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4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409篇
安全科学   281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217篇
综合类   1391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394篇
评价与监测   229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葛乃云  刘建光 《环境工作通讯》2008,(10):F0003-F0003
在经济快速增长期,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吗?如皋市以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回答。在如皋,无论你漫步于碧波荡漾的城内、城外河边,还是徜徉在清澈见底的乡村河道旁,你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赞叹如皋水质的明显改善。水资源保护是如皋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如皋把对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列为重中之重,集全力治水护水,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2.
为优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方式,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投加钙离子,分析了启动过程中的脱氮效果、污泥活性变化以及微生物菌落变化。结果表明:钙离子的投加缩短了8 d的启动时间并提高了25.8%的启动效率,增强了反应器在高负荷条件下的脱氮稳定性;钙离子能抑制产酸细菌和丝状菌的生长,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Candidatus Brocadia在稳定期的菌丰度达到14.37%,促进了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菌共存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3.
采用文献调研法比较评价了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生物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渗滤液的水质特征(主要指COD)主要由渗滤液年龄决定,B/C值和渗滤液年龄对COD去除有重要影响。传统生物处理常采用多级组合工艺,渗滤液特性、工艺单元数、水力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率等是影响COD去除的重要参数。近年来,MBR工艺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B/C值较低的老龄渗滤液,MBR工艺可获得更好的COD去除效果,也有利于废水的膜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54.
采用Fenton氧化对采油废水进行研究,选取双氧水与二价铁离子的摩尔比、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为自变量,以废水的COD去除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设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进行了3因素3水平共15个实验点的实验。使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及分析,建立了响应值与3个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方程模型。Fenton氧化的优化工艺条件:n(H2O2):n(Fe2+)=0.8,pH=3.0以及反应时间60 min。在该优化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2.8%,经实验验证,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性好,偏差仅为0.5%。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模型分析采油废水处理运行参数的准确性。优化工艺后的处理水质COD值完全满足油田废水达标排放的要求。通过总离子色谱图和质谱检索分析原油中的成分变化情况,证实Fenton方法对原油组分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55.
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出2株耐盐高效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O1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5制备复合菌剂,用于高盐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快速启动研究。研究表明,在SBR系统中连续投加复合菌剂(制备的配比为1∶1),在30 d完成快速启动(TOC去除率>85%),并且在整个启动过程中,TOC的去除率都能够稳定保持在80%左右,而负载复合菌剂填料的投入可获得更稳定的出水水质。通过高通量测序与OTU分类,高盐废水的配入使得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并且在工艺启动后,所投加的耐盐高效菌O1和Y5在活性污泥微生物总量中所占比例由1.31%升高至6.13%,说明O1和Y5能够在小试SBR中长期存留,并逐渐成为优势种属之一。  相似文献   
56.
低COD/N—NH4比废水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策略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从生化反应计量学出发,提出了对低COD/N-NH4比废水可以通过控制营养配比,调控溶解氧浓度和控制生物硝化及生物反硝化,经过NO^-2途径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生物处理策略。对香港低COD/N-NH4比的垃圾渗漏水用时硝化反硝化处理的成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7.
水中氰化物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现场快速测定水中的氰化物。运用比色分析的朗伯 比尔定律和真空工艺设计 ,将复杂繁琐的实验室测试方法和操作程序有机地融合在测试管中。该测试管具有快速、简便和价格低廉等特点 ,测定范围为 0 0 0 5— 0 2 0mg/L。  相似文献   
58.
The performance of UV/H2O2, UV/O3 and UV/H2O2/O3 oxidation systems for treating spent caustic from an ethylene plant was investigated, in UV/H2O2 system, with the increase of H202 dosag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COD and the ratio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 to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of the effluent were increased and a better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than the H2O2 system alone. In UV/H2O2 system,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 reach 68%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and BOD/COD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0.22 to 0.52. In UV/O3 system, with the increase of O3 dosag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 and BOD/COD ratio were increased, and a better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than the O3 system alone.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 was 54%, and BOD/COD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0.22 to 0.48. In UV/H2O2/O3 system, COD removal efficiency was found to be 22.0% higher than UV/O3 system.  相似文献   
59.
文章针对人工土快滤床系统表层有机质积累造成系统堵塞的问题,从稳定系统分离得的22株菌中,筛选出了10株对污水中COD、TN、TP去除效果较好的菌株作为优势菌,混合后分别接种处理1(配水周期2d,湿干比1:5)和处理2(配水周期3d,湿干比1:8)。结果表明,经过5个月的配水试验,处理土柱对污水中BOD5、COD、TP的去除效果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且处理土柱各层有机质和总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趋势也相对缓慢。从处理效果和处理水量两方面综合考虑,湿干比1:5配水周期2d的运行方式更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60.
迎接电子垃圾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问题的提出由于电子产业技术水平日益快速地不断升级和社会对电子类消费产品需求的不断更新和膨胀 ,与其它消费类商品相比 ,电子产品淘汰和过时非常快 ,因而产生更大量的废弃物。电子废物俗称电子垃圾 ,包括各种已经报废的各类电子计算机、打印机、通信设备、家用电器 ,以及被淘汰的精密电子仪器仪表等。欧盟发表的有关电子废物的报告指出 ,每 5年这类电子垃圾便增加1 6%~ 2 8% ,比总废物量的增加速度还要快 3倍。电子垃圾不仅增加快、数量巨大 ,而且危害严重 ,处理不当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极大的危害。据报道 ,仅废旧家用电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