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陈实 《世界环境》1998,(3):19-22
中国企业如果要在世界市场更具竞争力,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主要途径。中国的水产行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形势。本文将介绍一套应用于英国水产养殖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作为国内有关企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52.
冬季寒冷,万物生机闭藏潜伏.根据中医"调其饮食,适期寒温"的论述,提出冬季饮食三大原则:保温、御寒和防燥,附加进补. 保温就是通过饮食以保持体温.在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质含量,以增加热量的供给.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有肉、蛋、鱼类及豆制品等,尤以牛、羊、兔肉为佳.优质蛋白不仅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253.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2001~2003年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黑尾近红鲌开展人工繁殖试验的结果.黑尾近红鲌亲鱼来源于四川泸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催产剂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鲤鱼脑垂体(PG).采用一次注射法,并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共进行了23次人工催产,催产成功的占16次,有效的占3次,失败的占4次;共注射雌鱼70尾,其中46尾雌鱼排卵,平均催产率65.71%,受精率8.33%~100.0%,孵化率0.50%~94.71%,获得仔鱼29.3万尾.对亲鱼选择、催产方法、孵化与苗种培育等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4.
近岸工程施工时,围海造堤、码头搭建、桥桩钻孔和航道疏浚等人为活动会引起周边海域环境的变化,进而对海洋中的藻类,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虾蟹类、底栖动物)及鱼类的种群生物量、生产力/结构、繁殖及后代成活能力、生理结构及形态等产生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岸工程施工期所带来的悬浮物变化和爆破冲击波对海洋生物所产生的主要影响,并提出几点缓解影响的措施,以期为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5.
运用不同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对东北三省具有代表性的化工行业中五种企业污染源排放口水样进行监测,按照工业废水试验方法(鱼类的急性毒性测试)研究了化工废水对于敏感鱼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化工行业废水对不同鱼种均有一定的毒性,随着实际废水暴露浓度的增加,鱼死亡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呈现一定的梯度。同一浓度不同企业的水样,鱼的存活率不同,但有一定的抑制现象。在选取的化工行业中,以不同鱼种作为受试生物的生物毒性大小排序为:吉化1〉吉化2〉吉化3〉吉化4〉吉化5。  相似文献   
256.
文章阐述了鱼类种群监测和鱼类毒理实验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并具体介绍了应用化学鱼类监测法、应用浮藻鱼类监测法以及鱼类急性毒性实验法和鱼类致突变试验法。  相似文献   
257.
凌兮 《环境教育》2008,(2):27-28
福娃贝贝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色的一环。传递的祝福是繁荣。据说,设计者在设计贝贝的时候,还融入了中国神话中的文鳐鱼。传说文鳐鱼是一种会飞的鱼,可以象征体育运动的飞跃,更高、更快、更强。《山海经》中的《西山经》中对文鳐鱼的记载:状如鲤,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巳狂,见则天下大穰。意思大概是说,文鳐鱼飞翔在西海和东海之间,既可以象征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交流,同时,来自江河湖海的贝贝也蕴涵“水更清”的美好意义。  相似文献   
258.
中国近海海域经济鱼类的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科学》1993,12(3):99-103
  相似文献   
259.
2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