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49篇
安全科学   13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684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东北过伐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林分特征尤其是经营上可以控制的因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来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文作者以我国东北过伐林区3种典型天然林类型为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包括土壤含水率,树种多样性和林分密度;灌木层多样性组的变异被林分组第一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68.32%,仍有31.68%的变异不能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22.
大庆水质自动监测TOC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有机碳(TOC)相对于高锰酸盐指数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用TOC监测代替高锰酸盐指数(CODMn)监测有利于实现监测仪器化,自动化.通过对地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与TOC监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和理论值范围方程,为地表水体的TOC监测代替高锰酸盐指数(CODMn)监测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3.
影响郑州市大气TSP浓度诸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郑州市大气TSP浓度的监测数据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得出了影响TSP浓度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建立灰色GM(1,N)模型,运用弹性分析理论分析了各影因素对TSP浓度的贡献大小。经过两者分析,提出了控制和治理TSP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4.
为评估死菌DNA对厌氧消化污泥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潜在干扰,本研究对3种不同类型厌氧消化污泥进行叠氮溴化丙锭(PMA)处理,比较在PMA屏蔽死菌DNA PCR扩增情况下污泥ARGs和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与未经PMA处理情况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经PMA处理后,剩余污泥自厌氧消化样品和高含固厌氧消化污泥样品中的ARGs丰度分别下降了41%~86%和74%~98%;污泥水解液厌氧消化15 d后的污泥样品中ARGs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降幅最高也达到34%.PMA处理对3个来源不同的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结果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高含固厌氧消化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影响最为显著.在经PMA处理与未经PMA处理两种情况下,厌氧消化污泥ARGs与微生物群落组成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也截然不同.研究证明了死菌DNA对厌氧消化污泥ARGs和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潜在干扰,采用PMA预处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厌氧消化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及菌体携带ARGs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5.
流沙湾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8年2月、5月、8月和11月四个航次对流沙湾海水中溶解氧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同时分别测试其温度、盐度、TOC、COD、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流沙湾DO的分布特征,并针对DO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整个调查海域内,秋冬季溶解氧呈现由外湾向内湾,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的分布趋势;春季溶解氧则呈现由外湾向内湾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站位之间变化幅度较大(4.49~7.71mg/L);夏季内湾和外湾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较为平均,各站位之间变化幅度较小(5.93~6.99mg/L)。表层海水溶解氧平均含量(6.60mg/L)稍高于底层海水(6.33mg/L)。秋冬季溶解氧的平均含量(7.40mg/L、7.85mg/L)普遍高于春夏(6.26mg/L、6.46mg/L)两个季度,站位7底在四个季度中溶解氧均处于低值区。随着水温升高,氧的溶解度降低,随着盐度升高,溶解氧含量也有下降趋势,冬季和春季的线性关系较为显著。DO和COD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一致,与TOC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反。溶解氧与叶绿素a在冬季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春季次之,夏秋两季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6.
针对水体中磺酸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磺酸类化合物检测方面所作的研究工作,主要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和电位等检测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7.
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菌、病毒数量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铜绿微囊藻、菌、病毒的数量以及总磷、总氮的浓度变化,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菌、病毒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病毒和第二天的藻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0.655,P0.01),其显著水平高于与当天藻细胞数的相关性(r=-0.578,P0.05),菌和第二天的藻也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500,P0.05),回归分析表明,病毒的波动能够解释51.9%的藻细胞数的变化,菌的波动能够解释46.4%的藻细胞数的变化,藻细胞数与菌数的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低于藻细胞数与病毒数的确定系数。此外,藻和总磷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r=-0.747,P0.01),病毒和总磷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857,P0.01)。上述结果说明,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丰度是影响藻类数量的重要因子,且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浮游病毒可以通过裂解宿主细胞而加速了磷元素的循环。  相似文献   
128.
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敏感度高,抗干扰能力弱,遭受破坏后生态系统很难恢复,开展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并进行相应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别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和灰色关联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进行比较研究。评价指标包括:结构功能、可持续利用能力、动态变化,综合反映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程度。选择桂林、昆明、毕节地区3个喀斯特地区带入评价模型进行实例研究。通过对评价方法比较,结果如下:毕节地区在两种评价结果中均列于最后一位,均处于亚健康状况。桂林和昆明两个地区的排序不定,在第一、二位之间变动,同属于健康状态。由此,了解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找到评价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适合的方法,对进一步进行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9.
水环境承载力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给出水环境承载力概念,以及对现有的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水量水质相关法的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将水量水质相关法应用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具有建模方便、直观简单的特点,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0.
深圳湾COD与TOC分布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于2008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深圳湾海水中COD与TOC进行了四个航次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国家标准方法,获得了深圳湾COD与TOC的平面和季节分布特征,并对COD与TOC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整个深圳湾海域COD基本遵循从湾内到湾外,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规律以及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的季节分布特征;海水TOC也基本遵循从湾内到湾外,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规律以及秋季冬季夏季春季的季节分布特征;深圳湾COD与TOC之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