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0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22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2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338篇 |
综合类 | 1213篇 |
基础理论 | 258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86篇 |
评价与监测 | 162篇 |
社会与环境 | 197篇 |
灾害及防治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151篇 |
2008年 | 108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34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乡镇街道尺度国土“三生”空间功能评价及协调关系研究更面向国土空间优化过程中的人本需求导向和基层精细化治理。研究提出“分维功能评价—协调水平测算—作用方向判别”的整套思路框架。其中,兼顾空间隶属和空间质量双重属性构建“三生”空间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功能间协调水平及各自对整体协调的作用方向,并以苏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所构建分析框架、指标体系及技术方法路径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特点,能够在乡镇街道尺度有效识别“三生”空间功能分布格局和空间协调关系。(2)在乡镇街道尺度的较高标准约束下,苏州市“三生”空间功能具有较显著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且“三生”空间功能协调整体水平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协调水平主要受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同向作用,生态空间功能的协同作用不足、多呈现反向关系。(3)从城区、乡镇、生态单元等不同空间类型提升“三生”空间综合功能,完善基层国土空间治理的精细化,在更大尺度上实现“三生”空间的整体协调,构建功能复合、风貌相宜、协调共进的国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62.
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承担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使命,如何实现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及生态产品价值化是当前面临的极大难点,生态资产损益核算为量化区域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文明绩效评价等提供了有效途径。以浙江省嵊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典型县域,基于栅格尺度评估了近20年生态资产存量与流量时空动态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结合人类活动类型监测分析了生态资产损益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由于森林生态资产质量降低及面积减少,嵊州市近60%区域的生态资产存量呈减少趋势,而生态资产流量总价值与单位面积价值均增益10%以上。相对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嵊州市生态资产损益平均贡献度更大,为17%。县域城镇化导致粮食供给轻微减损,70%以上乡镇生态资产增益,特别是石璜镇生态保护成效较突出。 相似文献
263.
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仍为乡村发展的短板。2018年初,国家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解析了农村人居环境及其整治的概念与内涵,阐释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运行模式,梳理了整治成效的评价方法与结果,并展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的重点领域。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在过去十余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基本理论、演化机理、质量评价、调控策略等方面有明显进展。但是,当前研究对于实践的指导性和支撑性仍存在明显不足,地方具体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认识上或实践上的误区。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新时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要形成“八项共识”。在研究层面,应强化乡村地理学与工程技术科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的交叉与融合,着力形成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机制剖析、成效评估、模式优化等于一体的系统性研究体系,可更好地支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地域功能显化和价值提升,进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64.
基于函数极值条件提出了碳达峰出现时间和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并对主要发达国家作了验证,同时对中国现状做了分析,最后采用了基准和强化两种情景分析了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后进入2060年碳中和时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1)根据IPAT恒等式将碳排放函数分解成人口、人均GDP和碳强度三个因素时,碳峰值出现时间为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由正转负的正数值年度,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证实了这一条件。(2)中国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自2003年起已经开始降低,最近几年一直在0.01~0.02徘徊,表明总体上朝着有利于碳达峰的方向发展,同时按照三个因素的预期发展目标计算得出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上限为112.2亿t,若2021—2035年保持相同的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碳强度年均复合增长率的绝对值需要比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高0.14个百分点。(3)在能源消费总量逐渐回落的前提条件下,2060年基准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65%,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约为31.4亿t,强化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70%,二氧化碳排放约为26.6亿t,而碳汇和CCUS等固碳技术还存在不确定性,碳中和任务依然艰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终需要控制能源消费,践行低碳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265.
266.
介绍了餐饮废弃物的特点,处理不当污染环境,探讨餐饮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式,并提出了针对餐饮业废弃物的环境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67.
本文即围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当中,有关生境评价的几点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望能够促进生境评价在实际工作的应用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268.
松花江大顶子山枢纽工程建设后,库区内水体流线及扩散规律的变化将影响库区内水质,受沿江排污影响,其规划目标的水环境容量将发生改变,因此对建库后上游水质总量控制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69.
270.
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以及实验室储存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建立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制度,掌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储存状况,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信息支持,并对实验室的管理和检测人员提出了工作中避免事故发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