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21.
于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20日在南京北郊进行24 h大气PM10分粒径连续采样,用离子色谱法研究PM10中水溶性阳离子和元素的组分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PM10中主要阳离子为Ca2+,其在粗细粒子中占阳离子总量均约为50%,且白天大于夜晚,局地污染物扬尘与气象条件等因素导致Ca离子较高。PM10中各种阳离子和元素的粒径分布均呈双模态分布,主要分布于细粒子中,且均为白天大于夜晚。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源解析,南京北郊PM10的主要成分来自于金属冶炼、建筑扬尘等,这类排放源对PM10中阳离子及元素的贡献率为46.81%;南京北郊PM2.1的主要成分来自于金属冶炼、二次有色金属制造以及燃油尘,金属制造类排放源对PM2.1的贡献率为46.81%。  相似文献   
222.
本文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带永久正电荷的磁性阳离子水凝胶,评价了该水凝胶对水体中六价铬的吸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磁性阳离子水凝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磁性,水凝胶中的磁性粒子γ-Fe2O3约占总质量10%,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水凝胶表面含有酰胺基和季铵基团.在pH 3—12,磁性阳离子水凝胶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其表面...  相似文献   
223.
Montmorillonite (MMT) modified with chitosan (CTS, molecular weight = S x 104) was applied to remove heavy metal cations by using Co2+ as a model ion. An increase in MMT interlayer distance observed from X-ray diffraction indicates the intercalation of CTS into MMT. Together with 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composite material of CTS and MMT (CTS-- MMT) was prepared successfully. The mass ratio of CTS to MMT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TS-MMT. The highest adsorption value of 150 mg/g was obtained over the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CTS to MMT mass ratio of 0.25,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in other studies.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and kinetic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2+ was adsorbed over CTS-MMT in a multilayer model, and the chemical sorption of Co2+ was determined to be the rate-limiting step.  相似文献   
224.
电絮凝是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技术。研究考察了极板类型、电流密度、溶液pH值和阳离子(Ca2+、Mg2+)、阴离子(SO42-、Cl-、NO3-、H2PO2-)对电絮凝除Cu2+的影响,并解析这些影响因素对电絮凝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采用铁板电极在电流密度13 mA/cm2、初始pH=5.0,反应60 min后Cu2+(250 mg/L)去除率可达99%以上。Ca2+、Mg2+对Cu2+的电絮凝去除影响不明显,SO42-、H2PO2-、Cl-对除Cu2+有促进作用,而NO3-的存在会显著降低除Cu2+效果。  相似文献   
225.
该研究通过对冬季北京市地表水的p H、电导率、阴阳离子、TOC、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调研,了解其水化学特征和质量现状。结果表明:北京地表水为弱碱性,p H范围为6.27~9.15,北京东南部湖群水的电导率要大于西北部湖群。Na+和Ca2+为主要阳离子,占总阳离子的78.2%(66%~87%),其平均值分别为69.6 mg/L和73.4 mg/L。SO42-和Cl-为主要阴离子,占总阴离子的86.7%(49%~98%),其平均值分别为126.2 mg/L和90.6 mg/L。绝大部分湖泊水体TOC含量小于10 mg/L,质量状况尚可,个别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OCPs污染。综合结果表明,由于水体周边人类活动频繁,扰动了北京城市水体的天然水化学特征,今后应在生态、工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226.
为了更深入了解水环境中颗粒物对抗生素的吸附规律,选用典型抗生素——四环素(TC)和悬浮态的高岭土模拟天然水体中颗粒物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探究颗粒物对TC的吸附规律及不同颗粒物投加量、pH、温度和阳离子对颗粒物吸附TC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物对TC在混合4 h之前快速吸附,之后单位吸附量随时间较小波动,在12 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在溶液中颗粒物对TC的单位吸附量随着颗粒物投加量的增大而减小;颗粒物对TC抗生素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颗粒物对TC的吸附在pH=4.5附近达到最大值,强酸(pH<4)或强碱(pH>9)环境均抑制颗粒物对TC的吸附;低价态的阳离子如Na+、Ca2+(浓度在0.0001~0.1 mol·L-1范围)等对颗粒物吸附TC均产生抑制作用,且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但三价阳离子的作用却非常特别,如低浓度的Al3+(0.0001 mol·L-1)会促进吸附作用,随着Al3+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减弱,直到Al3+达到较高浓度(0.01 mol·L-1),又会抑制颗粒物对TC的吸附.综合本实验获得的颗粒物吸附TC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可以初步推断:在实际水环境中由于颗粒物对TC的快速吸附和低浓度Al3+的促进作用,TC在水环境和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更易随颗粒物的运动发生同步迁移,颗粒物的归宿主要决定了TC的归宿,如进入天然水体沉积物中或饮用水处理工艺的污泥中,这也进一步揭示了天然水体中沉积物往往易被检出较高含量TC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27.
本文对重庆市某区下辖的4个镇的土壤样本进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分析该地区土壤的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8.
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离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发绿色絮凝剂,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以天然有机高分子玉米芯准纳米粉(QCCP,直径<0.147 mm)为母体,用三乙胺与环氧氯丙烷共聚产物为阳离子单体(M)进行改性.采用H2O2-FeSO4作引发剂,制得一种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离子改性絮凝剂DXSL-Ⅰ,确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将2.0 g QCCP与含有0.7 g NaOH的8 mL水混合,40 ℃条件下碱化60 min.然后,加入8 mL醚化单体和体系总质量0.01%引发剂以及0.1% NaCl作为抑制剂,55 ℃条件下醚化3.5 h.实验表明,用该絮凝剂絮凝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不到5 min中层透光率就能达到95%以上.其絮凝性能达到传统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技术指标.此外,运用红外谱图化学结构分析和扫描电镜介观形貌分析辅助说明了改性反应的成功.  相似文献   
229.
植被对氮和盐基阳离子的吸收是除酸沉降外另一个重要的土壤酸度来源.本研究基于中国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和元素化学组成确定了中国植被对氮和盐基阳离子的吸收速率.结果表明中国东南部,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植被对氮的吸收速率普遍较低,而在中国的西北部吸收速率较高,并且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对盐基阳离子来说,吸收速率较高(>2.0 keq·(hm2·a)-1)的植被有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石灰岩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灌丛和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部、云南南部和海南岛西部,而吸收速率较低(<0.5 keq·hm2·a)-1)的植被则主要包括分布在东部亚热带地区的常绿针叶林以及分布在西部干旱地区的各种荒漠和草原尽管中国大多数地区不会因为植被吸收而造成显著的土壤酸度增加,但在少数地区,植物吸收造成的土壤酸度输入却不容忽视(>0.5 keq·(hm2·a)-1)由于这些地区植被吸收造成的土壤酸度输入已经大于或相当于目前的酸沉降水平,而且两者之和也超过了土壤的风化速率,这些地区可能面临土壤的酸化问题.  相似文献   
230.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对除铬(Ⅵ)优势菌(Brevibacillussp.)株的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过程进行优化,以得到EPS的最佳提取条件。综合考察树脂量、振摇频率、提取时间3个主要因素对优势菌胞外聚合物的影响。结合阳离子交换树脂对EPS的交换吸附机理,对3个提取条件下,EPS及其成分的提取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经28℃、150 r/min、24 h培养后,确定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优势菌EPS的最佳条件为树脂量30 g,振摇频率140 r/min,提取时间9 h,此条件下的EPS提取量为40.84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