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通过对已有多孔材料导热系数计算模型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湿热老化后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层导热系数的计算模型。为考察该模型的计算精度,进行了湿热老化试验及隔热性能试验,测量涂层膨胀倍率、炭化层泡孔尺寸和钢板温度等数据。结果显示,湿热老化后炭化层泡孔尺寸增大导致涂层导热系数增大,隔热性能下降,钢板温度上升。利用本文试验测量数据(泡孔尺寸)计算炭化层导热系数,再根据炭化层导热系数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钢板温度,并将钢板温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验证了膨胀型防火涂层导热系数计算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62.
炼油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炼油废水为碳源,构建双室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接种液、外接电阻等电池启动条件,以及电导率、pH值和缓冲溶液强度等溶液性质对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利用微生物燃料处理炼油废水,COD去除率(52±4)%,含油量去除率(81.8±3)%;利用废水中存在的原生菌即可启动电池,但启动期长,外加接种液可快速启动电池;启动时外接电阻的大小对电池稳定运行后的输出功率有明显影响,对电池内阻影响相对较小,当启动外接电阻为2 000Ω,电池输出功率最大,为288 mW/m3;随阳极溶液电导率电池增大,电池内阻降低,输出功率升高;pH值变化对电池阳极电势影响较大,进而影响电池输出,当溶液pH为9时,电池输出电压最大(388 mV),pH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电池产电;随着缓冲强度的增大,电池输出电压增大,且PBS缓冲强度的增大可从电导率增大和改善质子传递条件两方面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263.
浓缩液回灌出水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灰色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渗滤液浓缩液回灌出水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关系对完善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成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浓缩液,在实验室矿化垃圾填埋柱中开展了回灌实验,分别得到了回灌出水中电导率和8种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与K+的关联系数最大,其次是NO-3、Na+和Cl-。因此在回灌出水中这4种离子与电导率的关联性较大、可将其作为回灌体系中优先控制的离子。  相似文献   
264.
计算机显示器材料的热解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龙  张瑞芳  谢启源 《火灾科学》2009,18(3):175-181
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在不同的气氛(空气、N2)以及升温速率(10、30、50℃/min)条件下对电脑显示器外壳材料进行了热解特性的研究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该样品的热解情况及各个阶段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同时分析了气氛以及升温速率对材料热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5.
Conventional methods to measure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an aquifer on a relatively large scale (10-100 m) require extraction of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groundwater. This can be expensive, and otherwise problematic, when investigating a contaminated aquifer. In this study, innovative approaches that make use of tandem circulation wells to measur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re proposed. These approaches measure conductivity on a relatively large scale, but do not require extraction of groundwater. Two basic approaches for using circulation wells to measur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re presented; one approach is based upon the dipole-flow test method, while the other approach relies on a tracer test to measure the flow of water between two recirculating wells. The approaches are tested in a relatively homogeneous and isotropic artificial aquifer, where the conductivities measured by both approaches are compared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 previously measur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the aquifer. It was shown that both approach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accurately measur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or a relatively large subsurface volume without the need to pump groundwater to the surface. Future work is recommended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these tandem circulation wells to accurately measur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hen anisotropy and heterogeneity are greater than in the artificial aquifer used for these studies.  相似文献   
266.
吴航  邱水来  宋磊  胡源 《火灾科学》2022,31(2):76-84
为满足5G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将一定量的改性中空玻璃微珠(f-HGM)和氮化硼(f-BN)添加进加成型液体硅橡胶中制备了低介电、高导热且阻燃的硅橡胶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添加了10份f-HGM和15份f-BN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为2.68,介电损耗为0.008 16,显著低于纯硅橡胶,热导率为0.518 W/m·K,是纯硅橡胶的2.25倍。此外,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升,pHRR和THR分别下降了55.3%和37.7%。通过气相和凝聚相分析发现,复合材料的气相热解产物浓度大幅降低,残炭的致密性和连续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