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红外热像仪在侦测石化装置无组织排放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气体检测专用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通过与传统方法比对,表明了热像仪在设备泄漏检测上的优势。分析了风速、距离对热像仪侦测结果的影响,风速越小效果越好,侦测距离宜在10m以内。用美国EPA关联方法,通过现场检测数据,计算了某公司委托检测装置年泄漏量(高达46.8t)。计算结果表明:热像仪发现泄漏设备所产生的泄漏量占装置设备无组织排放总量的99.4%。因此,把热像仪用于排查设备泄漏将会大大提高无组织排放源的确认效率,为石化装置开车过程、检修前以及正常运行过程的查漏和进一步治理无组织排放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2.
剩余污泥预处理技术概览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全球气候大会以及中国政府在CO2减排方面的承诺使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生能源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受到关注.污泥生物细胞裂解/水解是限制厌氧消化效率的重要瓶颈,而污泥预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细胞破裂、水解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剩余污泥中的有机能源.目前全球研发的污泥预处理技术多种多样,其中既有具备工程应用经验的超声波、聚焦脉冲...  相似文献   
113.
Many nitrogen-containing aromatic compounds (NACs), such as nitrobenzene (NB), 4-nitrophenol (4-NP), aniline (AN), and 2,4-dinitrophenol (2,4-DNP), are environmentally hazardous, and their removal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is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fac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this study,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NB, 4-NP, 2,4-DNP, and AN a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50 to 180 mg/L was fed into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Analyses of the SBR system indicated that it simultaneously removed more than 99% of the NACs at loading rates of 0.36 kg NB/(m3·d), 0.3 kg 4-NP/(m3·d), 0.25 kg AN/(m3·d), and 0.1 kg 2,4-DNP/(m3·d). Bacterial groups of Bacteriodetes, Candidate division TM7, α-Proteobacteria, and β-Proteobacteria were dominant in the clone libraries of 16S rRNA genes retrieved from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SBR system. "Cycle tests" designed to alter feeding and aeration parameters of the SBR system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ident microbial biome of the SBR system responded rapidly to changing conditions. Consumption of O2 was concomitant with the apparent mineralization of NACs. Aromatic ring-cleaving dioxygenase activities suggested that (1) AN and NB were degraded via catechol 2,3-dioxygenase; (2) 4-NP was degraded via 1,2,4-benzentriol 1,2-dioxygenase; and (3) 2,4-DNP was degraded via an unresolved pathway.  相似文献   
114.
选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T.f)、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简称T.t)作为实验菌种研究其对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粉金属铜的浸出;试验以单一菌种、混合菌种、无菌培养基及酸性蒸馏水进行浸出实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浸出效果,得出单一氧化亚铁硫杆菌(T.f)的浸出效果最好,浸出率达到92.1%。通过对浸出过程中pH、ORP及Fe2+、Fe3+变化分析,发现Fe3+的氧化作用在铜的浸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酸浸也有一定的贡献;对浸出后残余的PCB进行XRD及SEM观察分析发现,PCB组成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酚烃、苯酚及邻、对位取代酚以及少量的长链烷烃及其脂肪烃,此类有机物在浸出过程中均与细菌或其代谢物发生了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基于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对污水厂二级出水难凝聚有机物的臭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很难去除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污水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大部分属于难凝聚有机物,以腐殖酸类物质为主.臭氧氧化可以降低二级出水混凝后上清液的色度及UV254,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0%和40%以上,但是对难凝聚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去除率在10%以下,只是与难凝聚有机物进行了反应,改变其性质.同时,臭氧可以降低二级出水中难凝聚有机物的荧光强度,其中腐殖酸类物质的荧光强度降低较为明显.基于不同臭氧投加量下难凝聚有机物的同步荧光分析,可以得到二级出水难凝聚有机物的二维相关光谱,结果表明,腐殖酸类物质对臭氧氧化最为敏感,腐殖酸类物质与富里酸类物质相比会优先和臭氧反应.  相似文献   
116.
对钢铁厂、化工厂、制药厂、煤气焦化厂、煤矿废水COD进行了剖析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SS和可溶性无机物对COD有着重要贡献,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的工业废水,两者对COD贡献不同,且差值较大。SS贡献最大和最小者分别为61.1%和12.4%。可溶性无机物最大和最小贡献者分别为28.4%和14.6%。原水澄清或过滤测得COD明显偏低。同时,试验了GC法测得有机物总量与澄清水和原水COD的关系,前者呈相关,r为0.8183(n=7),后者无相关性,r仅为0.379(n=7)。  相似文献   
117.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特点,讨论了MBBR中填料的材质、大小、形状、比重、数量及其有效比表面积,搅拌类型和搅拌方式,有机负荷的大小,水力停留时间,废水pH的变化等因素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综述了单独MBBR工艺、MBBR与活性污泥共池工艺,MBBR与其他工艺的组合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8.
黄浦江水源的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一年时间对黄浦江上游水进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表明黄浦江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变化受湖泊水质和排入污水的共同影响,其主要特征是溶解性的低分子量有机物占多数,黄浦江水中的腐殖酸含量和三氯甲烷生成潜能在夏季时最高,冬季时最低。  相似文献   
119.
武汉市东西湖农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武汉市东西湖农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调查表明,除紧靠马路边、居民区的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浓度高于荷兰制定的土壤修复标准之外,其余地方均在此标准值之内,其中主要是高环多环芳烃含量超标严重。证明了汽车尾气所排放的多环芳烃要高于居民日常生活的排放量。多环芳烃在水平方向上的迁移存在色谱效应。  相似文献   
120.
废弃菌糠资源化过程中的成分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废弃菌糠的循环利用工艺,选取杏鲍菇菌糠、平菇菌糠、菌糠有机肥等具有阶段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营养组分、元素含量,分析菌糠在连续栽培和废弃菌糠堆肥处置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同时分析了菌糠/菌糠有机肥的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及淋溶状态下对环境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栽培后菌糠中水分下降13.8%,蛋白质、糖类则分别上升32.9%和20.4%,仍剩余大量营养物质;废菌糠堆肥后蛋白质、糖类分别下降50%和79%,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无明显变化,C/N比下降,总腐殖酸量增加18.6%.通过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确定菌糠/菌糠有机肥中的As、Hg、Pb、Cd、Cr等重金属指标均低于我国《NY525-2012有机肥料》的限值标准.菌糠/菌糠有机肥所含氮、磷、有机物均有淋出趋势,其中有机肥的氮、有机物淋失累积量相比菌糠下降15.0%和6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