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9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342篇
安全科学   1026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563篇
综合类   1681篇
基础理论   34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241篇
社会与环境   298篇
灾害及防治   2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某货车侧翻水污染事件的环境损害评估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入突发水污染事件高发期,面临的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为了震慑环境污染行为,保证受损的环境资源得到恢复和补偿,量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重庆市某货车侧翻污染事件为例,构建了一套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的量化评估方法,并用该方法从财产损害、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和调查评估费用这4个方面量化了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  相似文献   
142.
制革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综合毒性评估及鉴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利  陈文艳  万玉山  郑国娟  赵远  蔡强 《环境科学》2015,36(7):2604-2609
研究采用成组生物毒性试验(发光菌急性毒性、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和小球藻急性毒性),结合理化指标,通过毒性单位、平均毒性(average toxicity,Av Tx)、毒性指数(toxic print,Tx Pr)、最敏感的测试(most sensitive test,MST)和潜在毒性效应指数(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对不同工艺阶段印染及制革废水进行毒性削减评估.结果表明PEEP能兼顾废水排放量与毒性效应,更为客观地表征了废水综合毒性,PEEP评价结果显示制革废水和印染废水的毒性削减率分别达到36.8%和23.2%.最后,以发光菌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毒性鉴别评估(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毒性鉴别.结果表明,印染废水中主要的致毒物质为非极性有机污染,其次为可滤性化合物,然后是重金属、氧化性物质以及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3.
典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恶臭排放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会杰 《环境科学》2017,38(8):3178-3184
为研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恶臭污染排放特征,分别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堆肥3种工艺的前处理车间采集恶臭样品,利用冷阱富集-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恶臭气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的恶臭物质主要分为6大类:芳香烃化合物、硫化物、卤代物、烯烃、烷烃和含氧有机物.其中,填埋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50种物质,质量浓度为100.069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350.611,综合臭气指数N为25.448.焚烧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55种物质,质量浓度为36.052 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141.434,综合臭气指数N为21.506.堆肥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34种物质,质量浓度为25.382 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27.547,综合臭气指数N为14.401.利用阈稀释倍数的恶臭贡献值计算方法,初步识别填埋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二甲二硫醚、乙酸丁酯、对二乙苯和乙醇;焚烧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甲硫醇、二甲二硫醚、乙醇和柠檬烯;堆肥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乙醇、二甲二硫醚、乙酸丁酯和柠檬烯.  相似文献   
144.
以2014—2015年双台子河口滨海湿地植被修复20个站位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湿地修复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和环境指标进行研究,结合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构建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将健康评价分为3个等级,确立了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对近岸破损湿地翅碱蓬修复生境进行评价。进一步引用评价净影响值(EI)方法判断生境修复前、后的健康对比状态,从而确定翅碱蓬对该破损湿地的修复效果显著。从景观生态学和健康评价角度分析来看,建立此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可为今后湿地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宜松  曹国良  张萌 《环境工程》2017,35(5):136-140
基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选取60项指标建立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对延安市、榆林市2000—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榆林市发展基本趋于一致: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但可持续发展潜力明显不足,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较低;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资源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环境的恶化及治理的低效。  相似文献   
146.
陈超  陈紫光  吴玉琴  魏绅  王平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1):1761-1768
我国京津冀地区近年频遭大气PM2.5污染侵扰,相关研究表明,既使关闭建筑外窗,大气中PM2.5仍可以通过渗透通风方式进入室内污染环境.为定量评价建筑渗透通风及无室内污染源条件下建筑结构(如外窗缝隙结构、房间建筑结构等)对室内ρ(PM2.5)的影响规律,基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6个不同建筑结构的房间室内外ρ(PM2.5)实时监测数据,重点比较分析了建筑结构对室内外ρ(PM2.5)关联特性的影响规律.此外,根据颗粒物穿透特性及沉降特性机理,提出了反映建筑外窗缝隙结构(如缝高、缝深)的无量纲特征参数AP与反映房间建筑结构(如层高、开间、进深)的无量纲特征参数Ak.在前期提出的室内ρ(PM2.5)预测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二者(AP与Ak)对室内ρ(PM2.5)影响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室外PM2.5污染程度与气象条件一定时,建筑结构对I/O[室内外ρ(PM2.5)之比]影响较大,其范围在0.4~0.7之间;随着建筑外窗气密性等级的提高,对应室内ρ(PM2.5)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建筑外窗缝隙结构对室内ρ(PM2.5)影响程度远大于房间建筑结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建筑外窗缝高每降低50%或缝深每提高50%,对应室内ρ(PM2.5)约可下降33.6%与31.9%.研究显示,气密性等级较高的建筑外窗缝隙缝高往往较小、缝深较长,渗透通风条件下对控制室内ρ(PM2.5)水平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索航空装备部队使用保障阶段维修性指标评估的实施方法。方法构建航空装备外场级平均修复时间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评估条件界定、统计准则确定、数据处理方法、评估流程、使用表格等,并结合具体机型进行评价应用。结果该机型飞机整机的累计修复时间为138.5 h,平均修复时间Mct=2.17 h,满足不大于3 h指标要求。结论评估方法系统科学,可为各类装备开展相关维修性评估工作提供方法支持和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8.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度量和管理的重要参量和依据,是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前提和基础.从资源环境约束系统和保障系统两个维度,应用GIS空间分析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探讨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以期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数据、规划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9.
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对2005年-2014年福建省工业35个行业CO2排放效率进行评价,然后通过行业效率值动态聚类深入揭示福建省工业行业CO2排放特质,最后提出福建省工业低碳发展的建议.研究表明:福建省工业存在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高效率行业具有技术进步显著的优势,中效率行业效率值受贸易结构影响,低效率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福建省工业低碳转型需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进低碳技术进步、优化贸易结构、消化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150.
文章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介入时间、评价内容、公众参与、技术方法、政策制度等方面构建了包括"评价人员素质、早期介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公众参与方式、工作程序完整性、法律法规、替代方案"等19项评价指标,提出了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并以南阳石化专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实证案例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