、pH=7.0条件下,吸附时间为10m in时,废液的脱色率达到80%,RD单位质量吸附量为10.7mg/g;当50mg/L的染料废液中,RD的投加量为0.2g时,脱色率达到了96%以上,RD单位质量吸附量为8.12mg/g;pH值和温度对吸附脱色效果影响不显著,而且RL废液的浓度增大,RD单位质量吸附量增大,但是脱色率有所下降。RD对染料的吸附符合Langmu 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40.
胞外聚合物(EPS)在决定活性污泥机械稳定性及理化性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EPS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活性污泥絮体的结构、功能和性质.对EPS高效低损的提取是EPS异位研究的重要前提,而基于二价阳离子去除的EPS提取方法是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分别以实际污水厂和实验室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为EPS提取对象,对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法、乙二胺四乙酸(EDTA)法和柠檬酸钠(SC)法的EPS提取特性进行比较,从而系统梳理基于二价阳离子去除的EPS提取法的不同特点.结果表明,SC法具有最高的EPS提取效率,其EPS提取总量是CER法的1.36~1.53倍,是EDTA法的1.98~2.39倍;蛋白质仍然是3种提取法所得EPS的主要组分,但CER法具有最高的蛋白/多糖比,SC法次之,而EDTA法最低,且高的EPS提取量伴随着高的DNA含量;CER法对EPS组分的扰动最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EPS组分的原有特性,而EDTA法和SC法会破坏EPS中大分子组分及芳香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从而显著改变EPS分子量分布和荧光特性;EPS提取过程中外源提取剂的投加将显著影响EPS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