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8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2511篇
安全科学   316篇
废物处理   223篇
环保管理   333篇
综合类   4042篇
基础理论   94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97篇
评价与监测   234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The effects of the ellagic acid on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acetylation of 2‐aminofluorene were investigated in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For in vitro examination, cytosols with or without ellagic acid co‐treatment showed different percentage of 2‐aminofluorene acetylation. For in vivo examination, pre‐treatment of male rats with ellagic acid (10 mg/kg) 24h prior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2‐aminofluorene (50 mg/kg) resulted in a 26% and 29%, respectively, decrease in the urinary and fecal recovery of N‐acetyl‐2‐aminofluorene, and a 37% decrease in the metabolic clearance of 2‐aminofluorene to N‐acetyl‐2‐aminofluorene. This is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that ellagic acid decrease the N‐acetylation of carcinogens in vitro and in vivo.  相似文献   
972.
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CO2排放因子与核算方法,估算了1995—2010年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并对其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辨识与分解3个时段(1995—2000年、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中影响中国服务业CO2排放量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对CO2排放量的贡献值. 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增长态势明显,累计排放总量为853197.55×104t;服务业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高碳化能源燃料,各年度油品和煤品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74%和5%~27%;LMDI分析结果显示,1995—2010年产业规模和人口效应引起CO2排放增加量分别为133357.10×104和7691.25×104t,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引起CO2排放减少量分别为59034.50×104和23898.60×104t. 提出CO2减排对策:①以经济、政策和监管手段促进服务业节能减排;②依托科技创新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服务业CO2排放量.   相似文献   
973.
凌海波  李政  王坎 《环境工程》2013,31(2):72-75
介绍了传统钠法焙烧石煤提钒生产工艺的原理及烟气污染物产生和治理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焙烧工艺及烟气污染防治技术,阐述了工艺原理,并与传统工艺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基于中试试验报告及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烟气污染物防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针对烟气排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旨在为石煤提钒企业在烟气污染物治理控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4.
975.
设计了以溶液初始pH值、3,3’,4,4’-四氯联苯(PCB77)初始浓度、纳米零价铁(Fe0)投加量、纳米零价硅(Si0)投加量、腐殖酸和环糊精浓度为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纳米Fe0降解PCB77时各因素对反应体系中PCB77残留率、氢离子浓度及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值为4.5,初始ρ(PCB77)为1 mg.L-1,纳米Fe0投加量为10 g.L-1,纳米Si0投加量为0,ρ(腐殖酸)为0.25 g.L-1,ρ(环糊精)为1 g.L-1时,反应2 h后,PCB77残留率最低,为35.2%。溶液初始pH值对反应体系中PCB77的残留率影响最大,纳米Fe0投加量次之;溶液初始pH值对反应体系中氢离子浓度变化影响最大,环糊精投加量次之;PCB77初始浓度对反应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变化影响最大,纳米Fe0投加量次之。  相似文献   
976.
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平衡和气候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水位波动将影响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导致温室气体通量变化,为了明确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水位梯度的生态响应,通过野外盆栽培养试验,设T1:-5 cm,T2:0 cm,T3:5 cm,T4:10 cm 4种水位梯度,T1和T2模拟湿地非淹水的水分状况,T3和T4模拟淹水状况,研究了不同水位梯度下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CO2、CH4通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位条件下,小叶章湿地系统CO2和CH4通量差异较大,-5 cm水位时小叶章湿地CO2通量为(643.35±61.89) mg·m-2·h -1,随着水位增加,CO2通量依次降低6.9%、12.1%、40.0%,且水位升高到10 cm时,小叶章湿地CO2排放量显著降低(P<0.05);而CH4通量则随水位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通量变化为(1.52±0.12)~(5.34±0.61) mg·m-2·h-1;水位对微生物活性影响显著,非淹水条件下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淀粉酶活性高于淹水土壤,且随着淹水位增加,微生物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77.
向倒置A2/O中试系统中投加2,4,5-三氯苯酚(TCP),研究TCP对污泥的减量效果及进入处理系统后对系统出水水质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参照组相比,加药组投加TCP 2 mg/L时,污泥减量达62.5%,出水TN比参照组平均高0.8 mg/L,137 d后出水TP超过0.5 mg/L。TCP对污泥的减量效果好,需要加除磷药剂进行辅助除磷。  相似文献   
97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原料比例碘铈共掺杂纳米TiO2催化剂,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经过450℃煅烧处理得到的TiO2、铈掺杂TiO2以及碘铈共掺杂TiO2催化剂均为锐钛矿相,掺杂的Ce和I原子可能以I—Ce—O及O—Ti—I等键合方式进入TiO2晶格内部,此外,I-Ce离子共掺杂能有效降低TiO2表面的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以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和无色小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为降解的目标化合物,发现碘铈共掺杂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nCe∶nI∶nTi=0.04∶0.05∶1,即I0.05Ce0.04TiO2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 nm)降解目标化合物其光化学活性明显优于单掺铈的TiO2催化剂和未掺杂的TiO2.该催化反应涉及到空穴氧化,并伴有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及H2O2等氧化物种的产生.  相似文献   
979.
以Ru/TiZrO2为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降解异佛尔酮废水,选择反应温度、氧气分压、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初始pH为影响因素,以TOC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并采用后退回归法进行模型精简.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TOC去除率影响极显著(P≤0.01);反应时间的二次项对TOC去除率影响显著(P≤0.05).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TOC去除率逐渐提高.最后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值与预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性,将该模型应用到催化湿式氧化中合理可行.质谱和离子色谱检测到异佛尔酮的降解产物主要为有机酮与小分子羧酸,由此提出对反应机理和降解途径的假设.  相似文献   
980.
以海生单齿螺(Monodonta labio)为受试生物,研究不同浓度Cu2+胁迫下,Cu2+对单齿螺的急性毒性、单齿螺对Cu2+的富集性以及Cu2+对单齿螺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单齿螺的96和72 h的半致死浓度〔ρ(LC50)〕分别为19.36和38.49 mg.L-1,安全浓度(ρs)为1.936 mg.L-1。单齿螺对Cu2+的富集性随ρ(Cu2+)的增加而增强,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当ρ(Cu2+)为4.00 mg.L-1时,单齿螺对Cu2+的累积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较明显的时间效应。各Cu2+处理组单齿螺肝胰腺CAT活性均比对照(海水)组高,而且大多数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或P〈0.001)。但部分Cu2+处理组单齿螺肝胰腺SOD活性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