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279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91.
为实现村镇分散度高、随机性强的水环境污染的高效管控,采用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为核心的微型污染溯源站,于2022年4月1—14日对某县域村镇的河流水环境开展了在线监测溯源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共发生2组污染事件,微型污染溯源站快速响应,氨氮、电导率等常规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各指标中,氨氮受冲击波动最为显著,最适合用于污染事件报警。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识别污染事件之间的差异,第1组污染事件光谱特征为205 nm波长吸光度下降,疑似为硝态氮浓度下降;第2组污染事件光谱特征为230 nm波长出现显著吸收峰,疑似为水中烯-酮共轭双键类有机污染物含量大幅增加。多元线性回归拟合结果表明,2组污染事件可能分别由污水处理厂工艺波动导致的超标排放和上游化工类企业的偷排造成。研究结果为微型污染溯源站实现对不同污染情景的报警和溯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92.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ize straw returning modes on humus composition and humic acid (HA) structural, a field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have five treatments, i.e. Treatment CK (no straw returned), Treatment EIS (straw incorporated evenly into the soil using the crashing-ridging technique), Treatment SP (straw plowed into the soil), Treatment SM (straw returned as mulch) and Treatment SG (straw returned as pellet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reatment E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oil humus substances (HEC), soil humic acid carbon (HAC) and fulvic acid carbon (FAC) by 27.8%, 47.6%, 63.3% and 33.8%,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CK. Among all the straw returning treatments, Treatment EIS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HEC, HAC and FAC. Moreover, Treatment EIS altered the composition of humus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all the other treatments, by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alkyl C and the ratio of aliphatic C/aromatic C.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raw returning accelerated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organic C and various components of humu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tructure of soil HA, with the practice of EIS in particular.  相似文献   
493.
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各种类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考察干湿季节下再生水补给水体的DOM分子多样性变化及其主要成分对致病菌分布及迁移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两个典型的再生水补给水体(清河和沙河水库)为对象,分别在旱季和雨季采集水样,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光谱指数(FI、HIX和BIX)和1H-NMR等方法分析水样的DOM,并采用定量PCR测定目标致病菌基因(ecfX、mcr1、gltA、tcpA和23S rDNA)的相对丰度.结果发现,清河和沙河水库水样的DOM分别为5个和4个组分,主要以自生源为主,且微生物活性较高,降雨会导致腐殖酸类有机质的输入.1H-NMR分析表明,清河和沙河水库水样中DOM有6个氢核基团,旱季以烷氧基和脂肪族羟基基团为主,雨季则以羧基或芳香环氢核基团为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旱季致病菌基因的相对丰度与DOM特征组分的相关性较弱;雨季DOM更利于与致病菌表面吸附,致病菌基因的相对丰度与CH3、CH、CHO/N、HAr、Hp和CH-α呈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494.
除草剂莠去津对过氧化氢酶中酪氨酸微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除草剂莠去津对过氧化氢酶中酪氨酸微区的影响.通过紫外差光谱发现,当9.1<pH<9.9之间变化时,差光谱吸收△A260nm急剧变化,酪氨酸酚羟基的表观离解常数pK侧链=9.5莠去津与过氧化氢酶作用后,可能是由于氢键的作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都有一定的红移现象产生,但其表观离解常数未发生改变.SDS对其荧光性质有较大的影响;过氧化氢酶的荧光能被KI碰撞猝灭研究表明,酪氨酸残基可能是处于过氧化氢酶的亲水内核,莠去津可能与过氧化氢酶形成氢键,但对酪氨酸微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95.
宁成武  包妍  黄涛  王杰 《环境科学》2021,42(8):3743-3752
使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分析了2019年夏季巢湖流域丰乐河、杭埠河、岐阳河、兆河和南淝河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来源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南淝河DOM吸收特征参数SUVA254显著低于其它河流,而光谱斜率比SR显著高于杭埠河,表明城市污染物径流排入降低了南淝河水体DOM的芳香性,但对其分子量影响较低.南淝河DOM荧光指数(FI)和生物源指数(BIX)大于其它河流,而腐殖化指数(HIX)低于其它河流,指示其DOM自生源高于其它河流.使用EEM-PARAFAC从河流DOM中提取出4种类腐殖质组分(C1~C4)和2种内源类蛋白荧光组分(C5、C6),其中,类腐殖质组分包括陆源有机质(C1、C3和C4)和微生物降解产物(C2).沿河流方向,5条河流河水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 a(355)和DOM荧光组分呈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其中丰乐河、杭埠河、岐阳河和兆河DOM受农田土壤径流输入影响明显,而南淝河DOM主要受城市污染物径流和污水处理厂出水影响.  相似文献   
496.
根据1991—2011年间3个代表年冬季长江口渔场的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1年,游泳动物种类数总体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其中鱼类的增加幅度较小,甲壳类和头足类的增加幅度较大。以重量和尾数为代表的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平均体重先呈现急剧下降然后继续小幅下降的趋势。1991年优势种类数为7种,2001年为9种,2011年为7种,后2个年份和1991年相比,优势种发生了较大的更替。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为3个年份的共同优势种。游泳动物的站位平均种类数呈现持续升高趋势,而站位平均丰富度指数、多样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1991和2001年、1991和2011年之间的平均相异性较高,均超过60%,而2001和2011年之间的平均相异性较低,为36.05%;引起群落差异的主要种类数呈增加的趋势,生态类群也逐渐扩大。游泳动物长度谱呈现逐渐变窄的趋势,主要是由于群落中的生物种类演替、小型鱼类数量增多和大型鱼类的群体年龄结构降低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97.
郝俊卿  唐涵  董亚梦 《灾害学》2021,(1):134-138,144
如何进行旅游灾害管理是全球旅游目的地共同关注的问题.首先界定了旅游灾害管理的概念,然后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中分别筛选了168篇和180篇中英文文献,采用知识图谱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绘制了发文量、作者和发文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图谱.研究认为,国内外旅游灾害管理研究集中于旅游灾害风险、旅游风险评估、灾害...  相似文献   
498.
通过实测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高架段运行噪声,分析了其噪声源强及水平传播特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中的预测模式对各受声点A声级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新建市域快线高架段噪声预测.  相似文献   
499.
活化粉煤灰的结构和组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化学分析、x光电子能谱、波谱、热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粉煤灰的体相和表面相的化学组成、颗粒形貌、表面价态、键型和表面相变过程等结构特征。发现粉煤灰的内部组成与表面组成明显不同;颗粒以微珠为主;粒度分布接近高斯分布;表面有Si-O-Si键,而无羟基;粉煤灰加热时有吸热和放热过程发生,并伴有失重现象。这些为粉煤灰的表面改性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0.
氧化铁砷体系除砷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化学热力学和铁砷沉淀物的红外光谱两个方面探讨了氧化铁砷体系沉淀除砷的机理,在低pH值条件下,废水中的砷酸根离子与铁离子形成溶度积很小的FeAso4,并与过量的铁离子形成的FeOOH羟基氧化铁生成吸咐沉淀物,使砷得到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