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4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963篇
安全科学   619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739篇
综合类   2047篇
基础理论   378篇
污染及防治   290篇
评价与监测   203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了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笔者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 ,对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进行了预测。经实例证明 ,与常用的预测方法相比 ,灰色聚类预测方法具有能动态预测、预测准确等优点。该方法将影响突出的多个因素综合系统的来考虑 ,跳出了常规预测方法只依靠单一指标进行预测的圈子 ,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准确地反映矿井煤与瓦斯突出规律 ,是一种新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采空区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考虑采矿空区对地表拟建建筑物的影响,采用先进的ANSYS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计算了某采矿空区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所得结果不仅可以为拟建结构提供必要的地表变形参数,而且为认识采矿空区地表变形机理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13.
对"地球表层概念"的界定与发展和基于新概念的地球表层系统(结构)等进行了综合讨论和阐述;定义了地球表层概念的内涵,提出:地球表层是指地表和近地表各圈层相互作用和渗透的地球部分,是地球上部多态(固、液、气、生物和有机态)物质相互渗透、交融并不断进行物能交换、转化和作用而结合形成的具有内部协同性和一定系统结构的有机整体,是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地表生态系统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基础;进一步确立了地球表层的空间位置和范围(外延),即包括地球表面上下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物理(能量)场及其相关作用在内的地球空间,其下界是软流圈(以软流圈为过渡层),上界为大气圈最外层,至少应包括磁层在内;岩石圈以下的地幔和地核与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均为地球表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4.
ABSTRACT: Dynamic linear models (DLM) and seasonal trend decomposition (STL) using local regression, or LOES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50‐year time series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for the Yadkin River, measured at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station at Yadkin College, North Carolina. A DLM with constant trend, seasonality, and a log10 streamflow regressor provided the best model to predict monthly mean log10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based on the forecast log likelihood. Using DLM, there was evidence (odds approximately 69:1) that the log10 streamflow versus log10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relationship has changed, with an approximate 20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log10 streamflow coefficient over the period 1981 to 1996. However,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Yadkin River have decreased during the decade of the 1990s, which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a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streamflow variability. Although STL has been shown to be a versatile trend analysis technique, DLM is shown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discovery and inference of structural changes (trends) in the model coefficient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w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15.
ABSTRACT: Historical flow records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regulatory low flows that serve a key function in setting discharge permit limits through the National Pollutant Discharge Elimination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nationwide mechanism for protecting water quality. Use of historical records creates an implicit connection between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The longer the record, the more likely the low flow estimate will be based on a broad set of climate conditions, and thus provides adequate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in the future. Unfortunately, a long record often is not available at a specific location. This analysis examin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the variability of biologically based and hydrologically based low flow estimates at 176 sites from the Hydro‐Climatic Data Network, a collection of stream gages identified by the USGS as relatively free of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Results show that a record of 10 to 20 years is necessary for satisfactory estimates of regulatory low flows. Although 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a biologically based low flow from a record of less than 10 years, these estimates are highly uncertain and incorporate a bias that undermines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16.
事物安全演化过程的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安全状态的演化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事物的安全演化过程符合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即服从"安全流变-突变"规律.基于事物"安全流变-突变"规律,建立理论模型,并分析和描述事物的安全演化过程.事物"安全流变-突变"规律的研究为揭示事物的安全本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7.
极性基湿润剂与矿岩类粉尘颗粒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矿岩类粉尘微颗粒的表面性质和极性基湿润剂的特性,应用分子热力学和表面物理化学理论探讨了湿润型抑尘剂与矿岩类粉尘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矿岩类粉尘吸附水的本质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是分子之间的短程相互作用力和长程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矿岩类粉尘与水相碰撞时,只有当吸引力大于排斥力时,水分子才能牯附于矿岩类粉尘,表面张力和体系自由能足够小时,水才能湿润矿岩类粉尘。分析了湿润剂对水和矿岩类粉尘的表面改性的原理,它增加水和矿岩类粉尘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了界面表面张力和体系自由能,使矿岩粉尘被水湿润能自由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8.
关于综放开采技术安全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从放顶煤开采的一次采高大、上覆岩层的活动范围大、破碎顶煤的存在等基本特征出发,论述了关于放顶煤开采中瓦斯、顶板和冲击地压等安全问题.放顶煤开采对有些安全问题可以缓解,比如工作面的瓦斯突出.但是也可能诱发一些安全问题,如坚硬顶板对支架的冲击、采空区垮落岩石的撞击与摩擦诱发瓦斯事故等.在放顶煤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同时,更应重视其相应的安全问题的系统研究与解决.  相似文献   
119.
按枣庄矿区十年发展规划,未来十年矿区煤炭产量将达到1800万t,矿区自营铁路煤炭外运将突破1000万t.为实现枣矿集团大集团战略目标,本文从矿区自营铁路运营现状及影响安全运输能力提高的瓶颈进行调研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高矿区铁路安全运输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0.
地球系统科学提出前我国科学界的某些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建 《灾害学》2005,20(1):15-17
列举了在1988年美国提出"地球系统科学"前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某些思维: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东亚大陆磁异常与我国人群健康关系的观点,天地生三位一体的观点,地球表层学的观点以及灾害系统的观点等.这些观点虽不如"地球系统科学"着眼于全球整体,但也包括了很大的系统,且不空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