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8066篇 |
免费 | 976篇 |
国内免费 | 2031篇 |
安全科学 | 1635篇 |
废物处理 | 134篇 |
环保管理 | 1073篇 |
综合类 | 4694篇 |
基础理论 | 1317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763篇 |
评价与监测 | 359篇 |
社会与环境 | 658篇 |
灾害及防治 | 439篇 |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30篇 |
2022年 | 377篇 |
2021年 | 414篇 |
2020年 | 403篇 |
2019年 | 325篇 |
2018年 | 289篇 |
2017年 | 431篇 |
2016年 | 439篇 |
2015年 | 455篇 |
2014年 | 386篇 |
2013年 | 475篇 |
2012年 | 670篇 |
2011年 | 737篇 |
2010年 | 570篇 |
2009年 | 619篇 |
2008年 | 439篇 |
2007年 | 515篇 |
2006年 | 502篇 |
2005年 | 371篇 |
2004年 | 279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262篇 |
2001年 | 200篇 |
2000年 | 208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31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0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9篇 |
1970年 | 5篇 |
沉水植物是东洞庭湖水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水深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不同补水调度方式对东洞庭湖典型沉水植物生长生境的影响,以刺苦草(
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城市群自然资本及其可持续利用带来较大的威胁。为明确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自然资本可持续性变化特征,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和三维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同时添加水资源账户对原模型进行改进以反映长三角地区水资源潜力与压力,研究分析了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协调指数变化、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和自然资本流量占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为4.46和1.59 hm2/人,平均人均生态赤字为2.87 hm2/人,但万元GDP生态足迹不断下降,资源利用率不断上升;2)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压力指数由2.48升至3.25,生态协调指数由1.30变为1.25;3)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资本存量利用程度越来越大,且对自然资本流量的更新起到较大抑制作用,2019年研究区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量是资本流量占有量的2.26倍;4)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工业产值、能源消耗总量、建筑用地面积和城镇化率对生态足迹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对自然资本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为了有效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探讨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抚州市宜黄县为例,基于“生态源地—景观阻力面—生态廊道”的基本框架,以MSPA(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模型识别生态源地,将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成果作为指标之一构建景观综合阻力面,集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重力模型和电路理论,识别与提取生态廊道,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基于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夹点、障碍点,进而判断出宜黄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对需要修复的关键区域进行修复分区并提出修复建议。结果表明:宜黄县有10个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共19条,包括7条重要生态廊道和12条一般生态廊道;待修复生态夹点20处,障碍点26处;待修复关键区域38处,划定为5个生态修复分区,分别为农业用地生态建设区、城镇绿地建设维护区、河道治理修复区、生态用地维护修复区以及道路生态廊道畅通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