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34篇
综合类   684篇
基础理论   20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18篇
社会与环境   14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哈尔滨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定量研究哈尔滨市城乡居民食物、生活用品、生活用能、水资源、住区和生活污染等6类消费项的环境压力,为引导城市化发展和城乡居民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985~2003年哈尔滨市人均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并在此期间超过生态承载力,产生生态赤字。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及各分项足迹均大于农村居民,差距呈加大趋势。在消费构成上,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足迹最大,2003年两者分别为1.054hm2/人和0.711hm2/人,城镇人均动物性食物消费数量显著大于农村,是其食物足迹较大的主要原因;在生态空间占用上,耕地占用面积最大,城乡居民分别为0.947hm2/人和0.700hm2/人,分别占其总足迹的58.7%和73.4%。研究表明,城镇化发展和消费升级将进一步加大区域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42.
两种共生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霞  陆雍森 《环境科技》2003,16(3):35-37
在对两种共生模式—生态工业园和绿色供应链作了基本解释和案例分析后,比较了这两种模式的共性和异性,得出了它们在生态工业体系建设中具有统一性和互补性的结论,对建设城市生态工业体系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3.
谢芳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89-195
生态导向型消费需要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或强迫消费者在产品消费中符合环保要求。购买审计便是对消费者市场施加影响的手段之一,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评估所有与购买商品和服务相关的组织政策和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地方政府购买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和如何减少这些影响的方法,以及购买审计对生态导向型消费的影响。包括:购买审计的方法、生态型购买政策的成功实施、购买审计对生态型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论述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提出了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应做到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45.
利用Mark·T·Brown的自然资本能值法和Costanza的生态系统效益价值法,从经济角度分别计算了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生态系统的资本价值和效益价值,得出该示范区生态资本可达7899亿美元,其中缓慢可更新生态资本和不可更新资本分别占24 8%和75 2%,是2001年本地区GDP值的1000倍;生态效益价值达192 3亿元人民币,是2001年本地区GDP的3 1倍,生态系统对环境贡献率大。通过价值计算进一步论证了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生态示范作用,为充分合理地发挥生态系统效益促进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秦皇岛市乡镇工业污染长期居高不下,农业生态保护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治 理乡镇工业污染和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7.
秦皇岛市区内生态类型多样,各类生态系统功能突出,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海、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该文对秦皇岛市生态系统平衡及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8.
连云港市地处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国家定位是将其建设成为连接太平洋沿岸与中亚地区的国际商贸中心和全国性的旅游城市。而目前的山丘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化,与国家定位目标和连云港市发展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在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时,必须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这条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存条件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坚持长期综合治理,方能实现“山川秀美”之目标。  相似文献   
49.
/ The risk tropospheric ozone poses to fore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dependent on the variation in ozone exposure acros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rests in question and the various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factors predominant in the region. All these factors have a spatial nature, and consequently an approach to characterization of ozone risk is presented that places ozone exposure-response functions for species as seedlings and model-simulated tree and stand responses in a spatial context using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 GIS is used to aggregate factors considered important in a risk characterization, including: (1) estimated ozone exposures over forested regions, (2) measures of ozone effects on species' and stand growth, and (3) spatially distributed environmental, genetic, and exposure influences on species' response to ozone. The GIS-based risk characterization provides an estimation of the extent and magnitude of the potential ozone impact on forests. A preliminary risk characterization demonstrating this approach considered only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and only the limited empirical data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ozone exposures on forest tree species as seedlings. The area-weighted response of the annual seedling biomass loss formed the basis for a sensitivity ranking: sensitive-aspen and black cherry (14%-33% biomass loss over 50% of their distribution); moderately sensitive-tulip popular, loblolly pine, eastern white pine, and sugar maple (5%-13% biomass loss); insensitive-Virginia pine and red maple (0%-1% loss). In the future, the GIS-based risk characterization will include process-based model simulations of the three- to 5-year growth response of individual species as large trees with relevant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and model simulated response of mixed stands. The interactive nature of GIS provides a tool to explore consequences of the range of climate conditions across a species' distribution,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changing ozone precursors, regulatory control strategies, and othe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zone over time as more information becomes available.KEY WORD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GIS; Ozone; Risk characterization; Forests; Trees  相似文献   
50.
生态经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生态发展历史进程,论述了,论述了生态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