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0篇 |
免费 | 1289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5篇 |
废物处理 | 72篇 |
环保管理 | 605篇 |
综合类 | 1932篇 |
基础理论 | 485篇 |
污染及防治 | 409篇 |
评价与监测 | 164篇 |
社会与环境 | 66篇 |
灾害及防治 | 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1篇 |
2024年 | 103篇 |
2023年 | 142篇 |
2022年 | 162篇 |
2021年 | 162篇 |
2020年 | 164篇 |
2019年 | 171篇 |
2018年 | 146篇 |
2017年 | 187篇 |
2016年 | 215篇 |
2015年 | 202篇 |
2014年 | 198篇 |
2013年 | 260篇 |
2012年 | 237篇 |
2011年 | 199篇 |
2010年 | 150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181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5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3篇 |
197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J. Kent Mitchell Benjamin A. Jon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76,12(6):1205-1222
ABSTRACT: Micro-relief surface depression storage i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rainfall-runoff process. The quantification of surface depression storage values and a depth-storage model to describe the storage was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Point measurement data were collected on 258 surfaces of 5 soils and three artificial surfaces. Five methods of computing storage, 15 depth-storage models, two depth increments, and six grid spacings were investigated. The 1-inch grid computational method, 0.1-inch depth increment, and 1-inch grid spacings were recommended. The surface depression storage function is best described by the model S = aDb, which relates surface depression storage as a function of depth with two equation parameters. Equations for describing the surface depression storage model parameters have been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02.
在北京官厅水库附近建立潜流人工湿地(总面积:3×20m×2m),芦苇、蒲草混合种植,研究其在不同季节条件下对地表水的处理效能及特征,分析了进水浓度、水力负荷、温度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地表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Mn和NH4+-N的出水浓度与进水浓度的回归关系遵从线性关系;系统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20%~60%和30%~45%;污染物的去除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随水力负荷率的增加而降低;CODMn、NH4+-N和TN的去除率与其进水浓度呈正相关,而TP去除率与其进水浓度呈负相关.并研究建立了潜流湿地冬季运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3.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uter diameters and surface oxygen contents on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onto six type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aqueous solution and lead was chosen as a model metal 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rcentage removal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lead remarkably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outer diameter due to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SSA). The SSA-normalized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qm /SSA) and SSA-normalized adsorption coefficient (Kd /SSA) were strong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rface oxygen content, implying that lead adsorption onto MWC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with the rise of oxygen content and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SSA. The calculate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dicated that adsorption of lead on MWCNTs was endothermic and spontaneous. When the oxygen content of MWCNTs increased from 2.0% to 5.9%, the standard free energy (△ G0 ) became more negative, which implied that the oxygenated functional groups increased the adsorption affinity of MWCNTs for lead. Through calculation of enthalpy (△ H0 ), G0 and free energy of adsorption (Ea ), lead adsorption onto MWCNTs was recognized as a chemisorption process. The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lead and the phenolic groups of MWCNTs could be one of the main adsorption mechanisms due to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henolic groups and K d /SSA or q m /SSA. 相似文献
104.
多频管中电流法通过计算管道防腐层绝缘电阻来判断管道外防腐层的状态,近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对于丘陵山地的埋地输油气气管道,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状态有一定差距.通过研究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状态不符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分布电容、管道分布电感在GDWFF处理软件中对防腐层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尤其是管道分布电感是关键参数.为此,修正了多频管中电流法评价软件给出的管道分布电感推荐值,并采用现场开挖的方式进行验证,说明评价结果更符合山地实际.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主要探讨肘部支撑在视频显示终端作业过程中对背部和右手表面肌电的影响。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以往研究资料进行筛检及汇总分析。结果发现:左右侧斜方肌的最大自主收缩百分比(MVC%)分别下降了0.83%(95%CI-1.00%--0.66%)和0.61%(95%CI-0.78%~-0.43%),对于右手食指伸指肌而言,其影响并不具有显著性。可以认为肘部支撑是一种比较简单而且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6.
使用CORDEX-EA过去气候态(2000-2009年)与RCP4.5情景下近未来气候态(2041-2050年)大气强迫结果驱动中国东部陆架海域耦合DMS模块生态模型,模拟了黄海过去及近未来表层DMS浓度(CDMS),探究了黄海近未来CDMS时空分布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未来黄海CDMS的年循环发生变化,北黄海CDMS极高值出现月份由5、9月转变为4、10月,南黄海由4、9月转变为4、8月;局部CDMS高值区也发生变化,春季山东半岛附近海域、夏季苏北浅滩、南黄海中东部、秋季南黄海东部CDMS高值区加强,夏季山东半岛附近CDMS高值区减弱.近未来热通量、风应力对山东半岛、南黄海中东部海域CDMS影响较大;降水量、云量对西朝鲜湾CDMS的影响占优;苏北浅滩CDMS受多个气候因子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NdFeB磁体表面环保型Zn-Al涂层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方法 采用SEM、XRD、EDS、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对Zn-Al涂层的形貌、物相、成分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电化学曲线探究Zn-Al涂层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机理。结果 在NdFeB磁体表面制备的环保型Zn-Al涂层的耐盐雾腐蚀时间不少于1 000 h。在盐雾腐蚀环境中,Zn-Al涂层表面逐渐被白锈覆盖,失去金属光泽,腐蚀至1 126 h时,Zn-Al涂层表面出现红色锈点,涂层微观组织呈蜂窝状结构,并出现微裂纹。腐蚀产物由Zn_(5)(OH)_(8)Cl_(2)·H_(2)O、Al_(9)SiAl_(12)(OH)_(18)(AlO_(4))(Si_(5)O_(16))Cl、Fe_(2)O_(3)和极少量的Zn、Al组成。腐蚀前期,Zn-Al涂层表面的钝化膜、硅烷膜起保护作用;随腐蚀进行,膜层破坏暴露出片状金属粉,金属粉活化,涂层发挥牺牲阳极保护作用;腐蚀后期,腐蚀介质通过涂层微裂纹穿透涂层至磁体,涂层牺牲阳极的保护作用和物理屏蔽保护作用显著减弱,直至失效。结论 环保型Zn-Al涂层可显著提高NdFeB磁体的耐中性盐雾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究侧流游离亚硝酸(FNA)处理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策略相关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在颗粒-絮体复合系统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中,采用批次试验探讨污泥沉降时间、FNA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对相关功能菌活性的影响,针对性抑制NOB活性,降低FNA对功能菌活性影响.结果显示,沉降时间影响处理污泥中功能菌群活性,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排出污泥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活性逐渐减弱.沉降1min后进行排泥排出了大部分NOB并且反应器内保留了尽可能多的AnAOB,此时排出的污泥中AnAOB、氨氧化菌(AOB)和NOB的相对活性分别为15.79%、54.55%和68.63%.综合FNA对NOB和AOB活性的影响,采用0.6mg/L的FNA抑制12h后AOB活性为38.71%,而NOB活性仅为12.5%.响应曲面分析结果显示,FNA处理时间、处理浓度是影响NOB、AOB活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9.
为揭示牛栏江(昆明段)流域地表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研究区内15个监测断面的雨、旱季水质进行评价,利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分析自然与人类活动因子在子流域和河岸带尺度上对研究区内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域水质呈现时空分异性,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旱季COD、NH3-N、TP浓度分别有13%、20%、53%的采样点超过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 水质标准,雨季超标率则显著上升至53%、40%和67%。水质时空差异表现为雨季整体劣于旱季,超GB 3838—2002 Ⅲ类水质断面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和支流区域,其中TP污染尤为突出。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水质变化受自然与人类活动因子多尺度交互影响。人类活动因子在子流域尺度主导作用明显,道路密度和人口密度为最主要驱动因素;自然因子在河岸带尺度影响增强,植被覆盖类型与地形特征对污染物截留作用显著。因子交互作用普遍呈现双因子增强效应。部分影响因子对水质具有显著性差异影响,以总磷为例,其超Ⅲ类标准时,对应不同的范围或类型的影响因子。建议结合牛栏江流域实际情况,综合评价不同尺度下各因子水质承载范围,开展不同时空尺度上的水污染防治管理。 相似文献
110.
建立了二氯甲烷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17种化合物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当取样量为200 mL时,方法检出限在0.015μg/L~0.062μg/L之间。以超纯水样品进行基质加标实验,重复测定6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6.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8%~93.5%。方法简单快捷,精密度良好,准确性高,适用于地表水中痕量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