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1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85篇
安全科学   566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43篇
综合类   1050篇
基础理论   136篇
污染及防治   131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7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为了探求菊科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了解菊科入侵植物与非入侵植物光合特性的差异,以云南省包括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在内的4种菊科入侵物种为研究对象,并以与其共生的菊科外来非入侵物种熊耳草(Ageratum houstonianum)为对照,研究外来入侵物种与非入侵物种叶片特性及气体交换参数等方面的区别. 结果表明: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和三叶鬼针草的Pnmax(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5.92、18.69、17.15和22.78 μmol/(m2·s),分别比其共生非入侵物种熊耳草的高出21.63%、42.77%、31.02%和73.99%;4种入侵物种的LSP(light saturation point, 光饱和点)和LCP(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光补偿点)也显著高于熊耳草,但其AQY(apparent quantum yield, 表观量子效率)却显著低于该共生种. 4种入侵物种叶片的Nmass(leaf N content per unit mass, 单位质量N含量)和CCmass(leaf construction cost per unit mass, 单位质量建成成本)均显著高于熊耳草,除飞机草外,其他3种入侵物种的PEUE(photosynthetic energy use efficiency, 光合能量利用效率)和PNUE(photosynthet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光合氮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熊耳草,而飞机草和熊耳草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5种植物叶片Nmass分别与叶片SLA(specific leaf area,比叶面积)、CCmas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植物Pnmax、叶片Pmass(leaf N content per unit mass, 单位质量P含量)和PEUE呈显著正相关,植物Pnmax与PNUE、PEUE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SLA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显示,与菊科共生外来非入侵植物相比,较高的光合特性参数、叶片特性指标和能量利用效率指标可能是外来菊科入侵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2.
为提升聚结分离器除油效果并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化学药剂的投放,结合聚结和气浮技术研发出紧凑、高效型聚结-气浮分离装置,通过室内试验,考察入口流量、板间距、溶气压力、气浮水回流比4个因素对聚结-气浮装置除油率的影响规律,并对其结构和工艺操作参数进行探索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聚结-气浮装置处理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效果明显好于聚结装置;聚结-气浮装置的除油率随入口流量、气浮水回流比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小,并随溶气压力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但当溶气压力为0.4MPa时继续加压,除油率变化不明显,且板间距越小,除油效果越好;综合除油效率和能耗,选用入口流量为0.3m3/h(折合板间流速为2.85m/h)、板间距为0.9cm、溶气压力为0.4MPa、气浮水回流比为20%时,聚结-气浮装置除油率可达92%,且对粒径大于18μm的油滴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83.
以广西省某炼化企业污水处理系统的炼油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化学法对其进行清洗处理。对比了含油率的测定方法,对8种药剂进行筛选和复配,同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清洗工艺参数,并对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中Na2Si O3的清洗效果最好,而复配药剂(Na OH与Na2Si O3的质量比为1∶5)的清洗效果优于单一Na2Si O3;在清洗温度70℃、搅拌转速350 r/min、搅拌时间30 min、复配药剂质量分数5.0%、液固比3∶1的最佳工艺参数下,单级洗油率为63.6%,三级洗油率为69.4%、残油率为15.6%;清洗前后炼油污泥中Zn,Mn,Cu,Cr等重金属含量均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84.
环丙沙星在石英砂中的吸附迁移特征及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批量静态吸附实验,分析不同pH、离子强度、粒径下环丙沙星在石英砂上的吸附特征,实验数据用Langmuir与Freundlich两个方程进行拟合;并做室内石英砂柱迁移实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环丙沙星在石英砂中运移的影响;获得了示踪剂Br-和环丙沙星的穿透曲线,并用HYDRUS-1D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在石英砂上的吸附能力与pH、离子强度及粒径大小成负相关.随着pH、离子强度及粒径增大,出流时间变短,达到C/C_0峰值的时间也变短,从出流到相对浓度衰减为零整个过程的时间跨度越小.在低离子强度下,环丙沙星在不同粒径的石英砂中的运移,一般粒径越大,出流越早,峰值越高.描述溶质运移的非平衡一点模型(OSM)能够较好地模拟环丙沙星在石英砂中的运移过程,用数值反演得到的参数所求出的阻滞因子R_d值比根据Freundlich方程拟合得到的参数求出的R_d值要小,但它们均符合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迁移实验的特点.pH越大,模拟得到的分配系数K_d值越小,分形系数β值、一阶速率系数ω值均很小且无明显变化规律;离子强度越大,模拟得到的分配系数Kd值、分形系数β值及一阶速率系数ω值就越小.  相似文献   
985.
沈阳市冬季一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11月18日~25日沈阳地区出现一次典型空气污染过程。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并结合气象条件分析了该次污染的成因和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是重污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低空排放的积累可能是造成这次污染的又一重要原因。从细颗粒物成分上看,污染过程中有机碳颗粒占比明显增加,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颗粒物间混合加剧;从来源上看,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和燃煤的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986.
鱼粉加工废水CODCr很高,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管网。开发了混凝-超滤组合处理鱼粉加工废水的新工艺,确定了混凝剂、助凝剂的最佳投量,以及超滤膜工艺的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处理鱼粉加工废水,处理后的水CODCr为264 mg/L,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87.
致密碎屑岩储层具有致密、低孔隙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岩性识别是储层预测中的难点之一。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将核Fisher判别方法用于致密碎屑岩储层的岩性识别,结果表明核Fisher判别方法能有效的识别川西XC地区致密碎屑岩中的砂岩和粉砂岩。  相似文献   
988.
甘蒙柽柳与沙棘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野外条件下,应用PV技术研究了中龄的甘蒙柽柳和沙棘的水分参数[ps(sat)、ps(tlp)]及其生理生态学意义、季节变化规律.探讨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树木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水分参数具有一定的的季节变化规律.干旱胁迫条件下树木具有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其幅度大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嫩枝生长时期,树木的抗旱性和渗透调节能力都很弱,随着枝条的木质化和叶子的革质化程度的增强,树木的抗旱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89.
最新的环保要求规定,脱硫系统均要纪录烟气进口和出口中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浓度等参数。纪录的数据须经过换算,得到脱硫效率、投运率、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本文对板桥纸业1#、2#炉脱硫系统中CEMS的改造进行分析,提出了CEMS的选型、安装及运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0.
研究了饱和土壤中甲苯的吸附性能和迁移规律。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线性吸附甲苯的吸附过程呈线性规律,黏粒含量和p 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在土柱实验中,借用反函数变换思路,利用实际渗流速度确定非保守性物质在介质中纵向弥散系数和阻滞系数的方法,测定了甲苯在饱和黏土中的弥散系数(0.1864)和阻滞系数(1.8334),表明测试土样对甲苯具有显著截留和净化作用,由此确定的迁移模型可为甲苯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