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3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6):21-26
土壤性质是影响溶磷菌发挥其对土壤磷素转化与循环的重要因素,研究土著溶磷菌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可为该地区作物的提产保质、环境改善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拟以不同性质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筛选出具有紫色土亲和性的溶磷菌(PSB)菌株,研究溶磷菌菌液浓度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果及土壤磷组分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6S rDNA基因测序鉴定P6菌株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其溶磷能力与溶液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初步判定菌株通过产酸来释放土壤中的难溶性无机磷。盆栽实验结果表明黄瓜幼苗生物量从大到小分别是:磷肥高浓度P6菌液中浓度P6菌液低浓度P6菌液CK,高浓度菌液于酸性、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中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果达到了磷肥促生效果的87.92%、84.19%和84.49%,但其对Ca-P的转化率仅达到磷肥处理的66.7%、80.44%和58.18%。研究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溶磷菌菌液对黄瓜幼苗均有一定程度的促生效果,较直接施加磷肥而言,添加高浓度菌液对作物的促生效果差距较小,而更为突出地降低了土壤磷素的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光质及内源激素对黄瓜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并向设施栽培育苗过程中光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以白光为对照(CK),研究红、蓝、黄、绿4种单色光质下黄瓜幼苗叶片和下胚轴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的分布来影响黄瓜幼苗的光形态建成.红光和蓝光通过影响IAA的极性运输,影响真叶的生长进程,其中红光显著促进了IAA的极性运输,叶片中IAA含量仅20μg g-1,而下胚轴中IAA含量却高达120μg g-1;黄光处理下叶片中GA3含量高(约为对照的2倍),抑制叶片脱黄化,并引起叶片卷曲.各单色光质下黄瓜幼苗下胚轴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伸长,说明光对幼苗下胚轴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各种光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黄、绿光处理下胚轴中GA3含量显著升高,ABA含量显著降低,下胚轴显著伸长;红光引起下胚轴中GA3和ABA含量显著升高,但下胚轴长度增加不明显,黄瓜幼苗下胚轴的伸长可能与光质调节GA3和ABA的相对水平密切相关.综上所述,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影响显著,从而引起了幼苗形态特征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工气候箱和大田试验观测结果,探讨了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低温冷害气象指标确定技术,将冬季黄瓜生产低温冷害分为无灾、轻灾、中灾和重灾4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对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低温冷害综合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省各级冷害出现日数随着低温冷害程度的加重呈减少的趋势,但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鲁北、鲁西北北部、鲁中北部以及半岛内陆地区遭受低温冷害风险较高,半岛东部沿海、鲁西南、鲁南及鲁东南沿海区域风险较低,其他地区属于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平板培养法对2个不同蔬菜连作地块的微生物种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地块中细菌数量都明显减少,黄瓜连作地块上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小幅减少,而西红柿轮作地块上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略有增加。土壤酶活性试验表明,两地块上土壤脲酶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Zn2+对黄瓜发芽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锌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有毒重金属元素.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Zn2 处理(0、25、50、100、200、300 mg·L-1),利用发芽和出苗试验,研究了Zn2 对黄瓜发芽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处理(0~25 mg·L-1)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当为25 mg·L-1时最有利于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下胚轴长、下胚轴粗度和相对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及其他浓度处理;幼苗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及POD活性均在此浓度得到最低.但从50 mg·L-1开始,随着增加,黄瓜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幼苗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开始上升,对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在300 mg·L-1时抑制作用得到最大.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农业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究草坪除草剂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对高等植物的生态毒性效应,以小麦与黄瓜为敏感受试植物,采用滤纸发芽试验法,研究了典型草坪除草剂环草隆与4种重金属(Cu/Zn/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下,对2种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毒性效应并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采用评估因子法外推环草隆在土壤中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soil)。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根长及小麦的芽长对环草隆与重金属非常敏感(P<0.01),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黄瓜根长对环草隆最敏感,根长半抑制浓度(RI50)为0.281 mg·L-1。小麦根长对Cu、Pb、Cd比黄瓜根长更敏感。环草隆与重金属复合污染时,黄瓜根长表现得最为敏感,可作为敏感生物标记物。环草隆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小麦及黄瓜根长抑制具有协同作用,并且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大,黄瓜和小麦根生长对环草隆的敏感性增加。环草隆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小麦芽长的联合效应主要与重金属种类及其暴露浓度有关。以黄瓜的根伸长抑制率为急性毒性终点,利用外推法计算得环草隆在土壤中的PNECsoil为1.90μg·kg~(-1),远远低于环草隆田间推荐使用量1.5~9 mg·kg~(-1)。与重金属复合污染时,环草隆的PNECsoil明显降低,导致其生态风险提高。上述研究结果能够为草坪除草剂环草隆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Feng Z  Wang J  Feng Z 《环境科学》2002,23(5):126-128
20mg/L三唑酮能显著地抑制离体黄瓜子叶叶绿素a、b、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叶绿素a/b的下降,表明三唑酮抑制子叶的衰老。与此同时,三唑酮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和H2O2的累积。在黄瓜子叶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及蛋白质含量均与POD、H2O2成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三唑酮可能通过POD-H2O2酶促系统来抑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对铅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瓜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铅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使铅胁迫的黄瓜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在0~1 mmol.L-1范围内的外源SA对铅胁迫的黄瓜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下降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量与水杨酸处理浓度呈正相关,与外源水杨酸处理浓度呈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量与外源水杨酸浓度呈负相关。外源水杨酸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黄瓜叶片对膜脂过氧化的抗性来提高黄瓜幼苗对铅毒害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GC-FPD(S)法测代森锰锌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通过优化前处理和检测条件,使方法在0.007 6 mg/L~3.8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5.12μg/kg和2.35μg/kg。黄瓜和土壤3个质量比水平的空白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1%~96.5%和82.4%~90.5%,7次测定结果的RSD为5.0%~6.5%和2.4%~4.1%。将该方法用于研究代森锰锌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得知代森锰锌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3.63 d~4.77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19 d~7.33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