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17篇 |
免费 | 2272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94篇 |
废物处理 | 32篇 |
环保管理 | 499篇 |
综合类 | 2979篇 |
基础理论 | 1291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283篇 |
评价与监测 | 317篇 |
社会与环境 | 150篇 |
灾害及防治 | 5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3篇 |
2024年 | 336篇 |
2023年 | 400篇 |
2022年 | 455篇 |
2021年 | 463篇 |
2020年 | 407篇 |
2019年 | 436篇 |
2018年 | 339篇 |
2017年 | 383篇 |
2016年 | 355篇 |
2015年 | 368篇 |
2014年 | 348篇 |
2013年 | 451篇 |
2012年 | 466篇 |
2011年 | 470篇 |
2010年 | 305篇 |
2009年 | 311篇 |
2008年 | 216篇 |
2007年 | 269篇 |
2006年 | 284篇 |
2005年 | 189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922.
目前国内外所做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实例研究一般都是从地下水的脆弱性研究出发,并未过多地考虑特征污染物对污染后果的影响.脆弱性是环境对污染物的自然敏感性,而地下水污染评价中更应当体现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分布特性.为了完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某尾矿区为例提出了基于物理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在污染发生之前,根据经济社会的敏感性条件和污染物将来可能的分布范围,事先划分各个污染风险等级在含水层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然后据此反推各个风险等级所对应的污染物源强,以此作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通过对污染物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运移进行数值模拟来评价尾矿区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物理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可以给出污染物浓度和风险水平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对于单个点状的污染场地来说,具有详尽的风险表征方式,优于以往基于含水层固有脆弱性指数法的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现有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价、场地优化选址和为场地建设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23.
三氯乙烯(TCE)作为脱脂和清洗剂被广泛应用于五金、电镀和电子等行业。TCE的职业暴露会产生一系列健康风险,包括过敏症和致癌等。2012年TCE被美国环保局(US EPA)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采用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大连市某企业车间生产工况下空气中TCE浓度。基于生理学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了呼吸暴露途径下TCE在职业工人体内组织中的动态分布、代谢产物生成情况和致癌风险。TCE在不同组织中预测的最大浓度呈现出脂肪 > 肠 > 充分灌注室 > 支气管 > 非充分灌注室 > 肝脏 > 静脉血 > 动脉血的趋势。预测的与致癌有关的代谢产物最大浓度表现为三氯乙酸 > 二氯乙酸 > 三氯乙醛 > S-二氯乙烯基-L-半胱氨酸。在监测的TCE水平(39.2±24.4)μg m-3下,暴露8 h d-1,连续暴露20年,基于外暴露评价的职业工人致癌风险均值为1.31×10-5,该暴露水平下,基于PBPK模型预测的TCE内暴露与外暴露计算的致癌风险水平相近,但基于具有致癌性主要代谢产物的内暴露致癌风险值是外暴露风险值的1.17~1.73倍。TCE的暴露水平越高,基于内暴露方法和外暴露方法的致癌风险评价结果差异越大。敏感性分析表明,心输出血流量和充分灌注室血流量对PBPK模型输出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模型参数变化会显著地影响PBPK模型输出结果,但变异在可接受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评价TCE暴露对人的致癌风险需要考虑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924.
我国农药使用量大、使用种类繁多,生鲜食品中存在农药复合污染情况。多种农药复合污染可能会导致联合毒性效应,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农药的二元、多元复合污染存在协同作用,为风险评估带来更大的挑战。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是一个概念框架,在与风险评估相关的生物学组织层面上,描述了有关分子起始事件与有害结局之间联系的现有知识。AOP的构建可以为农药暴露与人类某些疾病患病风险增加之间的联系提供机制信息,有望阐明农药潜在的毒性机制,从而促进筛查分析的施行。此外,AOP还可以为农药复合暴露的累积风险评估提供农药分组的依据。本文探讨了AOP在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以及AOP在农药混合物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最后对未来AOP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5.
Christian Bozec 《毒物与环境化学》2013,95(1-4):169-180
The speciation of nickel is of the highest importance for the definition of lists of substances for regulatory activity in terms of prevention, regarding possible cancer risk. A review is made of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outstanding administrations in front of nickel speciation. Some of them show a maximum of care in chemical definition, others reflect a lack of scientific rigor leading to generic classifications, more or less abusive. The great complexity of the chemistry and physicochemistry of nickel imposes the “two‐level speciation concept” (chem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at least for compliance with the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as far as experimental toxicology is concerned. Recommendations are exposed for the attention of toxicologists and regulators who have been for some years now extremely solicited for prevention aims. 相似文献
926.
2012年8月在珠江河网采集水产品样品(13种鱼,4种虾和2种贝),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菊酯类农药(PYRs)进行残留检测,并对鱼类PYRs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鱼类肌肉、虾类和贝类中PYRs质量分数分别介于ND~3.05μg·kg-1、0.05~1.13μg·kg-1和0.69~1.20μg·kg-1(ND为未检出,以湿重计),平均值分别为0.90μg·kg-1、0.41μg·kg-1和0.99μg·kg-1。虾类和贝类中PYRs的检出率均很高,除联苯菊酯在虾类体内检出率为75%外,其他菊酯均为100%,鱼类肌肉中氯菊酯检出率最高,达到100%。氯菊酯在鱼类肌肉和贝类中的检出量最高,分别占总菊酯质量分数的52.2%和55.4%,溴氰菊酯在虾类中检出量最高,分别占总菊酯质量分数的33.0%;对居民通过食物摄入的PYRs进行食用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河网水产品中PYRs人体健康危害的年总风险评价介于3.96×10-13~1.21×10-10a-1,水产品的安全消费量为5.54×104kg·d-1,水产品中的PYRs的健康危险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927.
928.
Secondary copper production is one of the key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PCDD/Fs) emission sources in China, but research and data on this issue are rare. In 2004, when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entered into force in China, PCDD/Fs emissions from secondary copper production contributed to 32.2% of the total release. In this paper, PCDD/Fs emission dynamics from secondary copper industry were discussed and cumulative risks were characterized. From 2004 to 2009, industrial policies played an indirect role in PCDD/Fs reduction, but its effects are still limite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and central regions were among the top three of dioxin emissions from secondary copper production in China. Shanghai, Shandong, Zhejiang, and Jiangxi had comparatively higher accumulated risk and were recommended as the priority regions for promoting PCDD/Fs emission control in China. From 2009 to 2015, the PCDD/Fs emission dynamics in the secondary copper industry were presented through simulation. PCDD/Fs emission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resulting in the recommendation of control technology conversion rate at 30% for small scale smelters and 51%–57% for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2015. In conclusion, both indirect policy and direct control technology retrofitting should be integrated for more effective PCDD/Fs emission reduction in secondary copper industry. 相似文献
929.
收集了我国31个省会城市城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数据,探讨了我国省会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 结果表明,我国省会城市重金属Cd、Pb、Cr、Ni、Cu、Zn、Hg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0.43、44.75、66.85、32.48、39.59、116.15、0.21、12.44 mg·kg-1.土壤重金属具有4种分布类型,大部分重金属(Cd、Pb、Ni、Cu和Zn)含量较高城市分布在西南和南方沿海及东北长春等区域. 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所有省会城市土壤重金属对儿童和成年人的非致癌风险是可以忽略的;除南宁外经口摄入As对儿童为不可接受风险外(>10-4),其余经口摄入致癌风险对儿童和成年人均介于可以接受范围内(10-6-10-4). 相似文献
930.
赣江是鄱阳湖重要入湖河流,为了解赣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状况,本文布设了29个采样点,对赣江沉积物重金属(Cu、As、Cd、Pb、Hg、W、Cr、Mn、Zn)含量和序列组分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并运用污染负荷指数(PLI)、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RI)指数评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Mn、Cu、Zn、As、Cd、W、Hg和Pb的平均浓度分别超出本底3.8、4.1、5.2、3.0、22.7、5.0、11.8、1.6倍。其中,章江(Z)分布较高的Cu、As、Cd、Pb、Hg、W;桃江(T)分布较高的Cr和Mn;赣江(G)分布较高的Zn。所有采样点的PLI值均大于1,表明所有采样点均受到重金属污染;Igeo评价结果表明,赣江沉积物重金属Igeo依次为Cd(3.4)>Hg(1.7)>Zn(1.6)>Cu(1.2)>Mn(1.0)>As(0.4)>W(0.3)>Pb(−0.1)>Cr(−3.7);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高,Zn、Hg、Cu,As、W、Pb为轻度污染,沉积物中Cr的Igeo<0,表明赣江未受到Cr的污染。RI均值均大于150,表明赣江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均存在潜在风险,且赣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鄱阳湖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