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安全科学   150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71篇
综合类   463篇
基础理论   130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核废物的安全和环境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论述了核废物特性,核废物安全管理原则,核废物的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废放射源的安全管理、乏燃料的安全管理和核废物的环境影响等6方面问题。特别强调了废物管理9条原则,核废物最少化,豁免和清洁解控,核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动向,我国核废物管理40字方针,国际社会关注的废放射源和乏燃料安全处理和处置等,并以我国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为例,说明核废物可以被安全地控制和管理,保证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902.
通过赋权的方法讨论了单色三角形数量的范围,给出一种较简单的证明,介绍了板植图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03.
微波辐射预处理对污泥结构及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微波辐射用于污水污泥预处理,考察了辐射130s内污泥沉降、过滤脱水性能的变化,并通过粒度分布及污泥胞外聚合物含量变化探讨了相关机理,分析了微波辐射对污泥结构的破坏过程.结果表明,适宜的微波辐射可明显改善污泥结构及脱水性,900W微波辐射50s,SV减少48%,真空抽滤含水率由原泥直接抽滤的85%降为71%.污泥结构破坏是改善污泥脱水性的重要因素,胞外糖含量介于15.8~16.5mg/gMLSS时,污泥脱水性最佳.核酸能较好地指示微波辐射下污泥细胞壁开始破裂的时间,过量的微波辐射因破坏污泥的细胞壁结构、导致胞内物质大量溢出、污泥黏度增加,脱水性恶化.  相似文献   
904.
目的 对比分析海岸沙漠与干热沙漠的环境特征。方法 基于对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典型环境要素的极值、月变化、累计作用日和日变化等的对比研究,掌握2类沙漠环境特征的差异。结果 湿热海岸沙漠常年高温年平均气温接近30℃,最高气温达到47.2℃。干热沙漠环境月温度变化明显。湿热海岸沙漠环境高温累计作用时间长,日最高温超过35℃的天数为190d。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湿热海岸沙漠湿度比干热沙漠高约10%,因此湿热海岸沙漠更容易出现结露的现象。湿热海岸沙漠月辐射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干热沙漠在冬季月总辐射急剧降低。2种沙漠环境的年均降水量均较小,海岸沙漠环境略大于干热沙漠环境,干热沙漠环境年降水量波动不大。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海岸沙漠环境降水量年分布差异极大。结论 湿热海洋大气作用下的海岸沙漠环境酷热,且高温持续时间极长,湿热海岸沙漠环境中使用的产品需加强耐极端高温和长期高温的环境适应性设计,高分子材料更易变形。相比于干热沙漠,湿热海岸沙漠湿度更高,更易出现结露的现象,金属材料更易发生腐蚀。湿热海岸沙漠总辐射比干热沙漠高,高分材料易发生老化,寿命降低。受海洋气候影响,海岸沙漠降水量年分布差异极大,湿热海...  相似文献   
905.
在介绍Surfer软件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2012年胶州湾39个监测点位的水质数据,说明利用Surfer软件制作主要污染物等值线分布图及水质类别分布图的主要步骤,对水质分布类别和点位水质类别的一致性以及其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利用Surfer软件制作半封闭海域的环境质量专题图件,水质分布情况更为明晰,可以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06.
为全面、客观掌握工业生产热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利用遥感手段分析了2018—2019年秋冬季京津冀工业生产热排放及其同比变化。结果显示:2018—2019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工业热异常点数量及秋冬热异常点辐射功率(FRP秋冬)较上年同期明显增加,工业生产活动规模及强度同比有所扩大,区域PM2. 5浓度呈增长趋势。根据FRP秋冬分布特点可将京津冀工业生产分为3类,密集型、分散型和稀少型。工业生产密集型城市FRP秋冬通常 1 500 MW,较为典型的城市如唐山、邯郸,FRP秋冬可达2 000 MW以上甚至上万MW,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也相对较差;保定是工业生产分散型城市,该城市热异常点增长显著,FRP秋冬也可达2 000 MW以上,但空间分布分散;工业生产稀少型城市热异常点较少且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07.
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预测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根据国家相关电磁辐射标准,研究和分析了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理论预测模型,编辑了中短波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计算分析程序,验证发现实际监测符合理论预测.实例计算了中短波发射台周围的电磁辐射影响,表明程序的计算结果可用于指导中短波发射台周围的建设.  相似文献   
908.
能源系统是从能源开采、能源生产到能源运输,再到终端消费或储备全过程的系统工程.能源在区域之间的运输促进了世界能源网络的形成,随着时间推移和各种外部因素的变化,能源空间格局也随着发生剧烈的变化.基于1990-2015年195个国家能源生产消费数据和贸易矩阵,采用双因子趋势图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世界能源生产、消费与运输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世界能源的生产主要分布在中东、亚太、前苏联、北美、中南美和西北非,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的空间格局也存在差异.②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存在波动,高消费量高增长率的区域分布在亚太和新兴经济体,欧洲能源消费放缓,北美、日本、俄罗斯消费出现负增长趋势.③从世界能源运输来看,能源出口集中在前苏联、中东、西北非和中南美地区,能源进口集中在亚太及欧美地区;世界能源运输整体流动性增强,中东和北非局部时期存在波动;能源生产国外向中心性不断攀升,亚太和新兴经济体内向中心性增长最快;形成“核心-次核心-节点”的层级结构,欧洲地位下降,亚太作用增强,多元化趋势显现;能源运输存在8条主要路径.④经济增长、政治局势、国家关系以及能源开发技术都对世界能源时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各国也纷纷通过能源来源多样化、双多边合作、能源战略储备、新能源开发保证自身能源安全.随着页岩油气开发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普及,尤其是煤炭消费在世界范围的放缓锐减,未来世界能源空间格局也即将发生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909.
基于长江中游5个气象辐射站点1961年以来的每日太阳辐射成分及其他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Pettitt突变检验等方法,探讨了近半世纪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指明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突变年份,并分析了太阳辐射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3年来长江中游地面接收太阳总辐射呈现先下降("变暗")、后上升("变亮")的趋势,该区域的辐射变化与全球范围内的"变暗"及"变亮"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63;而降水量则与太阳辐射呈现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41。太阳辐射的这种突变变化也直接导致了气温的变化,在"变暗"阶段,太阳辐射与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1和0.82,但其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在"变亮"阶段,太阳辐射与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平均气温呈现出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62以及0.46,但其与最低气温的相关性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910.
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但也使得我国面临的核与辐射安全风险日益加大,对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需求与日俱增。当前,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介绍了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亟需利用信息化及大数据技术,推动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现代化进程。基于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数据现状,提出了促进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数据管理水平提升的几点措施,包括完善数据管理体制,提升数据管理技术,转变数据管理思维,树立数据共享意识等。此外,详细阐述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大数据建设策略,包括总体架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