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TSP、SO2浓度在不同高度实测研究.得出平顶山市SO2在1.5m至20m不同高度监测,高度影响无显著性差异;TSP在5m至15m不同高度监测,高度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2.
利用星座图法进行大气质量评价,优化了路径权值的算法,得出的星座图在两维颊内具有同样模式距离接近和不同模式距拉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3.
针对宁波市大气能见度的观测研究表明,宁波市秋冬季大气能见度均值为11.6 km,霾日发生率为31.6%,霾日的能见度均值为6.6 km,且PM_(2.5)质量浓度在100~120μg/m3范围内的频率最高。能见度随着PM_(2.5)浓度增大呈指数下降,且相同的PM_(2.5)浓度情况下,相对湿度越大,能见度越低。能见度为10 km的临界点上,PM_(2.5)质量浓度值对应为67.5μg/m3。不同相对湿度时,能见度为10 km对应的PM_(2.5)质量浓度临界值不同。通过建立能见度回归方程发现,低相对湿度(RH≤30%)时,PM_(2.5)对能见度的影响权重最大;高相对湿度(RH60%)时,相对湿度的权重最大;RH低于60%时,RH的权重随着PM_(2.5)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RH高于60%时,RH的权重随着PM_(2.5)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分析结果可为宁波市灰霾防治和采取合适的管控措施提高能见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4.
在先前工作的基础上,尝试了信息数字化细化取样的细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雾的分析和预测效果更能得到"落点"预测的实效性改善.  相似文献   
85.
浅议现代垃圾填埋场的大气污染及监测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的两大类污染物,其对环境、人体、动植物、器物和材料都有一定的危害,文章针对现代垃圾填埋场的大气环境污染,以硫化氢、氨、甲硫醇等重点大气污染因子为监测对象,结合实践总结了一部分垃圾填埋场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案,包括布点原则、采样频率和时间、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该监测方案可为现代垃圾填埋场的大气污染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李崇绩  王尧坤 《灾害学》1992,7(1):71-75
本文根据历年的监测资料,分析了陕西省酸雨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指出:受煤烟型大气污染的影响,酸雨以硫雨型为主,从北而南频率逐步增大,pH值介于4.5~5.6之间的占90.5%。并探讨了酸雨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对高可视性警示服安全防护作用的理论分析,进一步论证了GB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中对高可视性警示服安全防护性能要求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为高可视性警示服的生产、使用、监督检验和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修正Logistic曲线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金开正 《环境工程》2005,23(1):62-64
为检验现行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解决各单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的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 ,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模型的分辨率 ,提出了一种新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修正Logistic曲线模型 ,它的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是连续的实数值。根据修正Logistic曲线模型的参数值可以分析各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值对大气环境质量等级的影响程度 ,据此检验现行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标准的合理性。实例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可行、有效且通用的 ,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长江山区航道剖面能见度分析及局地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三峡航道不同区域能见度基本特征,比较不同垂直剖面、沿江距离对局地能见度的影响,基于中国气象局沿江、剖面布设的12个能见度监测点近3 a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三峡航道涪陵、万州、宜昌3组区域12个监测点的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并对能见度的局地差异做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涪陵区雾情对航运安全影响最大,万州和宜昌区其次。涪陵区和万州区雾日的月际变化趋势一致,5、6月和11、12月为大雾高发时期。不同剖面能见度的日变化分析表明早晨至上午时间为大雾高发时段,午后至傍晚前为大雾低发时段。通过能见度与局地因子的关系模型验证,三峡航道能见度局地差异大部分源于监测点的海拔高度及可能的水体影响等,同组区域内,高海拔点、临近水域点平均能见度明显偏低,雾情频次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背景地区大气PM_(2. 5)化学组分季节变化特征及对能见度的影响,本研究于2016年春、夏、秋、冬在济南市七星台采集大气PM_(2. 5)样品,分析其中水溶性离子组分及OC、EC的污染特征并研究其区域传输贡献.结果表明,NH_4~+、SO_4~(2-)和NO_3~-三者之和占年均离子总浓度的90. 24%,二次生成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较为严重. NO_3~-/SO_4~(2-)呈现出明显的冬高夏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各季节的SO_4~(2-)和NH_4~+主要以(NH4)2SO4结合的形式存在. SOC/OC的范围是21. 17%~54. 21%,表明该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二次有机污染.四季SOR值均大于0. 1,显示本区域四季均有SO_4~(2-)的二次生成,四季NOR的值均高于SOR,可知NO2的二次转化强于SO2的二次转化.大气消光系数(Bext)的范围是172. 68~320. 61 Mm-1,年均值为256. 48Mm-1,大气消光系数呈现明显的夏低冬高的季节性趋势.后推气流轨迹显示七星台地区春、夏季主要受长距离传输和海洋源的影响,秋、冬季主要受局地源的影响.对比2008年济南市大气PM_(2. 5)污染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机动车对大气环境影响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