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9篇
  免费   1183篇
  国内免费   5815篇
安全科学   1764篇
废物处理   282篇
环保管理   842篇
综合类   8793篇
基础理论   186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772篇
评价与监测   420篇
社会与环境   339篇
灾害及防治   22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630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677篇
  2019年   663篇
  2018年   555篇
  2017年   569篇
  2016年   643篇
  2015年   691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982篇
  2012年   990篇
  2011年   1056篇
  2010年   688篇
  2009年   830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785篇
  2005年   581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海水中二甲基硫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敏  李金龙 《环境化学》1995,14(2):157-163
二甲基硫(DMS)是雨水天然酸性的贡献者和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痕量气体,本文海水中DMS测定方法,即采用冷却预浓缩技术处理海水样品,用带有火焰光度检测器气相色谱仪分析,此方法的精密度为12%,准确度为10%,对100ml海水样品最小检测量为0.054ng(DMS)。同时对色谱柱的选取,实验材料的选择,浓缩柱填充材料的选择,鼓气效率,干燥管,样品解析,样品保存等有关实验步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2.
在选择最佳测定条件的基础上,对比了模拟酶蛋白结合物和HEMIN对过氧化物的测定效果。结果表明,HEMIN-BSA效果最好,其对过氧化物的荧光响应信号约是HEMIN的2倍,该物质在不改变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前提下可增强反应活性,提高反应灵敏度,使方法检测限降低至使用HEMIN时的1/3左右,最低线性值降至原来的1/5左右,同时,精度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63.
用氯化铈 (CeCl3 )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对常温下及 2℃低温处理后的冬小麦 (TriticumaestiviumL .)幼苗质膜Ca2 ATPase活性进行定位 .结果显示 :(1)常温下生长的冬小麦幼苗 ,质膜上有部分Ca2 ATPase活性反应 .(2 )冬小麦幼苗经 2℃低温处理 1h ,质膜上Ca2 ATPase活性增加 .处理 3h ,活性进一步加强 .2℃下处理 12h ,有强的酶活性反应 .处理 2 4h后 ,活性反应达到最强 .2℃处理 3d ,Ca2 ATPase活性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CK .细胞结构完整 .据结果推测 ,质膜Ca2 ATPase活性受细胞内Ca2 浓度反馈调节 .图 1参 10  相似文献   
964.
我国一些城市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GC/MS对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共11个城市污泥中的17种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进行了研究,各城市污泥中∑PAHs的含量在2.271-143.804mg/lg之间,依次为兰州污泥>珠海污泥>北京污泥>广州污泥>佛山污泥>无锡污泥>沙田污泥(香港)>元朗污泥(香港)>大埔污泥(香港)>西安污染>深圳污泥,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是蒽、荧蒽、苯并(a)蒽和屈等,珠海污泥和北京污泥的苯并(a)芘含量超过我国城市污泥农用标准,各化合物的最高含量分别分布在兰州污泥、珠海污泥、北京污泥和广州污泥中,各城市污泥中的PAHs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均以少数化合物为主,主要是3和4个苯环的化合物,2、5和6个苯环的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965.
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活性抑制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6  
在体内实验条件下,测定了鲤鱼肝脏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可靠的,活性抑制结果表明,对-二硝基苯对鲤鱼肝脏过氧化氢酶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鲤鱼肝脏过氧化氢酶可作为一项指标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66.
植被作为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全球或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榆林市为研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坡向、坡度、气温、降水和土壤类型5类自然因子,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GDP 3类人文因子,分析榆林地区植被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并揭示了促进植被生长影响因子的最适宜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8年植被覆盖趋向改善,NDVI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0.11/10a,2008年以后植被增长较为明显;NDVI在2018年中高等级(0.6—0.8)面积比2000年中高等级面积明显增加;中高等级集中于榆林市东部黄土丘陵区,中低等级(0.2—0.4)集中于榆林市西北部的风沙区,植被覆盖呈现东部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人口密度和气温因子较好地解释植被NDVI空间分异性,是影响NDVI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因子,GDP、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是次级影响因子,其他因子对NDVI空间分异存在间接影响;坡向、降水和土壤类型因子与其他自然、人文因素对植被空间分布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3)自然、人文因子对榆林市NDVI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因子之间的交互...  相似文献   
967.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田土壤通过微生物呼吸、植物根系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成为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重要来源.文章在阐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机制的基础上,着重从土壤生物、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湿度、有机质、pH、Eh、土壤质地等)、水肥管理及耕作措施等角度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对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就今后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8.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种全球性的新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沉积物中高浓度的PBDEs是水生态系统的巨大风险源,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在PBDEs同系物中,目前分布最广,生物毒性最强。为评价沉积物中BDE-47向底栖动物体内转移的潜力及其对底栖动物的潜在繁殖毒性,将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BDE-47加标沉积物中,研究了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特性及其对铜锈环棱螺潜在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沉积物中BDE-47吸收较快,代谢速度相对较慢,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具有较强的生物积累性。生物积累达理论平衡时,铜锈环棱螺体内BDE-47浓度为1440.67ng·g-1(以样品干质量计)。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生物积累和生物净化过程较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摄入速率常数、清除速率常数和生物-沉积物累积因子分别为0.10、0.038和2.75,生物半衰期为18d。铜锈环棱螺体内BDE-47达到90%稳定状态所需的理论时间约为60d。低浓度BDE-47(160ng·g-1)暴露对铜锈环棱螺的潜在繁殖力没有影响,但当浓度≥640ng·g-1时,铜锈环棱螺的繁殖力下降50%,这表明BDE-47对铜锈环棱螺具有繁殖毒性。铜锈环棱螺可作为指示沉积物中底栖生物长期暴露于BDE-47的良好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969.
广州夏季办公室内细颗粒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的都市办公人群每天在办公室至少度过8 h。而室外环境的渗透、办公室内吸烟、办公设备使用和中央通风系统均可能导致细颗粒物及多环芳烃(PAHs)在室内积聚而造成微环境污染。2015年5—6月,在广州市3种不同功能区(商住区、高新产业区、工业区)共选取了14间不同类型的办公室,对其室内外PM_(2.5)和多环芳烃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1)14间中有12间办公室内的PM_(2.5)浓度水平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值25μg·m-3;(2)与国内外类似研究相比,办公室内外∑16PAHs及Ba P-eq的监测浓度水平均较低,并呈现一致规律:文印>室外>吸烟>多人>单人>无窗(无人),其中Ba P-eq低于欧盟规定的安全限值1 ng·m-3;(3)文印工作和吸烟行为与室内PM_(2.5)和PAHs浓度升高有密切关系,分别对5环和4环PAHs贡献明显;(4)其他无明显内源的办公室的细颗粒中PAHs污染在监测期间主要来源于室外贡献。  相似文献   
970.
Stable isotope probing (SIP) was used to identify microbes stimulated by ethanol addition in microcosms containing two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the bioremediation test zone at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Oak Ridge site, TN, USA. One sample was highly bioreduced with ethanol while another was less reduced. Microcosms with the respective sediments were amended with 13C labeled ethanol and incubated for 7 days for SIP. Ethanol was rapidly converted to acetate within 24 h accompani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nitrate and sulfate. The accumulation of acetate persisted beyond the 7 d period. Aqueous U did not decline in the microcosm with the reduced sediment due to desorption of U but continuously declined in the less reduced sample. Microbial growth and concomitant 13C-DNA production was detected when ethanol was exhausted and abundant acetate had accumulated in both microcosms. This coincided with U(VI) reduction in the less reduced sample. 13C originating from ethanol was ultimately utilized for growth,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y the dominant microbial community members within 7 days of incubatio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comprised predominantly of known denitrifiers,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and iron (III) reducing bacteria including Desulfovibrio, Sphingomonas, Ferribacterium, Rhodanobacter, Geothrix, Thiobacillus and others, including the known U(VI)-reducing bacteria Acidovorax, Anaeromyxobacter, Desulfovibrio, Geobacter and Desulfosporosinu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thanol biostimulates the U(VI)-reducing microbial community by first serving as an electron donor for nitrate, sulfate, iron (III) and U(VI) reduction, and acetate which then functions as electron donor for U(VI) reduction and carbon source for microbial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