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8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安全科学   531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642篇
综合类   1668篇
基础理论   287篇
污染及防治   170篇
评价与监测   1541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1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水质指标多,监测数据多,数据的审核工作比较复杂。数据审核是水质分析工作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中有效的控制手段。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环境监测中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水质监测人员监测和数据审核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数据质量,为环境水质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962.
Erisman  J. W.  Hensen  A.  Fowler  D.  Flechard  C. R.  Grüner  A.  Spindler  G.  Duyzer  J. H.  Weststrate  H.  Römer  F.  Vonk  A. W.  Jaarsveld  H. v.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Focus》2001,1(5-6):17-27
Between 1993 and 1999 two EU funded projects wereexecuted aimed at (i) the development of drydeposition monitoring methods for core sites andlarge scale application, (ii) the installation andrunning of three core sites in Europe and (iii) the improvement and validation of models used forregional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positionmonitoring stations and the main results of thethree core sites, which were operated between1995 and 1998.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of thedevelopment of a low cost monitoring system arepresented.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fboth wet and dry deposition of sulphur andnitrogen components and base cations. The 4 yearsof data show a decrease in sulphur loads and notrend for the other components. It is shown thatthe surface affinities for sulphur depositionalso changed during the years, underpinning theneed for dry deposition monitoring. A conditionaltime average gradient system was successfullydeveloped and tested and provides a good meansfor low cost monitoring of dry deposition fluxes.The costs can be reduced by a factor of 3–4 without losing the accuracy of the annual average gas fluxes.  相似文献   
963.
浅谈县级市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伟 《四川环境》2001,20(3):76-78
监测与管理是环保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本文较详细地探讨了县级市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的定义、范围及内容,并从依靠与服务的根本关系上强调;只有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支持才能搞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  相似文献   
964.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法测量大气污染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法测量大气污染气体的基本原理,描述了收发一体的DOAS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同一波段对多种被测气体浓度同时进行反演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且对周围环境中的SO2,O3和NO2进行了长期监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965.
采用气相色谱直接进样法测定了水中N-甲基哌嗪,在3min内完成整个分析过程。直接进水样经毛细管柱分离水中的N-甲基哌嗪,用GC/FID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在浓度范围为8.44~80.32mg/L时,相对标准偏差为1.8%~2.9%,标准偏差为0.19~1.5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1%。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2。检出限为0.08mg/L。   相似文献   
966.
机动车排放污染的主要监测方法和手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重点介绍了中国的机动车污染监测方法 (包括怠速法、工况法、汽油机排放污染物测量方法、柴油机自由加速及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等 ) ,同时简要介绍了欧美及日本机动车排放污染的主要监测方法。另外 ,简述了公路隧道法等机动车排放污染的间接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67.
运用自动监测网络与实验室验证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测定湘江流域衡阳段干流与支流铊浓度,分析铊浓度与溶解氧含量、氨氮浓度及叶绿素a浓度等水质指标的关系,进而对湘江流域衡阳段铊污染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8月上旬,湘江流域衡阳段干流铊污染的来源主要为多支流污染汇入。其中,松木下游断面铊污染极有可能来源于支流上游企业排放,江东水厂断面铊浓度异常的原因主要为溶解氧降低、死藻富集。该案例可为我国铊污染应急监测及污染原因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8.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辐射监测系统可对众多辐射监测仪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统计分析,无需布线,组网灵活。该辐射监测系统包括多台辐射监测仪及上位机监测平台。辐射监测仪负责测量辐射信息,并将辐射测量结果通过Zigbee模块发送出来。辐射监测平台负责接收辐射测量结果,并将数据在监测平台上进行显示和存储。对辐射监测仪和辐射监测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辐射监测仪可对在环境本底的基础上增加0.1 μSv/h的γ辐射给出可靠报警;辐射监测系统可自动进行无线网络连接,整体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准确,可实现对各个辐射监测仪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存储。  相似文献   
969.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对污染物质、污染物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是环境应急监测的基本工作要求。在不能利用管理手段有效获取污染来源等信息的情况下,开展溯源应急监测成为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处置的重要需求。然而通过资料调研及应急监测案例分析发现,石油类水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大多存在采样代表性不够、溯源手段不健全、特征污染物监测不全面,以及现行石油类监测方法不能完整说清污染状况等问题或不足。因此,建议通过优化整合水中石油类指标监测标准,构建与石油类污染特征相适应的技术规范及配套监测分析方法,以达到精准、全面反映石油类水体污染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0.
针对"双源"地下水(地下水污染源和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监管需求,研发了一套集地下水污染在线监测预警、评价溯源、预测应急于一体的可视化技术集成与应用平台。该平台将物联网、地下水数值模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集成应用于环境监管,实现了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实时动态监测评价及预警、地下水污染路径溯源计算、地下水事故污染预测及应急支撑等网络服务与计算功能,并通过地下空间三维数字化处理,构建了"所见即所得"的三维虚拟现实界面,实现了对地下水环境的便捷、高效监管与决策。该平台兼容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可为"双源"地下水污染监控、管理和应急提供实时、高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