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16篇 |
免费 | 560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94篇 |
废物处理 | 37篇 |
环保管理 | 627篇 |
综合类 | 1699篇 |
基础理论 | 305篇 |
污染及防治 | 201篇 |
评价与监测 | 1624篇 |
社会与环境 | 70篇 |
灾害及防治 | 1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9篇 |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53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99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171篇 |
2015年 | 221篇 |
2014年 | 252篇 |
2013年 | 294篇 |
2012年 | 304篇 |
2011年 | 312篇 |
2010年 | 226篇 |
2009年 | 228篇 |
2008年 | 161篇 |
2007年 | 234篇 |
2006年 | 225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154篇 |
2003年 | 222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水体重金属污染生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综述了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和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利用水生藻类、浮游动物群落和底栖动物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2.
将四川省农村地区分成平原和浅丘区、小起伏山地和高丘区、高山峡谷区三种类型区域。利用GIS软件,将四川省划分网格,分别统计每个网格中的工业废气污染点源数量和主要交通线路长度,得出四川省工业废气污染点源密度分级图和四川省主要公路密度分布图,以及结合农村污染面源的情况分析,总结出农村区域的主要污染密度分布类型。结果表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农村平原和浅丘区的工业源、交通源、农村面源分布均匀;高丘区、小起伏山区、高山峡谷区的污染源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性,山间平地和山谷台地的污染源分布密度高;根据四川省污染源分布规律给农村空气自动监测布点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烟尘测试中测孔位置和测点的合理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作者长期在监测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及在烟尘采样中所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着重提出了诸多不规则烟道的烟尘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既有理论依据,可操作性也强。 相似文献
996.
随着自动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连续、稳定的监测优势正在逐步代替手工监测,各地监测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建成了大量的空气、水质自动站,在灰霾监测、河道水质监管、大环境预警方面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自动站数量多,工作任务复杂繁重,因此大部分地区都采用第三方托管模式进行自动站日常运维管理。如何有效的进行权责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摩擦等成为业主方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实际管理实践,结合一些实用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97.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已经建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特点的空气质量监测网,但监测数据主要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在大气污染来源识别中应用较少.采用特征雷达图中的双重归一化算法对区域上2018~2019年秋冬季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中的SO2、 NO2、 CO、 PM2.5和粗颗粒物(PM10与PM2.5的浓度差值)这5种因子进行分析,识别出偏SO2、偏NO2、偏CO、偏PM2.5、偏粗颗粒物、偏SO2-CO、偏NO2-CO和偏PM2.5-CO这8种典型污染特征.以偏SO2-CO特征为例,结合污染特征时空分布、主要污染源排放特征和PM2.5源解析,判断该特征下对空气质量影响最突出的污染源,并将该方法用于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偏SO2-CO特征的平均占比为7.6%.(1)偏S... 相似文献
998.
一种新型的监测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包括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系统被研制,即将超低温冷阱捕集-热解析装置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其分析方法是大气样品经除水、除O3后以60mL·min-1的流速通过温度为-150℃的超低温冷阱捕集5min,然后样品在110℃下解析后进入GC-FID/MS系统进行分析,时间分辨率为1h.系统使用混和标气进行标定.目标化合物定量曲线的R2值为0.9137~0.9998,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将系统与相关商业化的VOC在线监测仪器进行比对,对于相同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其相关系数r在0.7412~0.9620之间.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