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472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叶施L-半胱氨酸对水稻镉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将L-半胱氨酸(L-Cys)作为水稻降Cd叶面调理剂的可行性,通过湖南的田间试验,采用小区试验法研究了L-Cys对水稻籽粒中Cd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检测水稻各营养器官的Cd分布和Cd赋存形态的变化,探究了L-Cys调控水稻籽粒Cd积累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开花期叶面喷施一次L-Cys即可使水稻籽粒Cd含量显著降低,同时提高其Mg和K的含量,对Ca、Mn和Z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L-Cys的降Cd效果随喷施浓度增加而增强,当浓度为10 mmol·L-1时,籽粒中Cd含量降至我国食品安全标准0.2 mg·kg-1以内,降幅达59.2%,同时显著降低了水稻营养器官穗轴、第一节、穗颈、旗叶、第二节间、第二节、第二叶、基部茎叶和根中的Cd含量,降幅分别为58.3%、56.0%、62.7%、67.0%、59.3%、61.5%、60.2%、54.9%和50.3%.水稻不同部位间的Cd转移因子显示,第一节是水稻营养体拦截有害元素Cd的关键器官.叶面喷施L-Cys提高了Cd从旗叶到第一节和第二节间到第一节的转移因子,增幅最高达105.4%和45.8%,并抑制了Cd从第一节继续向上到穗颈的转运,降幅最高达27.5%.在水稻第一节中,L-Cys处理同时降低了无机态、水溶态和残渣态Cd的含量,并提高了其中残渣态Cd的比例至94.4%.由此可见,叶面喷施L-Cys能够降低水稻各营养器官Cd积累量,并促进水稻中Cd向第一节的转运及其对Cd的固定作用,进而提高关键器官第一节对Cd的拦截能力,最终显著抑制Cd向籽粒中的转运积累,同时,叶面喷施L-Cys不降低水稻籽粒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2.
疏浚物对栉孔扇贝急性致死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探讨实验室室条件下疏浚物对栉孔扇贝96h半致死浓度以及试验条件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疏浚物粒径小于63μm,海水中悬浮物浓度为10%,水温(20±1)℃,pH8.0-8.3,盐度29-30,充氧条件下,栉孔扇贝96h内的死亡率为63%。  相似文献   
533.
共享骑行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出行方式,凭其便捷、经济、共享的特点,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出行交通方式。共享骑行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可替代能源消耗型交通出行方式,具有明显的减污降碳环境效益。然而,目前关于共享骑行环境效益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在“降碳”方面;对于“减污”的研究较少,尚未见公开发布的核算方法学。本文对共享骑行的“降碳”效益方法学进行了梳理并定量核算了“降碳”效益;对于“减污”效益,采用“降碳”核算方法学的思路进行了定量核算的方法探索。在此基础上,结合某大型共享骑行公司的用户骑行数据,对共享骑行“减污降碳”的环境效益按照有地铁城市和无地铁城市进行了分别核算。结果表明:(1)共享骑行具有显著的“减污”和“降碳”协同环境效益;(2)共享骑行“减污降碳”环境效益在无地铁城市比有地铁城市更为突出;(3)共享电单车比共享人力单车具有更高的环境效益。最后,本文对所采用的核算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共享骑行环境效益核算未来的研究探索方向,包括共享骑行激励政策的制定、不同尺度或区域共享骑行环境效益核算以及出行替代率的方法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534.
利用构建的土壤半野外试验系统,在接近野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研究高含量(400mg/kg)高氯代PCBs(以五氯代为主)在系统中的迁移与消失规律.结果表明,在处理后的12个月内,PCBs几乎没有迁移,也几乎没有减少;处理24个月后,仅有不超过2%的PCBs向下层迁移,但迁移不超过10cm;在处理24个月后,处理层PCBs的浓度降低10.19%,这其中包含向下迁移的部分该项研究为PCBs的填埋或其它处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PCBs及其类似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35.
在碳达峰碳中和气候承诺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目标下,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城市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必须全面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工作。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同根同源同过程的性质决定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可行性,协同减污和降碳的治理政策不仅能够提高政策效率,还具备降低成本、强化公共健康等多重效益。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保持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油、气消费与清洁能源比重偏低。要实现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防控,就必须从源头上根本改变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本文通过阐述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潜力及路径,帮助理解减污与降碳之间的协同机制,为城市协同优化治理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综合效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6.
烟气增湿对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空气雾化效果优于机械雾化效果;计算了FM10型空气喷嘴雾化粒径可满足给定烟气条件下的蒸发粒径;烟气流中雾羽角度收缩,喷嘴均匀布置于烟道,避免湿壁;烟气增湿后,袋式除尘器需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应选用表面处理的易清灰滤料,圆筒状滤袋。  相似文献   
537.
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分是一种良好的示踪剂,对水汽循环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6年在南京、溧阳、宜兴和东山这4个站点按降水事件采集的降水样品,测定了降水HDO和H_2~(18)O组分,分析了降水HDO、H_2~(18)O组分以及过量氘的时间变化特征;探讨了水汽源地和局地蒸发对降水稳定同位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夏季风期间水汽源地的差异使4个站点降水HDO、H_2~(18)O组分及过量氘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HDO和H_2~(18)O组分夏季风期间贫化,冬季风期间富集;过量氘夏季风期间小于冬季风期间;(2)夏季风期间,太湖蒸发补给使下游地区的降水过量氘变大,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截距变高;冬季风期间,局地蒸发对降水同位素影响很小,降水HDO、H_2~(18)O组分以及过量氘的空间变化不明显;(3) 4个站点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均较高,原因可能是冬夏季风期间的降水水汽来源的差异和冬季风期间水汽再循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8.
研究了多变量非线性河涌水质预测问题,提出了多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河涌水质预测模型。模型采用协同结构的非线性函数将水质时序样本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然后将该回归问题转化成半无限线性规划问题,运用交换集法求解。文章利用东江流域河涌水质数据进行了拟合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河涌水质预测模型相比,多核模型的预测误差减小了23%以上,它较单核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泛化推广性能。  相似文献   
539.
利用中国减污降碳的主要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试点——排污权交易政策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研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及嵌套模型,探究减污降碳的政策协同与区域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实施“双权”交易可以对碳排放和PM2.5减排产生政策协同效应,并促进区域间的协同效应;实施单一的环境规制会对非排放清单的排放物减排产生负面效果,且没有形成区域协同效应;实施“双权”交易可以提高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促进区域间的协同效应。本研究的发现可以为中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40.
聚丙烯酰胺(HPAM)在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同时,也为采出水的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采用UV254 nm处理,将其应用于油田含聚合物污水的快速降粘.研究结果表明:UV254 nm应用于聚丙烯酰胺配水时,在30 min的处理过程中,粘度由57.2 mPa·S迅速降低为2.12 mPa·S;实际含聚污水的粘度在30 min处理过程中由2.902 mPa·S降低为1.096 mPa·S.UV254 nm处理同样可以控制实际含聚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含油量,使其在30 min的处理过程中由42.73 mg/L和38.96 mg/L分别降为20.91 mg/L和23.54 mg/L.UV254 nm在油田含聚污水处理上对粘度、含油量和悬浮物实现了较好的控制,且可以缩短处理时间,减小构筑物体积,因此可以作为传统沉降工艺的替代工艺应用于油田含聚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