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165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193篇
综合类   1059篇
基础理论   399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147篇
社会与环境   176篇
灾害及防治   12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4篇
  1975年   10篇
  1973年   16篇
  1972年   14篇
  197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21.
生态城市建设使城市生态规划逐步成为全球城市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厦研究进展厦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对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生态足迹理论、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等现代生态理论,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城市生态规划研究中的应用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2.
对卫星遥感技术在小城镇发展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包括小城镇空间布局信息分析、小城镇区位分析和小城镇环境污染分析,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小城镇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分析表明,遥感技术能为小城镇发展规划提供众多基础数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不能完全取代地面调查。  相似文献   
123.
自1992年以来,我国国家旅游局每年推出一个专项旅游产品作为对外宣传口号。为配合此项活动的开展,各地纷纷组织了相应的主题旅游活动。通过主题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丰富旅游目的地产品类型、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弘扬当地传统文化。通过对峨眉山“2004年百姓生活游”主题旅游活动项目策划的研究,对主题旅游活动项目策划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4.
区域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基于定量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区域风险评价方法。主要针对有多个重大危险源存在的区域,在对单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应用叠加原理得到描述该区域整体风险状况的定量评价结果。同时考虑了消防部门和医疗机构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积极作用,并将其量化为区域风险的补偿系数。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展示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区域风险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反映区域风险的分布状况,而且对区域重大危险源的规划和布局具有较好的决策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地铁系统已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重要目标,为提高政府应对地铁系统突发恐怖袭击事件的应对和紧急处置能力,通过对我国各市地铁系统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对地铁典型恐怖袭击案例的剖析,详细阐述地铁系统反恐怖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思路、特点和重要作用,重点探讨对指南中的突发恐怖事件的分级分类和应急处置等方法,通过编制该指南的研究,为城市地铁系统反恐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6.
木材防腐剂使用与环境安全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概述了国内外木材防腐剂研究与环境安全性状况 ,讨论了一些常用木材防腐剂的毒性与防腐剂对环境的安全性影响的主要途径 ,分析了木材防腐剂在制备生产中、使用过程中、废弃防腐木材处理以及通过生物体富集和食物链循环产生毒性对环境的污染。介绍了美国木材保护者协会AWPA有关木材防腐处理安全性规范和AWPA木材防腐处理标准 ,并简要论述了低毒和环境无害木材防腐、防蓝药剂的研究进展 ,对国内木材防腐剂研制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7.
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文玉 《四川环境》2004,23(1):100-104
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科技发展等不同角度论述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认为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在体现公平性、可持续性、协调性的基础上,建立以生态思维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伦理观、发展环境科学技术、实现经济的有机增长,不断完善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8.
ABSTRACT: Increasing demands on western water are causing a mounting need for the conjunctive management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 water resources. Under western water law, the senior water rights holder has priority over the junior water rights holder in times of water shortage. Water managers have been reluctant to conjunctively manage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 water resources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quantification of the impacts to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from ground water stresses. Impacts from ground water use can take years to propagate through an aquifer system. Prediction of the degree of impact to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over tim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mpacts is very difficult. Response functions mathematically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unit ground water stress applied at a specific location and stream depletion or aquifer water level change elsewhere in the system. Response functions can be used to help quantif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impacts to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caused by ground water pump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eory of response functions and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transient response functions in the Snake River Plain, Idaho. Transient response functions can be used to facilitate the conjunctive management of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 not only in the eastern Snake River Plain basin, but also in similar basins throughout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29.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是企业建立事故应急体系的基础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本文简要介绍了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控制体系要素和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对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论述了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是企业建立事故应急体系和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对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预案编制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0.
A study of a watershed planning process in the Cache River Watershed in southern Illinois revealed that class divisions, based on property ownership, underlay key conflicts over land use and decision-making relevant to resource use. A class analysis of the region indicates that the planning process served to endorse and solidify the locally-dominant theory that landownership confers the right to govern. This obscured the class differences between large full-time farmers and small-holders whose livelihood depends on non-farm labor. These two groups generally opposed one another regarding wetland drainage. Their common identity as “property owner” consolidated the power wielded locally by large farmers. It also provided an instrument – the planning document – for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 agencies to enhance their power and to bring resources to the region. The planning process simultaneously ameliorated conflicts betwee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the large farmers, while enhancing the agencies’ capacity to reclaim wetlands. In this contradictory manner, the plan promoted the environmental aims of many small-holders, and simultaneously disempowered them as actors in the region’s political economy.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a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